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時代.卷二> 「三不」到「三不可能」

「三不」到「三不可能」

2024-10-04 12:25:36 作者: 師永剛

  中國內戰的最後一聲槍響已經過去幾十年,可台灣仍舊沿用著1946年修訂的憲法——動員戡亂時期的緊急狀態法。這項特別的法令保證了國民黨對反對者進行嚴厲制裁的權力,而且使國民黨得以牢牢掌握住手中的政權。隨著台灣與大陸之間貿易和旅遊業的飛速發展,台灣人民對實現完全民主的要求也與日俱增。1990年5月,台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宣布他將在一年內解除這項特別條款。他在6年「總統」任期開始時的就職演說中曾說:「憲法的民主化是政治民主的唯一途徑。」

  李登輝是在兩年前蔣經國死後接任的,他重申了「和平對抗」北京的宣言,對連續9年的「三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政策避而不談,他說台灣準備解決與中國大陸重新統一的問題,條件是北京必須實行多黨民主,宣布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以及在其他方面進行改革。

  一些分析家指出李登輝只是把「三不」換了個招牌改成了「三個條件」,也即三個「不可能」,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政府根本不可能接受他的條件。但是當北京正式對這些條件給予駁斥時,李登輝的彈性政策很可能會給台灣帶來好的國際環境。

  李登輝在他的講話中建議北京做出一些互利的姿態,比方說把沿海駐軍後撤300公里。他甚至暗示,如果北京對他的主動行動做出可喜的反應,他願意由台灣出資在福建省建設石化工業設施。

  為了彰顯他在台灣省實行的開明政策,李登輝赦免了28名政治犯,包括施明德,此人因在1980年進行反政府的破壞活動而被捕。現在李登輝正在籌備召集下個月的立法會議商討修訂1946年憲法,他認為這個會議上的提案要得到貫徹實行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其中一個明確要進行討論的議題是「直接選舉總統」,這一點得到所有立法委員的普遍支持。而部分民進黨成員卻威脅要以靜坐示威反對召集這次會議。他們認為不應該討論這樣的敏感問題:台灣做了可能獨立的姿態將會激怒北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