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永和關>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2024-10-04 10:27:00 作者: 王哲士

  不等白鶴年理論出結果,就傳來白永忍出師不利的消息。

  船工白葫蘆和白狗蛋在村里遊蕩,卻沒見二少爺和老艄白三奴的影子。消息傳到白鶴年耳朵里,覺得甚是蹊蹺,就把倆人叫來問話,才知道他們是被二少爺打發回來。問為什麼,說丟了貨。又問丟貨的情形,不得已說了經過。

  原來,船行至於家嘴,按慣例山西的船一般都在山西一側的於家嘴停泊,可陝西那面有個穿得花里胡哨的婆姨在河邊喊叫住店,白永忍心一動,就叫白三奴把船駛向清水關拋了錨。那個婆姨是開店的,好言好語把白永忍和白三奴請上岸,好吃好喝了一頓,直把主僕灌得酩酊大醉。然後又下來喊船工上去喝酒,船工不敢擅離職守,那個婆姨說,掌柜的要他們上去喝酒。船工聽了,哪有敬酒不吃的道理。就拴好船,上了岸。有美人美酒,一個個像喝了迷魂湯似的,直喝的分不清東南西北,還是店家婆姨把他們送上了船。

  天明,準備起船時,才發現皮貨丟了大半。白永忍傻了,傻得比正在被店家宰殺的那頭「嗷嗷」吼叫的肥豬還傻。

  白永忍問:「誰讓你們上岸的?」

  船工們說:「開店婆姨說,是你讓我們上去喝酒的。」

  白永忍讓人找來開店婆姨,那婆姨屁股一扭一扭的,兩個碩大的奶子,不老實地在綠褂褂里突突搖擺,晃得眾人眼痴痴的。她雙手叉在蜂腰肥臀之間,理直氣壯地說:「掌柜的,你是喝了迷魂湯,還是喝了尿水水?你說的話怎麼不認帳,啊!」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白永忍火辣辣地說:「你是吃了胡椒麵了?怎麼滿嘴盡說胡話!我什麼時候說過讓夥計們上岸的?」

  「說話如放屁,還算男子漢?你喝多了,摟著我不放,你占了我的便宜不算,還叫你的夥計都來喝上兩壺,聞聞騷味。這不是你說的,是鬼說的?你丟了貨怨誰,只能怨你把不住門關子!」

  白永忍忍無可忍,氣得咬牙切齒,舉起拳頭就要打。那婆娘也不是省油的燈,索性把頭頂在白永忍懷裡,說:「有本事你打,打不死就不是你娘養的!」

  船工們怕事情鬧大,二少爺下不了台,都過來勸架,好說歹說才算把那婆姨勸走。此時,岸上被店家宰殺的肥豬吼完了最後兩聲,也偃旗息鼓。白永忍出師不利,咋能就此了結?他出不了這口氣,就往夥計們身上發泄,罵了這個罵那個,罵得祖宗三代都翻了底還不解恨。六個船工情知闖下大禍,耷拉著腦袋不敢出聲。罵得實在承受不了,膽子大點的白葫蘆和白狗蛋便頂撞了幾句,白永忍連踢帶打,並嚷嚷著要他倆滾蛋。他倆一氣之下,就回了永和關。白鶴年問:「那二少爺呢?」白葫蘆說:「要走不能走,要回不敢回,聽三奴說,要連貨帶船就地出手。」

  白鶴年再沒說什麼,心裡窩煩透了。本來是想撈一把,這下可好,不僅撈不回來,說不定把三娃掙下的全貼上還不夠。這二娃真不是個東西,想甚,甚歪;做甚,甚晦。家業交給他,等於往敗家子手裡藏元寶,再大的家業也支不住他折騰。如果說,幾年來對二娃難以割捨的話,那麼,這一刻他終於丟掉幻想,面對現實:沙裡淘金,三娃就是那塊金;魚龍混雜,二娃就是那條魚。這個家非三娃莫屬。他打定主意,就喊來財旺,讓他請老夫人和三少爺。他端坐在太師椅上,不動煙火,屏聲靜氣,等待著神聖的一刻來臨。

  白賈氏帶著如玉回來,見老太爺正襟危坐,一臉嚴肅,心裡就有了底。不多一會兒,白永和也來了。見爺爺、奶奶端坐太師椅上,不說不笑,心想,十有八九是為他去北京的事,不管爺爺點不點頭,此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白鶴年讓白永和坐在左側椅子上,清了清嗓子,說:「三娃,你想好了沒有?」

  白永和一愣,問:「想好甚了?」

  「你是明知故問,還不是那天爺爺和你說的事。」

  「哦?」白永和好像想起來了,「不是說我從北京回來再理論嗎?」

  「計劃趕不上變化,沒有理論的餘地了!」

  「出了甚事啦?這麼急!」

  「你二哥放長船栽了,我不得不速下決心,當斷則斷,不管你有甚想法,總得以白家為重。因此,從今天起,你就是白家的主事人了,一經授命,立即理事,趕快去清水關處置長船事宜。」

  白永和一聽,渾身酥軟,暗自長嘆:「完了,一切都完了!」雙膝併攏就勢跪倒在地,求爺爺開恩:「爺爺,讓我去清水關救急,責無旁貸,讓接掌家業,孫兒自愧無力勝任。」

  白鶴年以為三娃是謙辭,耐心開導說:「我還不到你這個年紀,就接過了家業,還不是一樣做了下來。人在事中練,刀在石上磨,久而久之,就成了行家。」

  奶奶也勸道:「三娃,爺爺把如此重的擔子擱在你肩上,既是對你的器重,也是對白家的眷顧,再不要三心二意,心猿意馬。」

  面對爺爺的攤牌,白永和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一想起遠在北京翹首以待的柳含嫣,一種責任感升騰而起,他要把事情真相和盤托出,求得爺爺、奶奶的寬宥。可是轉念一想,爺爺、奶奶為他付出得太多,他對爺爺、奶奶回報得太少,先前的慚愧被另一種慚愧所淹沒,先前的責任感被另一種責任感所取代。蒼天呀蒼天,我該怎麼做才好?這時,他耳邊仿佛傳來柳含嫣聲嘶力竭的呼喊:「我等不及了,你快來呀,你快來!」對,我已經辜負了一個女人,決不能再辜負另一個女人。很快,剛剛占了上風的慚愧和責任感又隱了下去。他對爺爺說:「爺爺,原諒孫兒無能,清水關我去,白家重責我不敢應承。如一再相逼,恕孫兒不孝,我即離家出走!」

  「反了你啦!反了你啦!你試試從這個門檻往出邁一步?」白鶴年怒不可遏地吼道。

  白賈氏見大事不好,忙以一隻手按住白鶴年,又以另一隻手指了指白永和說:「三娃,你是羊羔羔跳崖不識高低,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你是讀書人,應該懂得父母命不可違的道理。我們是你父母的父母,兩層天,兩道命,你敢不聽?」

  白永和心想,一味僵持下去也不是個法子,便緩和著語氣說:「爺爺、奶奶,還是容孫兒三思而後行。我先去清水關照料,回來再定還不行?」

  白鶴年知道,這是三娃的緩兵之計,「啪」的一聲,把他心愛的水煙壺摔在地上,想抬手指著白永和問話,卻哆嗦得舉不起來,嘴裡也像塞了一塊棉絮,只見張嘴,聽不見聲音。盛怒之下,就從太師椅上溜了下來,雙膝併攏著了地,終於說出一句把白永和逼上絕境的話:「要麼我跪死,要麼你應承!」

  見爺爺跪地,嚇得白永和渾身癱軟,趕忙跪下攙扶爺爺,爺爺卻似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討債者,任憑他如何攙扶,就是不給他順順溜溜起來。白永和沒法,只好再次跪在地上。白賈氏見爺孫倆同時跪在地上,只能陪著他們跪了下來。

  如玉見祖爺爺、祖奶奶和爸爸都跪在地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跟著跪了,好奇地看著一張張惱怒的、哭喪的和無奈的臉,問:「你們這是怎麼啦?都跪在地上要做甚?」

  沒人搭理,也沒人笑。

  白永和見奶奶也跪在地上,知道自己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再也顧不得多想,脫口說道:「我應承還不行?爺爺、奶奶真要把孫兒折死了!」

  白賈氏最忌諱說不吉利話,聽得三娃這麼一說,慌得以手去堵他的嘴:「不許胡說!應承就應承了,還說這些沒使用的話做甚?」

  白鶴年見三娃應承下,不等白永和攙扶就站了起來,從如玉手中接過水煙壺,看了看,只碰了一點皮,還結實著哩,就放了心。用袖口擦了擦,就吞雲吐霧起來。白賈氏有老寒腿毛病,腿不好打彎,一時站立不起來,白永和父女倆連扶帶拉,好不容易才歸了位。

  白家祠堂坐落在九十眼窯院最下方。面對人丁興旺的窯院,背靠奔騰不息的黃河,飛檐挑角,碧瓦生輝。作為九十眼窯院唯一的磚木結構建築,是白家苦心經營的祖脈象徵。祠堂兩根廊柱上掛著一副滿目滄桑的楹聯。上聯是:子子孫孫牢記互諒互幫互助;下聯是:世世代代莫忘同根同宗同祖。它是白氏祖訓的補充,也是凝聚族人的圭臬。

  祠堂里擠滿了人,三三兩兩私語猜測:不是年節,不到祭祀,也沒聽說誰犯了家規家法,老太爺突然喚他們來要做甚?白鶴年一改平日的短衣便服,頭戴瓜皮黑綢帽,身穿灰色長袍,外套直貢呢馬褂,腳穿布靴,顯得莊重大方。最顯眼的是那根和他形影不離的辮子,已然從烏黑變得花白,從粗長變得細短,猶如童子的小辮子。但極其順溜,極其光亮——顯然今天特意加了工。因為自民國政府號令剪辮子以來,村裡的長辮子一下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不是光頭就是剪髮頭,唯有白老太爺樂意讓那隻辮子頑固地盤在頭上。此時白老太爺面容莊重,神情肅穆,在場的人也跟著嚴肅起來。白管家清點了人數,告訴白老太爺,除三少爺都到齊了。白鶴年問:「怎麼回事?快回窯里去找!」

  白管家應聲出去,一路小跑來到三少爺院。門外側耳細聽,窯里有人說話。他不便冒冒失失進去,可又不能不進去。只好輕輕敲了一下門,沒人搭理。再敲,三少爺應聲開門,問:「甚事,白管家?」

  白管家說:「老太爺在祠堂里等不及了,叫你快去。」

  「知道啦,就說立馬就到。」

  白管家門也沒進,扭頭去了。

  白永和窯里坐著奶奶白賈氏,還有當年一同補納的趙城儒生許壯行。許壯行西裝革履,留著時興的中分頭和八字鬍,眼睛藏在墨鏡後,給人深不可測的感覺。他是受錢開錢大人委派,專程從京師來見白永和,並拿來錢開錢局長的一紙聘書,上寫著「茲聘白永和為京師學務局一科科長」云云。許壯行說:「這個職位雖然清寒,但從階位上也還算縣知事一級,大小也是個京官,說起來,人前面後也風光。錢開新近任了京師學務局局長,他不忘舊情,想提攜昔日朋友一把,這不,人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你。提起那年補缺的事,他還為你的遭遇感慨不已呢。」

  白永和問:「許兄高就何處?」

  許壯行說:「慚愧,比不得老兄,湊合在學務局任了個科副。你準備一下,我回趙城老家看看,完了在太原會面,你我弟兄一同上任去。」

  白永和叫人把許壯行安頓在白記客棧休息,立時心亂如麻,坐立不安。自言自語道:「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白賈氏也不停地嘟囔著:「怎麼辦?」

  白永和捂住腦袋痛苦地思索著。這紙聘書,無異於給他出走搭了一個階梯,這樣的好事,遲不來,早不來,偏偏來在這個節骨眼上。叫我走吧,剛剛應諾了的事,怎麼好意思反悔?不走吧,到口的餡餅,哪肯就這樣白白放棄?

  白賈氏也沒了主張。眼前這事,正應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老話,只可惜得來的不是時候。她試探著對三娃說:「要不,奶奶去和爺爺說說?」

  白永和搖了搖頭說:「沒用了,一切都晚了。我要是反悔了,還不把爺爺氣出病來,爺爺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三娃還怎麼活人?再說,三娃從來信諾如山,不做反悔之事。」

  一次次的兩難抉擇,一次次的失之交臂,為什麼懊悔和失意總是與三娃如影隨形?白賈氏問了蒼天問自己,沒有答案。空有滿腹學問,奈何天不遂意,長流不止的淚水就是她現時無可奈何情緒的宣洩。與其說為三娃痛哭,不如說是為她自己的抱負再遭重創而悲傷。她抱愧地說:「三娃,認命吧,心強命不強。奶奶我犟了一輩子,犟出個甚來?沒有。你犟了半輩子,犟出個甚來?也沒有。沒做官的福分,或許有經商的緣分,一人一個吃路。奶奶我想通了,人呀,出門要入鄉隨俗,做事得隨遇而安。捨得,捨得,有舍有得。人常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三娃,你的好日子就在後頭!」

  白鶴年見白賈氏和白永和相隨來到祠堂,而且兩人的臉色都不大好看,心裡不由得犯了疑:他倆這是怎麼啦?莫不是又要反悔?不管怎麼樣,他還是清了清痰,目光威嚴地掃了一眼,全場便肅靜下來。眾人眼巴巴地看著這位德高望重的族長,等待發話。但白鶴年卻沒有張口,他覺得眼前一晃,一幅與此時此地相似的陳年舊景疊印進腦際。

  記得也是五黃六月天,也是在白家祠堂里,風燭殘年的父親,當眾宣布由他來主持家事。他誠惶誠恐地戴上象徵白家權勢的金戒指,這一戴就是四十多年。如今,自己老邁腐朽,不堪重負,就要把這枚金戒指,傳給孫子輩的三娃來執掌,憶昔撫今,感慨萬千。

  耳旁傳來白管家低沉的聲音:「老太爺,開始吧。」

  白鶴年這才從沉思中醒了過來,連連點頭:「好,好。」他說道:「今天召喚大家來,要說一件關乎家族的大事。鶴年執掌家事四十多年來,早起晚睡,小心做事,雖沒有大功於族人,但也保住了祖宗的根底,維護了族人的福祉。如今,我老了,到了歇息的時候,我決定從今日起正式引退,頤養天年。白家的事,由三少爺永和來執掌。大家都聽好了,從今天起,他就是咱白家的當家人。三少爺是前清舉人,又是候補知縣,在外多年,眼界寬,見識廣,德才兼備,能文能商,不僅在永和關,就是在永和縣,也是數得著的人才。俗話說,紅花還得綠葉扶。我們白家三百來口人,家大業大,沒有統一的號令不行。所以,大家要幫襯著他,維護著他。凡是他做得對的,悉聽勿疑;凡是他想不到、做不好的,眾議可取。子子孫孫牢記互諒互幫互助,世世代代莫忘同根同宗同祖。如今大清已亡,民國初立,我白氏當順應時勢,圖謀發展。」

  白鶴年一席話,說得眾人感同身受,心情激盪,一片熱議。只聽白老太爺呼喚:「三娃!」白永和應聲跪在爺爺膝下。白鶴年居高臨下地說,「三娃,可記得白家祖訓?」

  白永和說:「記得。」

  白鶴年說:「說來讓眾人聽聽。」

  一想起祖訓,白永和神情亢奮,激動不已:「以和為貴,以義制利,以誠取信,以儉治家。」

  白鶴年以告誡的口吻說:「這十六個字,字字值千金,句句是律條,它凝聚了白家十幾代人的心血與智慧。凡我白氏子孫,要常懷敬畏之心,什麼時候也不可怠慢,把它作為做人的準繩,做事的規矩。作為當家人,三娃你尤其應須臾在心,身體力行。」

  白鶴年好長時間沒有這樣莊重肅穆、神情亢奮過了,就要離開白家至高無上的寶座時,回顧往昔,歲月銘刻下他的風範,也留下不盡的感慨。他內心有好多話要說,因心情過於激動,思緒過於紊亂,一時不知從何說起。他緩緩從左手無名指上取下那枚金光燦燦的大戒指,戒指中間鑲嵌著精緻的小算盤,他用手撥拉了一下,米粒大小的金珠啪啪作響。他用袖口拭了拭,用嘴吹了吹,舉到眼前看了看,一如他父親交給他時鋥光瓦亮。他戀戀不捨地看了又看,拭了又拭,並輕輕吻了一下,然後戴在白永和左手無名指上,親昵地在白永和頭上撫摸了一下,眼裡充滿了厚望。少頃,又艱難地從身上解下一串鑰匙,在空里晃了晃,仿佛向族人炫耀和明示。

  白永和接過鑰匙,神情莊重地說:「爺爺,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不辜負您老人家的重託。」說完,站起身來,面向眾人說:「咱們都是白氏族人,一個白字掰不成兩半。我既然接承了這副重擔,就會盡心竭力為大家操勞。各位長輩,各位同輩,各位晚輩,我願與大家協力齊心,共赴時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一直沉默不語的白賈氏終於開了腔:「有件事不得不向族人說明白,就在祠堂議事的前一刻,從京城送來三少爺進京任職的聘書。」白賈氏把聘書在空中揚了揚,頗為得意地說:「這是個京官呀,是三少爺夢寐以求的前程,也是我們白家的榮耀呀!一紙聘書說明了甚?說明三少爺的書沒有白讀,說明三少爺有真才實學,說明三少爺人氣好,有人幫襯。可是,三少爺權衡利弊,還是辭謝了到手的職位,一心一意為白家人謀利。有不為名利動心的三少爺掌舵,有顧全大局的三少爺給咱謀劃,我們白家還愁不興旺發達起來!」說完,讓白管家把聘書拿下去讓眾人傳看。

  白賈氏一番慷慨激昂的話,把眾人煽得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白賈氏善於捕捉瞬間細節煽動人心的才幹,再一次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她不無得意地掃視了一圈,見眾人把欽佩的目光、信任的目光一齊投向白永和,這正是她所願看到的景象。她的出現和不俗的談吐,給白永和的「加冕」典禮,增添了很重的分量。她用她的滿足感,彌補巨大的失落感。白永和則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不得不現出而今振作從頭越的豪情。他從人們手中要回那張聘書,款款地撕爛,隨手扔了出去,讓聘書碎片在空中輕輕飄落。所有這一切,令白鶴年禁不住老淚縱橫,五內沸騰。

  白永和同白管家一道去清水關處理了長船事件,回來向爺爺稟明事發緣由及處理經過,並坦言此事太過蹊蹺,一定有人從中作梗。白鶴年欲知其詳,白永和卻佯裝不知,儘管他心裡已經有了譜,但不願把鍋蓋揭得太早。

  爺爺見三娃又去救了一把火,把損失減到最小,而且也沒為難和見怪他的二哥,處理得圓滿妥帖,心想這娃是成熟了,盡可以放手讓他去做。看看門外無人,就把白永和叫到身邊,把水煙壺遞給白永和,說:「這個也交給你。」

  白永和失笑地說:「爺爺,您知道三娃不會吸菸,給這個有甚用?莫不是也想讓三娃吸這個無用的東西?」

  白鶴年神秘地說:「吸菸有害,我能不知?我給你這把水煙壺,不是為了教你吸菸,而是授給你這件寶物。」說罷,指了指水煙壺底,說:「打開看看。」

  白永和困惑不解,普通的水煙壺也算寶物?難道其中有什麼秘密不成?他疑惑地看了看爺爺,試圖打開水煙壺的底蓋,可是怎麼也打不開。爺爺取過水煙壺,在底部只輕輕一推,便露出裡邊的玄機。白永和拿到光亮處細看,只見金碧輝煌,光芒四射。再看,原來上邊還有幾個篆字,乃「白氏鎮關之寶」,出自明末清初大畫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手書,十分難得和珍貴。底紋陽刻群仙拜壽圖,以龍紋飾邊,製作精工,小巧玲瓏。白永和疑惑地問爺爺:「傅山先生手書的水煙壺,怎麼能到了我們白家?」

  白鶴年說:「說起來,還有段故事呢。我們白家出自汾城,自古為汾城旺族,以商興家,世代相傳。據說,這把水煙壺是白氏遠祖製作,因遠祖在外經商,與傅山先生有過交往。後家敗流落至永和關,托人請傅山先生題字,先生就題寫了這六個字,以為創業紀念。再後來,白家在永和關站住了腳,家業越鬧越大,不知從哪代當家人手裡,請金匠將這幾個字鑄於金磚之上,鑲嵌在水煙壺底部,作為傳家之寶,世代相傳。一般人只知戴上金戒指就是一家之主,殊不知,還有這個水煙壺配套,才算合法主人。這件事,歷來只有主事者知道,別人無從知曉,連你奶奶也不知道這個秘密。如今交給你,也只能你一人知道,決不能透露給第二個人,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你要謹記。」

  白永和拜了爺爺,再拜鎮關之寶,把它從爺爺手中接了過來。看了看那顆碩大的金戒指,金戒指上的算盤珠來回滾動。顯然,這是先人寄希望於後代精打細算過光景的寓意。至於說水煙壺,則寓意白家居關不移,世代開拓。原來,白家還有這麼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爺爺還留了這麼一手。可見爺爺為人之精明,識人之智慧,傳宗之謹慎。他感到,爺爺如同一尊偶像,深深雕刻在他心裡。崇尚儒道的他,最終沒有逃脫爺爺早就布下的羅網,並一步步被塑造成了一個儒生氣十足的商人。他既為這兩件寶物纏身而懊悔,又為擁有它而自豪。去留的矛盾始終在心裡交織著,翻滾著。但既然已經挑起這副重擔,就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兒女情長不得不放在其次。他收起水煙壺,打趣地說:「爺爺,把水煙壺給了三娃,難道從此戒菸不吸了?」

  白鶴年一轉身,又取出一把水煙壺:「你看,這不是還有一把。這副擔子擱在你肩上,我就輕鬆了,輕鬆了,就再不吸菸了。本來嘛,吸菸只是個障眼法,水煙壺才是鎮關之寶。我手裡這把水煙壺,不過是為了護佑你尋把水煙壺做個幌子。解下了吧?」

  白永和點了點頭,細看時,和他手中的水煙壺一模一樣。精明的爺爺,做人周正方圓,做事滴水不漏,原來他還留了這麼一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