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故城時光> 龍門浩棗子灣49號,殘垣斷壁兒時園

龍門浩棗子灣49號,殘垣斷壁兒時園

2024-10-04 07:59:02 作者: 羅小衛 主編

  我兒時的家在東水門長江大橋南岸橋頭,輕軌6號線上新街站斜對面的坡上還殘存著一處廢墟,那就是我兒時的家——龍門浩棗子灣49號。那座曾被市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小洋樓,原是荷蘭人修的商館。1938年6月,美國駐華大使詹斯率領使館人員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南岸南山,龍門浩棗子灣49號就成了使館下屬的美國海軍武官處,直至抗戰勝利1946年4月隨使館遷返南京。後來,這裡成了保險公司託兒所,再後來,保險公司和人民銀行合併。這裡又成了南岸區人民銀行的職工宿舍。1958年秋,復旦大學畢業在重慶17中學教書的父親一夜之間被劃成右派,批鬥後被帶走,母親不忍我們五姊妹被欺辱,從17中羅家壩教師宿舍搬到了龍門浩棗子灣49號銀行職工宿舍。

  龍門浩棗子灣49號院落林壑幽深,面江背山,一條石板路蜿蜒直通江邊。70年代中美建交,美方武官處的一些老人提出要舊地重遊,有關方面慌了神,房屋破舊且不說,院門、院壩、石欄、圍牆、小花園、廁所,均被區檢察院占去修宿舍了。棗子灣49號銀行職工宿舍二十幾家人擠在一處,沿石板路到老碼頭挑煤球上來煮飯,煙燻火飄,既髒又亂。當時家裡都沒有廁所,男女老少得到兩三百米以外的公廁去方便。為應付美方人員來訪,有關方面臨時種了一些花草,在坎下修了個沒有下水道的假廁所並刷上白漆。居委會通知大家開會並交代:外事無小事,廁所禁止使用,保持乾淨,屆時還要關門閉窗,樓上不能掛萬國旗,各家關好自養的雞鴨,不能擅自和外賓答話,等等。

  

  龍門浩是水陸碼頭,南岸「五渡」之一。巴縣長生、樵坪、鹿角等地的稻米多經下浩米市街銷往市區;食鹽、百貨則人挑獸馱經龍門浩至黃桷埡的黃桷古道運往貴州。我家門前和附近的青石板路,人稱官道,因人挑獸馱、年深久遠,中間都被踩成了窩形。幼年時對這些通往江邊的青石板路沒有認識,跳上跳下覺得好玩,待到下鄉多年因成分高只能到龍門浩運輸合作社下力時,才覺得整天在這些石板路上爬坡上坎,肩挑背磨,搞人力搬運不好玩。重慶的酷暑全國聞名,負重在身,天上明晃晃,腳閃眼皮跳,磨骨頭養腸子,抬連二石(條石)、預製板(水泥板)上下船,堆碼、啟程、丟包,每天都要在這些石板路上流一身臭汗,脫一層皮,整整幹了15個春秋。突然間,這些石板路隨著城市建設被巨大的水泥建築林、高速路、立交橋取代;農民工蜂擁進城,專司人力搬運的運輸合作社也壽終正寢。時至今日,老家的石板路和大巴山背東西的大架子、二架子、打杵子還偶在夢境中出現,潛意識中也許還沒擺脫負重的羈絆。殘垣斷壁兒時園,斗轉星移時空換。解鞍曲肱滄桑路,過眼雲煙養頤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