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人以溫暖
2024-10-04 06:53:01
作者: 何蜀
冬日的黃昏,天色十分晦暗,重慶城西北角上的曾家岩50號,已經亮起了燈光。不大的房間裡,擠滿了陪都年輕的戲劇工作者們,大家有說有笑,十分歡暢……
在戲劇史專家石曼編著的《重慶抗戰劇壇紀事》一書中,有這樣一條記載:「1941年冬至1942年1、2月間,周恩來分批約會文藝、戲劇界朋友去曾家岩50號作客……周恩來親自下廚房做家鄉菜『獅子頭』待客……」
劇作家劉厚生在讀到這本書後寫道:「這一條簡略的記述,引起我深深的懷念與思索。整整五十年了,我還記得那愉快、溫暖、有深遠意義的聚會。」
當時曾家岩這樣的聚會很多,劉厚生參加的是1942年1月中旬的一次,那次周恩來邀請的是一批青年戲劇工作者。劉厚生回憶,他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聚會,開始有些拘束,「但這是自己的家和親人,很快就融化到一起了」。周恩來在那次聚會開始時只講了簡單幾句歡迎的話,然後不斷地同大家親切地聊天、談戲、喝酒,了解情況。辦事處平時生活很清苦,但是招待客人十分大方,劉厚生回憶,那天的菜飯在當時應算得相當豐盛的,好像是周恩來或徐冰(南方局文化組組長)說,知道劇人也很艱苦,要大家好好打個牙祭。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俗話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時曾家岩「周公館」在陪都重慶這個國際大都市裡,不僅窮,而且處於特務監視的威脅之中,但是文藝家們卻樂於往這裡跑,而不願到有錢有勢的國民黨的有關部門去,這難道不奇怪嗎?
夏衍回憶,周恩來曾把在陪都重慶廣交朋友作為一個任務交給他,並且不止一次同他講過這樣的話:交朋友的面要廣一些,對於政治上,文藝思想上意見不同的人,對他們也要和和氣氣,切忌劍拔弩張,這方面我們犯過錯誤,吃過虧,千萬不要再犯。「只有把對方當作朋友,人家才會把你當作朋友。」
——這也許就是「周公館」能吸引文藝家們的秘密所在吧?
青年演員路曦當時在話劇《風雪夜歸人》中扮演了女主角玉春,她也曾到曾家岩參加這樣的聚會。多年後,她回憶第一次應邀參加這種聚會後的心情時說:
當時我畢竟只是一個年僅二十多歲、各方面都極為幼稚的青年演員啊!作為日理萬機、肩負重任的領導人,邀我參加茶會,給我以關懷、教育和鼓勵,這本身就使我萬分感動了。……令我尤為驚嘆和靈魂震撼的是,這樣的會見,其意義大大超越了一般領導人接見青年演員那種純禮儀、純工作的性質。周恩來同志和鄧大姐是真心實意在和文藝界人士(包括像我這樣幼稚的青年演員)交朋友,他們待人以誠,友誼至真,這最能打動人心,令人終生難忘。
電影導演鄭君里在抗戰中流亡到重慶後,難於施展抱負,十分苦悶。周恩來得知後,把鄭君里和妻子黃晨一起請到曾家岩「周公館」來,同他們親切交談,從30年代電影明星的笑話一直談到現在電影不能拍了怎麼辦,房間裡不時爆發出快活的笑聲。周恩來就在這樣融洽的氣氛中,給他們解答了許多問題,給了鄭君里很大的鼓勵。這次談話後,鄭君里十分興奮。以後他有了什麼計劃,什麼想法,都經常要先給「周先生」講。
當時大後方文藝家的生活是比較艱苦的,周恩來和南方局還支持文協廣泛開展了募集援助貧病作家基金運動,扶助饑寒交迫中的作家渡過難關。劇作家洪深在政治壓迫、貧病交困中全家服毒自殺遇救後,周恩來聞訊立即派人去慰問。作家王魯彥在貧病中逝世於桂林,周恩來不僅發去唁電,還囑託馮雪峰給家屬轉送捐款。重慶的冬天很冷,一次周恩來看劇作家曹禺穿得單薄,便送給他一塊延安出的灰色粗呢,要他拿去縫衣服穿。
劇作家吳祖光在80年代一次座談會上回憶了這樣一件感人的事。
那是1946年元旦,他準備離開重慶到光復後的上海去,擔任新出版的《新民晚報》副刊編輯。臨行前的下午,他去曾家岩50號,想看看周恩來,向他辭行。不巧,周恩來的警衛員告訴他:「周先生在樓上開會。」吳祖光覺得不便打攪,便轉身離開了。
誰知他剛走到曾家岩巷口,那位年輕的警衛員就飛跑追來,請他回去,說「周先生在等你」。吳祖光折回去後,周恩來已在會客室里等他了。
吳祖光歉然說:「我看看就走,您挺忙的。」
周恩來趕緊說:「不,我已開完會了。」
吳祖光說:「你需要休息。」
周恩來笑道:「跟你說話就是休息!」
周恩來和吳祖光談了一個多小時之久。主要談了兩個內容:一是問吳祖光到上海後幹什麼和《新民晚報》的情況;再就是談曹禺,關心他的生活問題,對他的處境感到不安。同時,周恩來還談到了他對《風雪夜歸人》劇本的看法,談到他曾把劇本帶回延安去交給魯迅藝術學院,並向延安文藝界人士介紹該劇在重慶演出的情況……
這個時候,正是周恩來與剛來中國的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商談有關美國參加「調處」國共軍事衝突,結束中國內戰的緊張繁忙日子。在這樣的時候,周恩來完全可以不見吳祖光,但他不僅見了,而且還「談了一個多小時之久」,談的又主要是文藝家個人生活的事。若不是與文藝家之間有真誠的朋友之情,顯然是很難這樣做的。
老舍住在重慶遠郊北碚時,《新華日報》在北碚設有一個分社,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分社的報童每天給老舍送報,都是在夜裡悄悄地把報紙從門縫下塞進去。有個文協工作人員問報童為什麼要這樣,報童說,我們怕給舒先生惹麻煩。聽到這個回答的人都很感動。這種作法顯然不可能是報童自己的主意,而是報社的中共組織的吩咐。雖然不知道這是不是周恩來的意思,但是這很能體現周恩來領導下的群體的辦事風格。
另一件事則確實是周恩來親自關照的,反映出了他對文藝家的關心到了何等細緻入微的程度。
青年演員路曦在解放戰爭時回到了北平家中,正值解放軍圍城,她懷著孩子,常常聽到炮聲,心裡十分著急,便給在南京的一個朋友冼群寫信談起。
沒想到沒過多久,當時中共在北平軍調處工作的陳舜瑤和宋平(都是以前在重慶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幹部)來到她家,安慰她說:「你別怕,一時還打不起來。如果你感到十分緊張,就進城找我們的同志,他們會送你到解放區的。」並且給了她一個地址,叫她去找榮高棠(也是當年南方局的幹部)。
陳舜瑤和宋平是坐軍調處的汽車來的,但為了不讓路曦家被汽車的到來引起旁人注意,他們在離她家二三里的地方就下了車,然後步行走過來,走的時候又不要她遠送……
路曦當時的感激之情真是難以形容,她尤其感到奇怪的是,他們怎麼會知道她的處境、心情以及她的住地呢?
後來她才知道,原來是她的朋友冼群有一次在南京遇到了周恩來,周恩來詢問起路曦的近況,冼群如實說了,周恩來得知後,便通知了在北平的同志,作了那樣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