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獨特的特務報紙
2024-10-04 06:51:35
作者: 何蜀
在拍攝反共電影的這段時間裡,宋毓萍和特委會編譯股幾個較有文化水平的叛徒還創辦了一份反共報紙《權輿日報》。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劉湘雖然是個軍閥,但他並非是一個只知道崇尚武力的赳赳武夫,他還是知道文化宣傳的重要性的——當年他剛就任二十一軍軍長時,就曾異想天開地要國民政府把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著名詩人郭沫若派來給他作黨代表)。
正因為如此,在二十一軍特務委員會建立起來之後,他就指示在特委會中設置了偵緝隊和編譯股兩個部門,而且由第一任編譯股股長游曼谷辦了一份反共刊物《光明之路》。這份刊物只出了兩期,就因為游曼谷被中共四川省委特務隊制裁而停刊了。以後,特委會又辦了一份反共月刊《路燈》,辦了不久,也因為經費困難而停刊了。
1932年後,隨著反共勢力的擴大,二十一軍特委會正式建立起清共巡視員制度。大批特務被派赴各縣巡視清共工作。留在重慶的原偵緝一二隊合併為一個隊,由賀蜀筠任隊長。宋毓萍被調任編譯股股長。
宋毓萍是個不甘寂寞的角色。當了這個編譯股股長,不能再每天上街去到處盤查行人,敲詐店鋪,抓捕嫌疑分子,怎樣才能做出成績來討得上司歡心?因為共案犯日益減少,也沒有多少反共啟事可供他們審閱,幾位特務編輯每天除了輪流派二人到郵局檢查信件外,都是無所事事,只靠打麻將混日子,也不是個辦法。
宋毓萍想來想去,決定辦一份報紙。報告上去,果然批准。
1933年2月,由特委會出面租下市中心楊柳街32號地屋兩間,作為報社地址,反共報紙《權輿日報》正式開張了。
特委會此時的主任汪顯庸向劉湘請准每月撥款二百元為報社基金,特委會的兩個常務委員,重慶衛戍司令李根固和軍法官王璋兼任社長,汪顯庸兼任副社長,宋毓萍被派兼任總編輯。
《權輿日報》這個名字,不知是劉湘的哪個高級幕僚所取,總之不會是宋毓萍之流能想得出來的。權輿,古語中為起始之義。據西漢戴德所刪之《禮記》(後人稱《大戴禮》)載:
夏之歷,正建於孟春,於時冰泮發蟄,百草權輿。
這樣一份反共特務報紙,居然想要像初春的百草那樣蓬勃生長,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份報紙的編輯有些什麼人呢?從反省院出來的叛徒張嘉銘、向鑒榮當了社論主筆,叛徒游洪鈞既是報社副經理,又參加主編國內時事,曾遭中共地下組織刺殺未死的叛徒陳寄零主編副刊……
這份報紙的篇幅最初為四開一小張,後來擴大為對開兩大張,1934年又改為八版。它與當時其他報紙不同之處在於,報上幾乎通篇都是「剿赤」「反共」消息。每天此報的頭版頭條都是一篇社論,只需看看這些社論標題就可以大致了解其內容:
《剿匪期中的黨員責任》
《徐向前致敗有因》
《擁護蔣令沒收川人匯款》
《下川東剿匪兵力統計》
《剿匪期中各縣縣長之責任》
這份報紙的主要內容有一個特色,就是刊登叛徒們的自首書、反共聲明之類文字。該報二、三版重要消息位置,大量刊登脫離共產黨的《緊要啟事》,四版副刊《懺悔》,也出了許多期《反共宣言專號》,專門刊登叛徒的自白書、自首書、反共宣言等。
可以想見,這樣一份報紙,會有怎樣的銷路。最初《權輿日報》只能銷到400份,而且大部分是派人送到各監獄和反省院,作為對共案犯「攻心」的武器。後來,二十一軍軍部採取強迫措施,飭令各縣縣長及各機關、社團、部隊、學校、各級清共委員會,都必須訂閱,這份報紙的銷量才勉強增至1000份。
1935年國民黨中央勢力入川後,蔣介石與劉湘的矛盾日益激化。在蔣介石的壓力下,劉湘的特委會被迫撤銷,《權輿日報》也被迫在1935年10月停刊。
這份原想如春草一般蓬勃生長的反共特務報紙,只生長了兩年零十個月,就在秋風中凋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