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莎士比亞」曹禺
2024-10-04 04:59:36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自經歷「新戲」「愛美劇」兩個階段後,在田漢、洪深、歐陽予倩等戲劇藝術家的推動下,成熟的話劇在中國逐漸普及起來。
1929年上海藝術劇社成立,提出「新興戲劇運動」的口號,主張創作「無產階級戲劇」。第二年,藝術劇社演出了德國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同時期田漢創作了一部反映黑暗政治的《卡門》,還以一篇《我們的自己批評》來表明南國社今後的戲劇創作方向。
新興戲劇運動展開後,藝術劇社聯合辛酉、南國等7個劇社成立了上海劇團聯合會,後改為中國左翼戲劇團聯盟。「劇聯」以讓「戲劇大眾化」為己任,在全國城鄉範圍內大力發展戲劇文化。當時,「戲劇向農村去」的口號叫得很高,在工廠有藍衣劇社,在農村有熊佛西以露天劇場的形式實驗的農民戲劇。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又有「國防戲劇」的提倡。
自「劇聯」成立後,中國進入了話劇大眾化時代。1933年,中國第一個職業劇團「中國旅行劇團」(以下簡稱「中旅」)誕生。中旅由唐槐秋和戴涯在上海組建,在各大城市巡迴演出,以一部《梅蘿香》烘熱了南京的劇壇。此後,中旅轉戰北平、天津、杭州等各大城市,一路擴大了話劇的影響,推動了話劇的專業化和職業化。
中旅前後一共維持了14年之久,它是中國第一個能借演出收入維持並發展的職業話劇團。曹禺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他的作品不僅常被中旅劇團拿來排演,也被其他劇社所愛。他的《雷雨》,是中國話劇出現偉大劇本的象徵。
從1929年進入南開大學起,曹禺便開始構思《雷雨》,前後用了5年時間。1934年,它首次發表於由巴金任編委的《文學季刊》上,很快引起強烈的反響。這部劇無論是在人物刻畫、劇情安排,還是衝突設計上,都在戲劇藝術上臻於完美之境,是中國話劇產生以來達到的最高水平。《雷雨》不僅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也被認為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
由洪深領導的復旦劇社成為第一個將《雷雨》搬上舞台的劇社。中旅劇團等後來也常演此劇,使得它成為劇壇的「拿手好戲」。
繼《雷雨》之後,曹禺又分別創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這四部話劇被譽為「四大名劇」,它們的出現讓中國話劇創作和演出都進入一個更高的階段。尤其是前三部,在完成之後的十年仍是戲劇界沒有其他作品可以超越的經典。正是由於有這些優秀作品的出現,話劇在中國才得以繼續蓬勃生長,最終成為現今劇壇最有影響力的劇種之一。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