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2024-10-04 04:57:09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筆名鼎堂,號尚武,四川省樂山市人,郭沫若是他的筆名。郭沫若青年時期留學日本,學習醫學,後來棄醫從文,積極參與文學創作,寫下大量新詩。1921年,郭沫若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新詩集《女神》,這同時也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
《女神》收錄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間的主要詩歌作品,多是他在日本留學期間所作,連同序詩共計57篇。這些詩歌主要有以下幾種主題思想:
第一是表達詩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比如《爐中煤》一篇,詩人將自己比作「爐中煤」,將祖國比作自己「心愛的」「年青的女郎」。詩中兩次寫道:「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表現了詩人心甘情願為祖國獻身的熱忱。又如《鳳凰涅槃》一篇,用悲壯雄渾的筆調描繪了鳳凰自焚,然後在烈火中重生的故事,抒發了詩人對徹底摧毀舊社會、建立新中國的熱切期盼。
第二是表現詩人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追求。比如《天狗》一篇,詩人自稱為「天狗」,可以吞沒宇宙中的一切,藉此讚美個性解放:只有吞沒一切,擺脫一切舊有的思想束縛,才能張揚個性,追求解放。
第三是表現詩人的叛逆思想和反抗精神。比如《匪徒頌》一篇,讚頌了華盛頓、馬克思、哥白尼、達爾文等歷史上有名的反抗者,表示自己將效仿他們,與當時中國的黑暗勢力抗爭到底。
第四是展現詩人的創造精神。比如《筆立山頭展望》一篇,讚頌了20世紀的科技文明。
郭沫若的《女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它是中國浪漫主義新詩的開山之作,中國的浪漫主義新詩流派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詩中有大量奇異的想像和誇張,比如《天狗》中想像天狗可以吞沒全宇宙,簡直匪夷所思,卻因此產生了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同時,詩中還運用了很多比喻、象徵的手法,藉助某種形象,如歷史人物、自然景物等寄寓自身情感,而這些形象往往十分新穎別致、恰如其分。
在表達方式上,《女神》多直抒胸臆,這也是浪漫主義詩歌的主要表達方式。這種暢快淋漓的宣洩式表達,能使詩歌更具力度,而郭沫若豪放派詩風的形成也與此關聯甚密。《女神》中的詩歌陽剛壯美,天馬行空,氣勢磅礴,堪稱新詩中豪放派的先驅。
在語言方面,《女神》的語言多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詩人總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加諸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詩歌的感染力也因此大大增強。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格式方面,《女神》完全衝破了舊詩格律的束縛,不遵從任何一種固有的格式,只聽憑內在的情感節奏,自然而然地組成詩歌韻律。其中每首詩的格式都各不相同,但都與詩中蘊含的情感和主題十分契合。比如《鳳凰涅槃》一篇,全詩篇幅很長,句式長短不一,變化多端,形成了很強的節奏感,正吻合了詩歌雄渾悲壯的基調。可以說,《女神》開創了自由體詩歌新風格,為此後詩歌的創新樹立了很好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