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與優美

2024-10-04 04:53:36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青藏高原與桂林山水,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與江南小調,「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它們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人們面對青藏高原的大山、巨石,聽到《命運》交響曲的激昂與悲壯,感受「大江東去」時,體會到的是一種陽剛之美,是壯美;而人們遊覽秀麗精緻的桂林山水,欣賞柔婉嫵媚的江南小調,體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的感情時,感受到的是一種陰柔之美,是優美。可見壯美與優美是兩種風格相對立的美。事實上,中國古典美也恰好分為這兩種,且這種傳統根深蒂固,從古老的《易經》就開始確立了。

  《易經》中認為,宇宙萬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因為事物內部存在著對立的兩種因素,它們就是陰和陽。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是統一的,都是道所不可缺少的。《易經》還指出,陰和陽就是柔和剛。在這種陰陽剛柔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古典美學通常就將美區分為以「陰」為代表的優美和以「陽」為代表的壯美。與美的這兩種不同類型相對應,藝術作品中往往也分為壯美與優美這兩種不同的風格。這一點在詩文、繪畫中都表現得很明顯。需要注意的是,《易經》中雖然指出了這兩種美的區別,使人們注意到了它們的不同,但同時又指出了它們之間的統一。正如陰、陽都是道所不可缺少的,壯美與優美也並不是絕對對立的,它們是相互統一的,任何事物的美,只能是偏向於壯美或偏向於優美,但是並不會只有其中一種。壯美的形象不僅要雄偉、壯闊,還要表現出內在的韻味。優美的形象不僅要柔婉、俊秀,還要表現出內在的力量。因此,壯美與優美不可偏廢其一。

  在《易經》之後,清代散文家魏禧與姚鼐都對優美與壯美進行了討論。

  魏禧,字冰叔,明末清初散文家。明朝滅亡後曾隱居江西省翠微峰,後來游居江南,以文會友,傳播他的學說。他的文章多頌揚具有民族氣節的人、事,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意識。著有《魏叔子文集》。

  關於美,魏禧曾說,風水相遇,陰陽交錯,產生了美。而風水相遇的程度有輕有重,因此就形成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美。如果風水相遇形成了「洶湧的洪波巨浪」,就是人們常說的壯美。如果風水相遇形成了「平靜的涓涓細流」,就是人們常說的優美。魏禧認為,這兩種不同的美會引起不同的美感心理。壯美的東西往往與高大、雄壯聯繫在一起,人們在欣賞這樣的景物時,心與物之間常常產生一種對抗的關係,因此,人們內心會產生害怕的情緒。但同時,人們看到壯美的景象,又會激起一種擺脫了平庸的更為廣闊的境界,內心充滿豪壯之氣,會感到興奮、激動。與壯美相反,優美往往與嬌小、精緻聯繫在一起,人們在欣賞這樣的景物時,常常會有親近之感,內心愉悅,甚至會忘記自身的存在。

  將壯美與高大、雄壯相聯繫,優美與嬌小、精緻相聯繫,並不是說壯美與優美的區別只在於形式,魏禧所說的美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魏禧認為忠臣、孝子、義士、節婦等,都具有陽剛之美,可見壯美與優美是與事物的內容相關的。

  姚鼐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與方苞、劉大櫆並稱為「桐城派三祖」。他曾舉了一些生動的例子來說明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美。他也指出文章的優美與壯美要統一,不能偏廢其中任何一種。但是他又認為,一般人的文章總是不能做到非常恰切、適當的統一,總是要偏向於其中一種,正是因為如此,文章才分出了剛美與柔美兩種不同的風格。而到底形成了哪一種美,一般同作者的性情有關。而且在他看來,壯美的地位要高於優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