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美學史>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024-10-04 04:52:3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在評價王維時所說的。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豁達、豪放,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

  王維,字摩詰,唐代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他的詩畫都很有名,音樂也很精通。

  

  王維作畫筆墨清新、格調高雅,傳達了一種詩意的境界;王維作詩,善用靈動的語言,刻畫一幅幅美好的畫面,富有禪意。蘇軾曾評論他的作品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不僅道出了王維詩歌與繪畫的特點,還提出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思想,引發了對於不同門類的藝術之間相同性與差異性的思考。

  蘇軾主張「詩」與「畫」可以相互滲透,從詩中可以讀出畫中所表現的意蘊,從畫中也可以賞出詩中的韻味。北宋哲學家邵雍也曾指出,「詩」和「畫」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描寫和表現,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詩」通過語言來表現,「畫」是通過形象來表現,詩善於表現事物的情感,而畫善於表現事物的形態。因此,蘇軾所主張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一定程度上是詩所表現的情感和畫所表現的形態的結合與滲透。

  詩歌與繪畫這兩種藝術形態,在表現的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它們都是通過創造審美意象來表達情感的。如果詩歌吸取了繪畫中形態鮮明、生動的特點,讓人讀來就會感覺是「詩中有畫」,如果繪畫吸取了詩歌情感表達豐富、深長的特點,人們觀賞起來就會感到「畫中有詩」。

  王維《山居秋暝》一詩,描寫景色十分生動,表現出「詩中有畫」的特點。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上一陣新雨過後,涼風習習,令人感到秋意濃厚。皎潔的明月從松樹的間隙間照下來,清清的泉水在石頭上流淌。竹林喧響,洗衣姑娘歸來了,蓮蓬擺動,漁舟正下水撒網。詩人描繪了山、明月、松樹、清泉、浣女、蓮蓬等多種意象,並將它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景象的圖畫,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它雖然是一首詩,但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表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一個很理想的境界,這種境界的實現還是具有難度的。當時就有人指出,詩中的畫並不一定能畫出來,後世的人們也多有這種感覺。而且,聲音、味道、感覺等也不容易畫出來。再者,寫景詩中即使寫了很多事物、景象,這些意象可以在畫面上羅列出來,但是詩中除了這些物體,還會有一種氛圍與格調,這也是很難用畫表現出來的。

  詩中可以表現畫面性,畫中可以表現詩意,可見,不同門類的藝術之間是有同一性的。但是詩中的氛圍等又不能完全在畫中展現,這便是不同藝術之間的差異性。它們都是客觀存在的。

  聰穎的王維

  王維從小就聰穎過人,15歲時去京城,由於他在詩、畫、音樂上有極高的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到京城便得到很多的讚譽。有一次,一個人得到一張奏樂圖,但不知畫中表現的是什麼細節。王維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大家找來樂師演奏,果然如王維所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