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美學史> 白居易身上的「美」和「刺」

白居易身上的「美」和「刺」

2024-10-04 04:52:10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文學家。他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而他在詩歌創作中所提倡和堅持的「美刺」思想和現實主義精神在美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他主張恢復古代的采詩制度,發揚《詩經》和漢魏樂府諷喻時事的傳統,使詩歌起到「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這也是白居易在美學史上的重大貢獻。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詩歌具有「美刺」的作用,「美」是歌頌,「刺」是諷刺,也就是指人們可以通過詩來進行讚美或諷刺政治或社會生活現象,而朝廷也可以通過詩來了解人們的感情。詩歌的美刺作用在白居易之前,人們就已經發現了。孔子曾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指的就是詩歌的美刺作用。因此,我國古代有采詩的制度,朝廷派人定期到民間去,將民間創作的詩歌收集起來,配上樂曲,進行演唱。樂府詩中的「樂府」本來是指漢代管理音樂的官署,它兼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發揮詩歌的「美刺」作用。白居易是十分重視詩歌的「美刺」作用的,他在《白氏長慶集》中說人們感於事,動於情,興於嗟嘆,發於吟詠,就形成了詩歌。而國風之盛衰、王政之得失、人情之哀樂都可以從詩中知道。因此,他也在《與元九書》中說,采詩的制度廢除後,朝廷不能通過詩來體察時政,人民不能通過詩來宣洩感情。

  白居易《與元九書》中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意思是說,能夠感化人心的事物,沒有比情先的,沒有比言早的,沒有比聲近的,沒有比義深的。而詩,將樹作為比喻,則感情是它的根本,語言是它的苗葉,聲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實。因此,白居易認為詩歌可以普遍地感動人心,同時,通過詩歌,人們可以知盛衰得失,可以知人情哀樂。

  詩歌除了具有「補察時政」的作用,還具有「泄導人情」的作用。而「泄導人情」的前提就是統治者應該允許並且鼓勵人民通過詩歌將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出來。這不僅能幫助人們將心中的不良情緒宣洩出去,從而使身心健康,而且還可以利用詩歌「懲惡勸善」,從這兩方面看,都是有利於社會和諧和政治統治的。

  為了實現詩歌的「美刺」作用,白居易還強調,詩歌要「真」和「誠」,強調寫文章必須崇尚質樸而抵制淫靡,注重真誠而反對偽造,要用質樸的文風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因為只有懷著真誠的心,才能從根本上做到真實地反映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雖然強調詩歌的「美刺」的社會作用,但是這與詩歌的抒情性與審美性是不衝突的。他的「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就指出情感是詩歌的根本,同時也重視語言和音韻。詩歌的「美刺」作用也是藉助於詩歌的審美功能來實現的。

  在戰火中長大的白居易

  白居易出生在中小官僚家庭,祖父和父親都做過縣令。白居易出生不久,家鄉發生戰爭。為躲避戰火,白居易被送到宿州生活。他從小十分刻苦,讀書讀得嘴裡長出了瘡,手上磨出了繭。後來於貞元十六年中進士,做過秘書省校書郎、翰林學士、左拾遺等官職。他強調詩歌的政治作用,也身體力行寫了大量的諷喻詩,但因這些詩而受到了當時權貴們的厭惡和排擠。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親去世而回家服喪三年。服喪結束後回到長安,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白居易因上書力主嚴緝兇手而被貶謫為江州刺史。後來,白居易在洛陽去世,葬於洛陽香山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