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玉,劉向說美
2024-10-04 04:51:2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劉向是西漢的文學家、經學家,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的四世孫,曾做官,也曾入獄,被免為庶人。劉向因為撰寫《別錄》而成為我國目錄學之祖,著名的《楚辭》也是劉向在前人的基礎上整理的。
《說苑》是劉向的散文作品,記述了春秋戰國至漢朝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並帶有作者的議論。其中有許多關於治國安民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政治理想及倫理觀念,其中也包含著豐富的美學思想。
劉向的思想基本上是屬於儒家的,他在美學上的主要貢獻也在於闡發了儒家的美學思想。儒家很重視禮和樂,劉向繼承了這個傳統,將禮樂看作是治國之本。因為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的,治國根本上來說是治人,把人民教育好了,社會生活變得和諧,國家自然就治理得很好。禮樂是人修身的手段和工具,學習禮儀可以讓人明白怎樣與人相處,學習音樂可以修養人的精神和內涵。在封建社會,禮樂是服務於政治和社會的,通過對人們進行禮樂的教育和薰陶,使人們明白應該遵守的秩序,使人們的心情變得平和,從而使政治和社會更穩定。劉向認為,「禮正外」「樂正內」,也就是說,禮只告訴人應該怎麼做,而樂是陶冶人的性情,相比較而言,禮是對人外在的要求,而樂是對人內在的影響。劉向是更加注重樂的。因為樂影響了人的情操,也就影響了人的行為。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儒家在美學上的另一個觀點,是由孔子提出的「文質彬彬」,影響也很大,劉向贊同並進一步闡發了這一觀點。「質」是指內容、品質,「文」是指修飾。在傳統的儒家觀點中,「質」是第一位的,但也不輕視「文」。劉向對於「文」則更加強調。關於「文」,劉向特意談到了人的容貌、衣服和語言。劉向認為,對容貌的修飾使男子更加受人尊敬,女子更加美麗。修飾衣服、容貌等,可以更加悅目,修飾聲音,可以更加悅耳。「文」具有悅目、悅耳的作用,更加具有審美性。從劉向對「文」的重視可以看出他對美的重視。
儒家談論美,都是與社會緊密聯繫的,關於自然美,儒家提出了「比德」說。孔子曾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就是將山水自然之美與人的品德性情聯繫在一起。劉向從山水的性質出發,對此作了詳細的解釋。劉向還談到了對玉的審美,他指出玉具有外表溫潤、堅實而有紋理,聲音清脆、傳播得遠等特點,這些特點與君子的德、智、義等品質相對,因此受到君子的青睞,人們也多以玉來代表君子。這是劉向對於「比德」說的總結。
此外,劉向還提出了一個觀點,很深刻。他說:「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也就是說人只有在吃飽、穿暖、安居之後才會追求美麗和快樂。從人的經驗來看,這是合理的。功利先於審美,只有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前提下,人們才會有心思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他認為過分追求美,將很多精力放在對房屋建築的雕刻、修飾,對衣料布匹的加工、紡繡上,就會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和物產製造。雖然劉向是從社會和政治的角度出發提出的功利先於審美的觀點,但這不影響這一觀點的合理性,而且劉向並沒有排斥審美,他看到了審美的基礎,正說明了他思想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