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12:18:47 作者: 王朝柱

  王崑崙自四川回到南京,遂又獲悉華北的局勢日趨危機。黨組織希望王崑崙親自出馬北上,利用和西北軍高級將領的多年關係,向宋哲元、韓復集等曉之以愛國之理,站在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立場上,槍口對外,做好抗擊日本在華北挑起軍事爭端的準備。

  對此,王崑崙認為自己此行是義不容辭的任務,遂欣然從命。正當他欲要成行的前夕,曹孟君突然來訪,告之著名女作家丁玲從獄中假釋,請人轉告曹孟君:希望能見一面。但地下黨組織認為:一是丁玲獄中的情況不詳,二是丁玲在假釋期間身邊一定有狗,故曹孟君不宜和丁玲相見。但是,曹孟君畢竟和丁玲是同鄉和同學,如此回絕丁玲的求見未免太絕情。組織經過填密研究,請曹孟君和王崑崙協商,能否請王崑崙在適當的場合見丁玲一面,從旁探問一下丁玲有什麼要求?需經黨組織幫助她做些什麼?曹孟君說到此處,很是不安地說:

  「我和丁玲的關係你是知道的,再說她已經坐了三年的牢,像我這樣的朋友都不見她,這對性格倔強的丁玲來說,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你……」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同時,我也會考慮組織的意見。」王崑崙有些沉重地說道。

  王崑崙和丁玲第一次相見的地點是南京玄武湖的遊船上,時間是一個初夜的時刻。由於身份和地位的不同,王崑崙不可能向尚未回到黨組織的丁玲暴露自己的真實的政治身份;另外,丁玲至多從譚惕吾處知道:時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立法委員的王崑崙正和自己的同鄉好友曹孟君熱戀。因此,他們的談話不可能無拘無束。據王崑崙生前所記憶,了玲和在北平任教的李達教授的夫人王會悟約好,想去北平看好友王會悟女士,希望王崑崙能幫助她成行―並能安全地到達北平。王崑崙當即對她說:

  「看在孟君的面上,我會盡力幫忙的。至於採用什麼辦法,你就順其自然吧!」

  或許丁玲坐了三年國民黨的監獄,對國民黨的達官貴人恨之入骨,根本就沒把王崑崙這種官場中的酬醉之語放在心上;或許時代相距近半個世紀,一些很有意義的往事漸漸淡忘了……總之,丁玲在謝世前夕寫的回憶文章中完全記不起這次相見了,把王崑崙同志計劃好的出走辦法,完全當成了偶然的事件。請看丁玲生前寫的這段文字:

  大約就在一兩天後,我一個人悄然地離開了首稽園……準備乘公共汽車,斜路忽然走出來一個人,順手把我的提包搶了過去。我大吃一驚,轉頭一看,原來是韓侍析。韓侍析是1931年我在上海時認識的。後來不知道為什麼他離開了左聯……這時,我正要出走的關頭,他忽然出現在我的身邊,不能不使我嚇了一跳。因為我不真正了解他,摸不清他的思想傾。向和政治身份……公共汽車來了,我要上去,他推我土去,跟著他自己也跳上車,還說:「我陪你同去。」我真沒有辦法了。我只得鎮靜地對他說:「我是要去北平看望李達的夫人,姚蓬子知道我去,我告訴他兩個星期就回來,他答應我不聲張出去。你怎麼樣?我希望你也不要聲張,聲張出去對我不好。我如果走不成,還會引起麻煩。」他不再說什麼,友好地送我上了火車。我才勉強放下心來。但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臨上車前一刻,他忽然又帶來一個高個兒男人,並把我介紹給那個人。那人非常高興地伸出手來,自己報名說:「我是王崑崙。你去北平嗎?我也去北平,我們一路吧。」我真是目瞪口呆了,想不上車也不行了,我提心弔膽,心不在焉地同韓侍析告別。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其實,這些情節完全不是巧合,而是地下黨組織有意安排的。歷史的真實是:

  誠如前文所說:這時王崑崙恰好受命要去北平、山東,經研究並同意:由王崑崙暗自保護丁玲北上,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加上有玄武湖船上的晤面,上述的一切巧合就在情理之中了!

  王崑崙是如何暗自保護丁玲北上的呢?二人在火車上又談了一些什麼呢?丁玲同志做了較為詳細的記述。現摘要如下:

  我正在輾轉思慮,不知所措的時候,車廂外面有人敲了兩下門,我趕快坐起來,出現在門口的這位瘦高個兒正是我擔心見到的人。這時他顯得非常隨便,像老朋友似的,邀我上餐車去吃晚飯。我只得隨著他走進餐車,找了一個座位坐下來。王崑崙很健談,同我談高爾墓,談果戈里,談托爾斯泰,我慢慢竟忘記了我當時的處境,我的不安,好像遇到了一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我也忘記了孟君曾對我的冷淡。忘記了他是孟君的新的愛人(不確);又好像我過去不是和孟君熟,而是和他王崑崙熟一樣的。談話中他好像在為我設想似的,說:「你要做高爾墓是困難的,因為你沒有生活,但是你可以成為果戈里,你可以寫官僚社會,我就是一個官僚,我還可以介紹你許多人物,許多官僚,許多材料,腐朽的官僚階級的生活……」自然,我不會聽從他的,走進他的官僚階層;但他的表情,他說這些話時,那種坦然、率直的神情,卻是很吸引人的。

  當我們喝最後一杯咖啡時,王崑崙仍像若無其事的樣子,指點我看看稍遠一點的餐桌。不知什麼時候,那裡坐著四個人在喝酒。王崑崙說:「很可能你到北平的消息明天就要見報了。那四個人裡面有一個《晨報》的記者。」他說話的語調很平淡,好像在說一件極不相干的小卒。我卻幾乎跳了起來:「那怎麼成呢?」我又傻了。王崑崙又輕鬆地說:「我可以對他說:要他暫時不發這條新聞。你不是在北平停兩個星期嗎?我告訴他過兩個星期以後再發。報紙會把這當作一條重要新聞,完全禁止是禁不住的。」我只好央求他:「請早點對他說吧。最好不發新聞;一定要發,就晚一點,越晚越好,我有許多說不出來的苦衷呀。」到了北平以後,王崑崙還特意到李達家裡來看我。

  王崑崙在完成護送丁玲的任務之後,遂又在北平做二十九軍的高級將領的工作。在北平逗留期間,由於宋哲元忙於和日本辦理軍事、外交等方面的事情,只有時任北平市市長的秦德純出面接待王崑崙。

  秦德純雖系原西北軍的高級將領,但因辦理喪權辱國的《秦(德純)土(肥原賢二)協定》而為國人所不恥;之後,又在親日派頭子何應欽、黃郭等人的默許下,和肖振滾等人大搞華北自治,並撈到了北平市市長的位置。另外,王崑崙還通過其它的途徑獲悉:今年春節,秦德純還利用職權,支出法幣一萬元,請陳覺生秘密轉交和他有交往的日本駐北平的特務頭子渡邊,作為節敬。對此,王崑崙視為漢奸行為。但是,王崑崙深知此行的責任重大,對一切可挽救的高級將領不能是簡單的哪視,而是應當做工作。為此,他不僅同意和秦德純晤面,而且一見面還給秦德純來了個下馬威:

  「秦市長,煥章先生間候你,並希望你能在肖振該利用公款為父親祝壽一事上表明態度。」

  所謂肖振該為父親祝壽一事,曾是轟動全國的一件醜聞。秦德純絕沒想到堂堂的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立法委員王崑崙會由此開始和自己晤談,其狼狽是可想而知的了。無奈,他只好唯諾答說:

  「請轉告老上司,我不會丟他的人的,這態度嘛,我也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表明的。」

  王崑崙此舉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藉此給秦德純來一個下馬威,進而轉入救亡抗日的正題。在此前提下,秦德純只好聽從王崑崙說教,並再三做出堅決抗日的姿態。最後,他告之王崑崙:不久,宋哲元將軍將代表二十九軍全體將士發表聲明,表明守土有責的堅決態度。

  王崑崙在北平期間又得到消息:日本正在向青島大舉增兵。於是他在南返的途中在濟南下車,順道造訪了原西北軍的高級將領韓復集將軍。

  王崑崙十分了解韓復集的為將之道: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借』和仇人結盟。正是出於這種原因,他可以叛馮(玉祥)投蔣(介石),成為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失敗的一大因素。為此,王崑崙是非常看他不起的。但是,他時任山東省主席,又手握重兵,加之山東在軍事上特殊的地理位置,王崑崙還是打探一下他的態度。

  王崑崙生前談過這次往訪韓復集的事,在記錄本上只記下了這樣簡單的幾句話:

  在山東看韓復集,他簡直非常狂妄。我問:「你估計日本人能不能動手?」

  他說:『沒那事!」

  我問:「你知不知道,南京在打你的主意?」

  他說:「南京?他還想打我的主意?不等他的軍隊動,我就出兵占徐州,長驅直下南京。」

  王崑崙和韓復集話不投機,很快告別濟南乘車南返。但他對韓復集鎮守山東這樣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打心裡是不放心的。不出所料,抗戰軍興,韓復集不戰失山東,又密謀投敵,在血戰台兒莊的前夕被正法。此乃後話,略。

  1936年真是多事之秋。王崑崙剛剛回到南京,就又爆發了反蔣的「兩廣事變」。

  王崑崙雖然和蔣家王朝勢不兩立,但他此時並不贊成陳濟棠、李宗仁等的反蔣行為,因兩廣軍閥興兵的動機,直接違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救國宗旨。他趕往上海,和全國各界救國會的負責人緊急磋商,研究對策。恰在這時,李宗仁等派人北來和「全救」聯繫,探聽「全救」的態度,但實際上是想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態度。為此,王崑崙支持「全救」派出與李宗仁熟悉的楊東藥去西南,面見李宗仁,闡述「全救」的主張,提出「內爭不容再有,禦侮不能再緩」,不要「鵡蚌相爭」,免使日本侵略者「漁翁得利」的政見。

  但是,陝北的黨中央對「兩廣事變」是什麼態度呢?王崑崙與上海、南京兩地的救國會的負責人都在關注著。正在這時,陪同潘漢年自莫斯科回國滯留香港的胡愈之回到了上海,帶回了他和潘漢年、鄒韜奮三人起草的重要文件:《團結禦侮的幾個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後經沈鈞儒過目,並經章乃器、胡愈之共同做了修改,以沈鈞儒、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四個人的名義公開發表。這就是著名的《公開信》。王崑崙閱後完全贊同。

  與此同時,蔣介石為了對付「兩廣事變」,召開了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王崑崙在與會期間,獲悉蔣介石對上述那封《公開信》極為不滿,聲言是站在共產黨一邊向他蔣某人示威的!另外,在會議期間,馮玉祥將軍發言不慎,說道:

  「這封信我早就知道了,沒看出有什麼不對的嘛!」

  蔣介石當即追問:「煥章兄,你從哪兒知道的?」

  「是王崑崙告訴我的。」

  蔣介石原本就很不喜歡王崑崙,但始終找不到當眾給王點顏色看看的機會,今天,馮玉祥將軍一說完他就厲言相問:

  「王崑崙,你是怎麼知道的啊?」

  王崑崙肅然起身,看了看與會者那不安的眼睛,十分鎮定地答說:

  「這封《公開信》早就送到報館了,我是聽他們說的。」

  「那……你一定也讀過共產黨的《八一宣言》了吧?」

  「據我所知,豈止是我王崑崙讀過《八一宣言》?蔣委員長您不是也讀過嗎?」

  「你……」蔣介石氣得拂袖而去。

  對此,王崑崙坦然視之。但當事人在回憶起王崑崙頂撞蔣介石往事的時候,曾說過這樣的話:我記得王崑崙在國民黨的會上,有兩次和蔣介石發生衝突,是關於共產黨和毛主席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真是可謂語驚四座。(大意)

  但是,王崑崙心裡清楚,他在蔣介石的眼皮底下從事救亡抗日是越來越困難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