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周三位一體神系的建立與崩潰
2024-10-02 07:33:45
作者: 田兆元
8.1 周族的主神和西周神系
夏族的主神是社神,殷族的主神是天帝,周族的主神是什麼呢?社神之祀自夏朝建立,殷商沿襲無有變更,周朝起初也是一仍其舊。對於天帝,周人似頗茫然,不知所以。《史記·周本紀》:「武王已克殷,後二年,問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惡,以存亡國宜告。武王亦丑,故問以天道。」可知周人的天道那一套是從殷人那裡學來的。周為殷屬國,其宗教活動最初都受殷影響。但周族不可能沒有自己的主神,它的主神不是社神,不是天帝,而是稷神。稷祀不見於卜辭,陳夢家指出:「殷人只有社而無稷。」[1]在殷時尚無稷神,說明它是周族制度。
社稷混稱,這是自周代開始的。社與稷本有明顯的區別,一位是土地神,一位是農神。《周禮·大司徒》註:「社稷,后土及田正之神。」社為后土,即土地之神,稷為田正之神,這兩者間似已沒有明確界限。田正之神也兼管土地,這是後來周人企圖把自己的主神拿去頂替前人主神的一種舉動。《國語·魯語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從這個順序看,周人把稷列於社前,其抬高自己民族主神的意圖十分明顯。稷本為穀神,在夏、商的祀典里沒有地位,只是在以後以稷為祖神的西部周族中流行著稷神崇拜。這說明,在進入封建制之前,周人也是將祖神與民族的主神疊合在一起的。
周人為了強調稷神的地位,並沒有把棄列為第一稷神,而是在他之前加了一位烈山氏之子柱。烈山氏即炎帝,聲勢比周祖顯赫,同時,炎帝姜姓,為周母家,這樣也提高了棄的身份,說明炎帝子與姜嫄子是一脈相承的,置稷於社後便道理充分而無僭越之嫌。
稷神享受著特有的香火,故也傳頌他奇特的神話,在周代神話里占有重要地位。《詩經·大雅·生民》有這樣的詩篇: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這就是著名的「履大人跡而生后稷」的神話。《史記·周本紀》是這樣說的:「姜嫄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這跟《詩經》有一點不一致的地方,就是《詩經》說姜嫄履的是帝的腳印,而《史記》說履的是大人跡。《史記》說姜嫄因履大人跡而生子,以為不祥,多次欲棄其子,「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嫄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而《生民》連這位老祖宗的名字都沒有說出來,盡譽美之詞。一個對天道茫然、對上帝漠然的民族,初始的神話怎麼會有帝呢?《詩經》中的上帝都是周人據流行的神話觀念而加進去的,「履帝武敏」是後來的事,履大人跡應是神話的真相。
這個大人跟姬姓黃帝族有關係,史傳黃帝四面,又「身逾九尺」「大肩」,則黃帝為巨人族。與姜姓聯姻者為姬姓,周人的遠祖便是黃帝。然而無論是稷、姜嫄,還是黃帝,都沒有被周人列入最高神,周人只是把稷神併入社祀,並強化了祖宗祭祀。
周朝建立,接受了夏商兩代的文化遺產,所謂「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2]。周人不可能立刻廢棄殷商的天帝崇拜,猶如殷人不敢廢棄夏人的社制一樣。最高神在夏商兩代已經發展完備,周人又不可能放棄自己的祖神崇拜,這樣便勢必造成一種神界三足鼎立之勢。周人沒有把自己的主神列入最高神,而是襲用了夏商的天地之神以為最高主宰,這樣,天帝、社神就徹底褪去了祖宗人格神的成分而成為純粹的自然神。祖神於是以單獨一款列出,天神、地示、人鬼的神繫於是形成。《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具體對象為:
天神: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風伯雨師。
人鬼:先王。
地示:社稷五祀,五嶽,山林川澤,四方百物。
這種神系,殷代已略具雛形,只是其人鬼與天神糾纏,關係頗為複雜,不如周代明朗。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對殷代的祭祀對象分類為:
甲,天神 上帝;日,東母,西母,雲,風,雨,雪。
乙,地示 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
丙,人鬼 先王,先公,先妣,諸子,諸母,舊臣。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