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三解脫門

2024-10-02 02:35:58 作者: 一行禪師

  離開海岸,佛陀前往巴連弗城和毗舍離,然後再朝著他的故鄉前進。剛進入釋迦國的三摩伽摩城,他便獲悉耆那教派的教主若提子去世的消息,並知道他的教團已分裂成水火不容的兩派。雙方除了彼此力斥對方誤解教理之外,更各自拉攏信眾的支持以增加勢力。他們的信徒因而感到非常困擾,無所適從。

  舍利弗的侍從學僧周那,將這個情形詳細報告阿難陀尊者。他對這次耆那教的糾紛十分清楚,因為他曾在若提子曾經布教的波婆城地區居住過一段時間。阿難陀也轉告這個情形給佛陀知道,並說:「世尊,我真不願見到僧團在你入滅之後也四分五裂。」

  佛陀拍拍阿難陀的肩膀,說道:「阿難陀,現在有比丘時常就教理的問題爭辯嗎?他們對四念處、四正勤、五蘊、七正覺因和八正道等教理,有分歧的意見嗎?」

  「沒有,我從沒有見過比丘在教理上爭執。但這可能是因為你仍健在,我們都依皈你的福德。我們因為聽從你的教誨,才可以和平相處。但你走了之後,我們便可能在戒律、僧團的體制甚或弘法的方式上,都會開始有不同的意見了。這些分歧一旦演變為衝突時,很多同修信眾對大道的信心便會動搖。」

  佛陀安慰他:「阿難陀,你不用擔心。如果僧團內對四念處、四正勤、五蘊、七正覺因和八正道等教理有所爭論,這才是真正要擔心的事。否則,如戒行、僧團體制和弘法方式等枝節問題上的分歧,是不值得去憂慮的。」

  雖經佛陀再三安撫,阿難陀的憂心仍未能止息。最近便有消息傳來,曾一度是佛陀侍者的蘇納卡特尊者,因為對僧團不滿,已經在毗舍離離棄了僧團。他現正舉辦講座演說,旨在非議佛陀和僧團。他揚言沙門喬達摩只不過是個普通的人,沒有特別深遠的見地。他說喬達摩只教導個人的解脫,對社會漠不關心。蘇納卡特正傳播著混沌擾亂的種子。舍利弗尊者也知道這個情況,並且與阿難陀分憂。

  

  阿難陀又知道王舍城的僧團也醞釀著不滿。在提婆達多尊者的領導下,幾個比丘正密謀組織一個新的僧團,脫離佛陀的領導。好幾個能幹的比丘都與提婆達多勾結,他們包括瞿迦梨、迦留羅提舍、騫荼達婆和三聞達多等尊者。提婆達多是佛陀最有才幹的大弟子之一,舍利弗尊者時常在人前讚美他,又待他如知己。對於提婆達多近來對佛陀變得異常嫉妒,阿難陀也感到大惑不解。他知道暫時還未有人向佛陀透露這些事情,他恐怕在不久的將來,便要親自告訴佛陀這些壞消息。

  翌年,佛陀回到舍衛城結夏安居,他住在祇園精舍,而佛陀就是在這裡宣說《法印經》的。

  「我今天要為你們講說妙理,請你們都把心裡的雜念清除,以能平和安穩地聽講、納受和理解。

  「比丘們,一些法理的特徵,可以成為正法的印志。我所教的法理,有三法印,它們就是空、無相和無願無求。此三特點也就是導致解脫的三門通道,因此,三法印又可稱為三解脫門。

  「比丘們,第一法印是『空』。『空』並不是『不存在』的意思,它是指沒有東西可以獨立存在的意思。『空』是指空無獨立的自性個體。你們都知道,『存在』和『非存在』的兩種信念都是有偏差的。一切法因緣而生。此是因為彼是,此非因為彼非;此生因為彼生,此滅因為彼滅。因此,『空』的性體就是互依。

  「比丘們,觀察萬法的互依性,便能體會一切法都存在於彼此之內,以及一法之中含藏萬法之理。脫離一法,便了無他法。觀照十八界的六根、六塵和六識,觀想五蘊的色、受、想、行、識,你們會發覺沒有一法一蘊是可以獨立而存的,它們全都互相依賴以能存在。當你們見到一切法的空性時,你們便不會再追逐或逃避任何的法。你們這時便超越了對一切法的執著、分別和偏見。觀照空性,就如開啟了自由的第一扇門,『空』是第一解脫門。

  「比丘們,第二法印是『無相』。『無相』就是要超越思想意識的分別。當人們不能體悟萬法的互依互緣和空性,他們便誤認世法是個別獨立存在的現象。他們以為此與彼各不相關,獨立而存。這樣觀看世法,就如同用分別心之利劍,把實相斬成零散的碎片。這樣做,便無法看得到實相的真面目了。比丘們,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互依互存。彼有此在,此存彼中,一法蘊藏一切法,這就是相間存在與相間切入的意思了。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此即是彼,彼即是此。如果你們這般觀想,便會發覺平常一般的領會是充滿錯誤的了。思想意識的眼睛,不能如慧眼般看得清晰準確。思想意識之眼會誤當繩索為毒蛇。有慧眼的明亮,繩索的真相顯露無遺,而蛇的影像便頓然消失。

  「比丘們,所有心智的概念,如存在、不存在、生、死、一、多、起、滅、來、去、垢、淨、增、減等,都只是思想上的分別心所形成的。從無為的絕對角度而言,實相的真相是不能只限於這些概念範疇之內的,因此,一切法都是無相的。你們要這樣觀想,來破除所有有關存在、不存在、生、死、一、多、起、滅、來、去、垢、淨、增和減等念頭。這樣,你們才能獲得解脫,『無相』就是第二解脫門。

  「比丘們,第三法印是『無願無求』。『無願無求』的意思,是不去追逐任何的事物。為什麼?一般人通常會儘量逃避一法,而又去追逐另一法。許多人都想逃離貧困,追逐富貴。修道者則會抗拒生死,以能獲得解脫。但既然一切法都是相間存在著,相互而通,那我們又怎可能舍此逐彼?生死之內有涅槃,涅槃之內有生死,生死與涅槃不是個別的實體。如果你們排斥生死以逐涅槃,你們便沒有掌握到萬法互依互緣之性體了,你們便還未有掌握到一切法的『無相』與『空』性。觀想『無願無求』才能徹底消除所有的追逐和逃避。

  「解脫和覺悟不是存在於你們本身之外。我們只需要張開眼睛,便可以看到我們本身就是解脫與覺悟。一切法和一切眾生,都潛藏著圓滿覺悟之性。不要向外尋找。如果你們用覺察之光去照亮自己,你們便會立刻體證覺悟。比丘們,世間的一切,包括涅槃與解脫,都是離不開你的心意識而成立的。別再往別處尋找了。心意識所產生的物象,是離不開心想意識而存的。不要再追逐任何的法,包括婆羅門、涅槃和解脫。這就是『無願無求』的意思。你們自己,就是你們要找的東西。『無願無求』這妙門,可以帶領你們達到自由,這就是第三解脫門。

  「比丘們,這就是法印和三解脫門之教理。三解脫門是至高無上的妙法,你們應全心全力去依法修行。你們如果依教奉行,必定能夠證得解脫。」

  佛陀講經完畢,舍利弗尊者站立起來,向佛陀鞠躬頂禮。其他的比丘也跟著鞠躬,以表示對佛陀的謝意。舍利弗尊者向大家宣布,將會在翌日舉行一個專研會來研究佛陀這天的經教。他告訴僧眾這經的深廣奧義,又囑他們要全力把它鑽研、理解和實行。縛悉底尊者知道這經與佛陀前一年說的《觀空經》關係密切,他也看到佛陀如何引導他的門徒從淺易進展至深奧的教理。縛悉底望向大弟子摩訶迦葉、舍利弗、補納和目犍連等歡欣的臉上。縛悉底記得一年前佛陀講畢《觀空經》時,他們也跟著舍利弗尊者向佛陀鞠躬的情形,他體會到師徒之間的密切關係是何等重要。

  第二天午後,夜墨盧和諦殊羅兩位尊者到佛陀的房子來。他倆是婆羅門種姓的兄弟,以精通語言學和古典文學聞名於世。他們誦經時,聲線清若銀鈴、壯如銅鼓。向佛陀鞠躬作禮之後,佛陀請他們坐下。

  夜墨盧尊者說道:「世尊,我們想與你商討有關弘法的言語問題。世尊,你通常都以摩揭陀開示,而摩揭陀卻不是多數比丘的母語,更何況很多地區的居民都不懂摩揭陀。因此,比丘們便要把教理翻譯成地道的方言。我們在受戒為比丘之前,曾有幸研讀過許多不同的方言俚語。我們發覺到你高深教理的奧義,都受到很多種土語的限制而未能清楚表達。我們希望獲得你的同意,把你所有的教理都用古文吠陀語寫成。這樣一來,比丘們便可以一致用一種言語說教,而同時又可避免了翻譯的錯漏。」

  佛陀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你們的建議,是不會有益處的。正法是活的法,用來傳播正法的語言,應該是人們日常應用的。我不想教理用一種只有學者才明白的言語來傳播。夜墨盧和諦殊羅,我希望我所有的出家和在家弟子,都能以他們的母語修習正法。這樣,正法才可以保持它的重要性和通達性。正法是要可以用於現世的,更要與地區性的文化融匯。」

  明白了佛陀的意願,夜墨盧和諦殊羅尊者便向佛陀鞠躬請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