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五十六回野蠻老婆花樣翻新泰山封禪普天同慶

第五十六回野蠻老婆花樣翻新泰山封禪普天同慶

2024-09-29 12:03:13 作者: 暮淺安

  此時的武則天可謂躊躇滿志。環顧海內,再無對手;回首來路,步步升高。處在上升期的強者,其自信、其抱負,總要有個方式表現出來。她眼珠一轉:去泰山封禪。

  泰山封禪是中國古代一種規格最高的祭祀儀式。

  具體地說,就是最高統治者登上泰山之頂,堆土築圓壇而祭天,這叫「封」;在其南邊的梁父等小山上築方壇而祭地,這叫「禪」。兩個壇的形狀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古人相信「天圓地方」。

  這個禮儀是先秦時代齊魯地區的方士和儒生發明的,只有在天下一統、國泰民安的盛世才有資格舉行,告功於天地,同時祈求天地進一步的保佑。他們認為泰山為天下最高的山,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就應當到泰山上去祭祀至高無上的天帝,表示「功歸於天」。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這個禮儀納入第一級的國家大典,秦始皇也就成了第一位到泰山封禪的皇帝。

  

  之所以封禪的皇帝寥寥無幾,原因很簡單——這是燒錢的活動。耗資巨大,勞師動眾,國力不強大根本就搞不了。

  而自唐初以來,還一次也沒有過。其實早在貞觀六年(632年)時,就有文武官員力勸封禪。太宗當然很願意,但那個有名的魏徵立刻站出來潑涼水,說國力尚弱,我們不能「崇虛名而受實害」。太宗明白這道理,嘆了口氣,算了。

  現在,武后的家底要比太宗那時厚多了。據史書記載:「米斗至五錢,麥、豆不列於市。議者以為古來帝王封禪,未有若斯之盛者也。」老百姓只吃大米了,雜糧都上不了台面了,而且一斗米才賣幾文錢,也屬於當時的「發達國家」了。

  高宗繼位時就有大臣不斷上表提封禪的事情,現在武則天又積極攛掇他,高宗當下應允。

  本來一切挺順利的,可是意外又出現了,在推敲儀式方案的時候,武后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果按照傳統的程序,她這個「二聖」之一的皇后,將沒有在禮儀中的位置。要是這個活動沒有皇后的事,武則天這不白折騰了嗎?

  這真是太尷尬了!按照舊制,祭天,以皇帝為首獻,也就是皇帝率先主持告天;親王為亞獻;德高望重之臣為終獻。這個序列里,沒有女人的位置。

  祭地的時候倒是有女人的名分,是皇帝首獻、皇太后亞獻。不過,皇帝的老媽一般都老態龍鍾了,上不去梁父山,通常由公卿替代,意思一下而已,實際上還是沒有女人出現。

  武則天是個高調的人,哪能容許這麼熱鬧的場面少了自己?這個問題當然難不倒她!到十月,她正式提出:這次典禮,請允許我率內外有身份的婦女亞獻,且一定要親自登山致祭。

  當天還詔告祭祀的樂曲也得改,不能用過去那種陰森的樂曲,要改為「功成慶善之樂」和「神功破陣之樂」。

  高宗認為由老婆代替老媽沒什麼不妥,而且自己的親媽早就去世了。於是下詔,決定這次祭地以皇后為亞獻,以越王李貞(這傢伙後面還有重頭戲)之母、越國太妃燕氏為終獻。婦女們也要在國家大典中拋頭露面了。

  形式定下來了,就開始各種準備。去泰山,不僅百官、六宮也要隨行,各地的王爺、都督、刺史也都要參加,因此高宗給了大家一個很長的準備期。公告於麟德元年(664年)七月就發出,預定麟德三年(666年)正月舉行儀式。

  順便說一句,也就是在這一年一月七日那天,開國功臣程知節去世,享年七十七歲。他就是小說中「程咬金」的原型人物。朝廷追封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賜陪葬昭陵,爵盧國公不變。

  麟德二年(665)十月,儀式安排妥當後,唐高宗和武則天率領大隊人馬出發了。隊伍中有六宮妃嬪、文武百官、護衛士兵,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罽賓、烏萇等諸蕃酋長和他們的隨從,幾萬人的隊伍,加上無數的穹廬帳篷和馬牛羊駝,綿延幾百里路。

  從東方的新羅,到西方的波斯,各國都派了使臣參加。還有的部落酋長不肯錯過機會,也親自跑來參加,他們各帶了不少部屬,以至於氈帳駝馬,擁塞於途。一到黃昏,這些弟兄們宿營的時候,只見穹廬遍野,猶如星斗。

  車駕到達壽張(今河南台前縣)時,聽說當地的張公藝一家九代同居,齊、隋、唐三代官府都立有牌坊表彰,高宗和武后特地上門去拜訪。

  據說隋末時,太宗曾經單騎到農民起義首領徐圓朗軍中刺探軍情,被人認出,圍攻捉拿。太宗在負傷逃跑時,被張公藝救下。太宗對他一直念念不忘。

  此時的張公藝已是八十八歲老翁了,高宗問他:如何能做到家族和諧?張老爺子一口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並詳細說明了「百忍」的內容,比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鬧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等。高宗聽後不禁潸然淚下,賞了老漢許多錦帛——他大概是覺得找到知音了——偷偷瞥了一眼自己的老婆:百忍成鋼啊!

  他又當場封張公藝為醉鄉侯,封張公藝的長子張希達為司儀大夫,並親書「百忍義門」四個大字予以表彰。順便說一句,無巧不成書,玉皇大帝就叫「張百忍」。

  麟德二年(665年)十二月,封禪隊伍達泰山之下。有關部門做好了迎駕和封禪準備,只等封禪隊伍休息準備好,即行封禪大典。武則天又悄悄地從幕後向前台挪了一步!

  麟德三年(即乾封元年,666年)正月三十日,高宗在泰山的祭壇上祭祀了昊天上帝。祭畢登山,第二天在山頂的「登封壇」上再度祭天,把給上帝寫的信(寫在玉上,稱玉牒,內容屬國家機密),放在玉匣里,纏上金繩、封上金泥、印上玉璽,藏在壇下。第三天在社首山「降禪方壇」祭祀地神。

  按照先前的規定,高宗首獻完畢後,把在場的男性全部清走。由宦官執著帷幕,武則天率娘子軍登壇亞獻,越國太妃燕氏(越王李貞的母親、太宗的后妃)為終獻。帷幕以彩色錦繡製成,五彩繽紛,到處鶯歌燕舞,一路花花綠綠,簡直就是超女總決賽的現場,堪稱中國古代祭祀史上的一大奇觀。

  封禪大典舉行完畢,武則天又上了一個提案,推動唐高宗做了一件收買人心的大事:現在天下治理得好,那可不是我們兩個人的功勞,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發揮了作用,也得讓他們享受一點恩惠。

  怎麼分享呢?武則天建議給所有的三品以上官員賜爵,四品以下的官員加階!階在唐朝代表一個人的品級,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政治經濟待遇。比如,享受什麼級別的待遇,拿多少俸祿,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可以坐什麼轎子等。根據制度,官員要加一階,一般要四年的資歷,而且這只是一個必要條件,許多人一輩子也混不上去。現在武則天一聲令下,給每個人都加階。成百上千的官僚因此受惠,自然對武后感恩戴德。

  第四天,高宗、武后登上朝覲壇,接受朝賀。文武百官、中外使臣奉獻賀禮。高宗登壇,接受百官和中外使臣的朝賀,宣布當年改元為乾封元年,大赦天下,百官統統加爵進階。完事以後,就舉行中國式的實質性大典——吃,連吃七天。直鬧到正月十九,車駕才離開泰山返回。

  封禪畢,車駕回京師。歸途中來到曲阜,拜祭孔子家祠,追贈孔子為「太師」。又拜謁老君廟,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先返回東都洛陽,稍停再還京師。其間又八百餘里,直到四月還京,將封禪事告謁太廟。這次歷時一百多天的封禪大典終於宣告結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