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五十七回迷霧重重韓國夫人殞命誰是誰非台前幕後解析

第五十七回迷霧重重韓國夫人殞命誰是誰非台前幕後解析

2024-09-29 12:03:16 作者: 暮淺安

  這次帝後交鋒,可以說是武則天完勝,李治完敗。設「二聖」,封泰山,武則天出盡了風頭。不過,人生很難十全十美,武則天也不是沒有煩心事。她的親屬都很讓人崩潰。他們做的荒唐之事,造成了惡果,引起了人們的猜疑,引發了關於武則天的宮闈秘聞。

  武則天出身寒族,親屬不多。但就那幾個不多的親屬,同她的關係卻很複雜。如前文所述,武士彠前妻之子武元慶、武元爽在武則天入宮之前,對她們孤兒寡母極為不好,武則天入宮十多年也沒有他們的消息。母親揚氏陪著武則天的姐姐和妹妹含辛茹苦,同樣一無消息。

  對於這些親人,武則天對得起他們。

  

  她在宮中苦熬十幾年,又落髮為尼,飽受內心的煎熬,忽下忽上,又成了高宗的愛妃,並生了皇子後,才有能力把母親楊氏、姐姐賀蘭夫人和她的女兒、兒子接入宮內相見。原來她的姐姐嫁給越王府法曹賀蘭越石,生子賀蘭敏之、女賀蘭氏。賀蘭越石去世,姐姐已經守寡。妹妹與妹夫郭孝慎早死,不見經傳,未能相見。

  當武則天被立為皇后,死了多年的父親得贈司徒、周國公。母親先封代國夫人,後來又封榮國夫人,再封魯國忠烈夫人。姐姐被封為韓國夫人。

  武則天並沒有打擊報復曾經對她們很惡劣的親戚:族兄武惟良由始州長史的小官被提升為司衛少卿(管武庫兵器和朝廷大祭祀、大朝會的供應副長官,大有油水),另一族兄武懷運由瀛州長史遷升淄州刺史;異母兄武元慶由右衛郎將升為宗正少卿(掌宗室屬籍,處理宗室事務的副長官,很清閒),武元爽由安州廣曹遷升少府少監(掌管服飾、珍膳事務的副長官)。

  這個事件,牽涉到武則天對武氏家族的態度問題。

  武則天不管有多麼英明,多麼夠資格管理大唐,但她能夠從政的唯一資格,也不過就因為她是皇帝的老婆。一旦涉及皇后干政,就有一個依靠什麼人的問題存在。皇后干政,先天就名不正、言不順,在朝中支持者寡,所以只能引用外戚,也就是娘家的人。但是外戚介入得多了,又容易導致內亂。

  武則天對自家的外戚,也就是武氏那一夥兄弟子侄,態度總有些搖擺。

  一方面,她知道外戚勢力如果坐大,將會遺害無窮,因此她在當皇后的第二年,就專門寫了《外戚誡》一文。這明明白白是警告娘家人不要胡來。

  但另一方面,古代最高權力的維繫,往往離不開血緣,畢竟血濃於水。思前想後,便把當年的恩怨放下了,為了大局,還是把武氏兄弟從低級官員提拔成地方大員或中央的部門官員。

  可是,有點諷刺的是——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她前方和後方的「防範對象」聯手給了她一擊。

  一個「防範對象」不用說是李治。鬥敗了的李治萬分鬱悶:是不是武后太專權了?我偶有過失,她就當面批評;我談論朝政,她也敢跟我唱反調。後宮的女人,哪個不怕武后?哪個還敢跟我嬉鬧?我這皇帝,不是成了個「懼內」的皇帝?

  武則天以為上次和丈夫長談後事情就解決了,對高宗的心理變化毫無察覺。她很忙,忙著處理政務,忙著學習貞觀時期的奏疏詔敕,忙得上了癮。如此把高宗撂在一邊,高宗不免有些思想空虛。閒人容易無事生非,苦悶的人必須找一個發泄渠道。這兩點,武則天都給疏忽了,結果,就在她的眼皮底下,高宗的感情出軌了!

  她們不是別人,就是武則天的親姐姐和外甥女。今人有幸從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所著的金石錄當中,意外發現她姐姐的名字叫武順。被封為韓國夫人後,得以出入宮中,這就有了花前月下的機會。

  韓國夫人不愧是武后的姐姐,雖已年過四十依然楚楚動人,風韻猶存。雖比高宗大六歲,但心思細密,善解人意,與武則天的嚴厲形成了鮮明對照。

  而武順的女兒小賀蘭氏,正是花季年華,生得嬌小風流,惹人憐愛。高宗無事,常找這對母女聊天,日行一善。總覺得可以在她們那裡得到家庭的溫暖。

  當然,這種緋聞不久就傳到了武則天耳中。

  可是她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隱忍未發。對姐姐和外甥女一如既往,熱情有加,對高宗更是隻字不提。逢到高宗上朝,她就垂簾於後,盡力照顧這位多病的丈夫。事情竟然就這麼奇怪地延續了兩三年之久。

  就在人們都以為沒事了的時候,韓國夫人突然死亡。

  她死於何時、如何死的,史籍上都不載,真是消失得無聲無息。

  有人把這件事和廢后事件聯繫起來:韓國夫人一死,高宗情緒很壞,聽說是皇后害死了韓國夫人,心中惱恨武則天。恰在此時,太監王伏勝向高宗告密,說皇后私召道士郭行真出入宮禁,行厭勝術。高宗一聽便氣上心頭,才起了廢后之心。假設這是真的,那麼武順就可能死於麟德元年(664年)。

  可是,根據《集古錄目·唐鄭國夫人武氏碑》記載,韓國夫人武順的墓碑立於乾封三年(668年),也就是說武順也有可能死於那一年。由於沒有其他的資料相佐證,也就不好妄加斷定。歷史和現實一樣,很多事情能去推測,卻沒辦法肯定。

  那她究竟是怎麼死的?

  既有男女苟且之事為背景,那韓國夫人的死因,就難免讓人浮想聯翩。駱賓王是當時之人,《討武曌檄》文中有「殺姊屠兄、弒君鴆母」語,說明當時就有武則天害死其姐的傳聞。

  據說,她死於某個深冬,死前驚悸、發燒、說胡話。

  姐姐死了,武則天悲痛欲絕。她去掉首飾、穿上素服,親送靈柩於墓地,下葬時撫棺痛哭,還請高宗罷朝三日為之舉哀。這一切做得無可挑剔。後世有人懷疑韓國夫人是被武則天毒死的。

  這個傳言是怎麼產生的?

  前文說過,徐敬業起兵討伐她,《討武曌檄》上明確地說「殺姊屠兄、弒君鴆母」,很顯然,當時就有這樣的傳言。如果真是武則天下的手,她會讓這種事情在當時就傳得滿天飛?很難想像她連參與內幕的幾個人的嘴都封不住,很難想像她這麼不謹慎。

  至於「弒君」,可能性就更小了。無論這個「君」指的是李治還是李弘,他們於情於理都應該是病死的。

  安葬了韓國夫人之後,李治又封韓國夫人十五歲的女兒為魏國夫人,這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從此,他開始對韓國夫人的女兒、武后年輕貌美的外甥女魏國夫人關懷備至。魏國夫人不知從哪裡聽到了那個傳言,相信是姨母武則天害死了自己的母親,於是存心報復,故意挑逗高宗,博取其歡心。魏國夫人迫切地要求高宗封她為貴妃,武后表面上不加阻止,大家都以為沒事了,可這時候偏偏又有事了。

  李治絕對沒想到,年輕的魏國夫人會在豆蔻之年死於一次宮廷投毒事件。

  這件事疑點更多,更撲朔迷離。武則天也許不介意丈夫有新寵,但威脅她權利的人,她一個也不會放過。那些受害者並非輕視了她們的對手,她們的錯誤在於把幻想寄托在李治身上。她們不知道能凌駕於皇帝之上的這個女子是唯一的、罕見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