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的來源

2024-09-26 10:40:19 作者: 羅振宇

  對力量來源的認知,決定了你能否抵達想要的世界。

  同事給我推薦了幾部科幻小說。不是劉慈欣,也不是阿西莫夫和凡爾納,而是中國近代早期的科幻小說。

  第一本叫作《月球殖民地》, 1904年發表,作者叫「荒江釣叟」,是個筆名,真人是誰我是沒查到。這本小說里出現了很多當時已經發明出來的現代科技,比如電燈、電話、鐵路、照相術之類的。但是很有趣,一旦進入幻想的領域,你就好像是在讀古代的神怪小說了。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比如,這個小說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氣球,被作者寫得跟騰雲駕霧的神通術一樣。再比如,裡面有一個名醫開刀,給你的感覺就是《三國演義》裡面的華佗,不是醫術,而是仙術。但是不管怎麼講,這部小說還是被追認為中國第一部科幻小說。

  其實這背後有一個演化脈絡。科學來到中國,是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的事情,看到西方的科技,自然就能啟發中國人的科學想像力。所以,真要追溯中國科幻小說的源頭,其實還有更早的兩本。

  第一部是《八仙得道傳》,出版在同治年間,也就是1856-1875年左右。那裡面就講到,雷公、電母還有一干神仙閒聊,說多年之後,電母要把電借給凡人來用,能千里傳音,能令晝夜顛倒,這就是通信和電燈嘛。而且神仙們對這事兒看得很開,因為電又不是電母的私有財產,她只不過是有「管理之責,支配之權」而已。

  要知道,那時候電報發明也沒多少年,愛迪生改良電燈泡還是稍後的1880年的事。你看,這想法多現代。

  還有一部小說,就更早了,是1847年左右俞萬春寫的《蕩寇志》,寫成的時候,鴉片戰爭結束也沒幾年。《蕩寇志》其實是《水滸傳》的一部「同人」作品,講的是怎麼幹掉梁山一百零八將的故事,跟水滸傳的意思正好相反。

  有趣的是,裡面戰爭的打法是很現代的。比如,故事裡梁山來了個祖籍澳門的留學生白瓦爾罕,被宋江尊稱為白軍師,搶了吳用的飯碗,為梁山製造了一堆奇門武器。其中有門奔雷車,看描述相當於裝甲戰車,上面還裝了「落匣連珠銃」,又像機關槍,又像火箭炮。還有一種「沉螺舟」,能夠在水下航行,相當於現在的潛水艇。

  白軍師這麼厲害,是怎麼被小說主角們打敗的呢?是一位精通機關之術的中國才女劉慧娘,這位慧娘善造「飛天神雷」,相當於迫擊炮加霰彈炮。你看,是不是很科幻?

  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科幻小說。那它和西方科幻小說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來對比一下。

  公認的科幻小說之父,法國作家凡爾納的作品《海底兩萬里》,這部小說幻想了潛水艇。

  你看出這和中國最早科幻小說的區別沒有?區別在於,力量的來源不同。

  在凡爾納的科幻小說里,真正的力量來源於知識,憑著這一點,一個人可以造出潛水艇,自由航行海底,與他眼中不正義的世界開戰。

  但在中國人的科幻小說里,真正的力量來源於人自身之外的東西,什麼神仙、世外高人。作者所能希望的,不過是普通人能夠得到這些力量的恩賜,來對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邪惡和不公。

  比如,在《月球殖民地》里,氣球是一種神力產生的結果,它跟喜鵲為牛郎織女搭起來的鵲橋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在《八仙得道傳》里,電是神仙世界本來就有的一種力量,電燈、電報這些發明本質上是神仙授權給人使用電的結果,它也跟人類的知識進步沒有任何關係。

  在《蕩寇志》里,白軍師和劉慧娘,他們的武器其實是經過一種「奇技淫巧」加工出來的,至於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內在的原理到底是什麼,主角和作者都不關心。

  其實也不只是科幻小說了,再比如說偵探小說,也呈現出這種差別。

  西方的偵探小說,從《福爾摩斯》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漸漸演化出一種「本格推理」的題材。也就是讀者和作者是站在同一個平面上,擁有一樣的線索,就看大家通過邏輯推理,誰能先發現犯罪的真兇。作者和讀者是公平地用智力在較量。

  而中國的偵探小說,像什麼《包公案》《彭公案》《施公案》等等,雖然也有智力推理的成分,但是往往一到緊要關頭,就要靠點什麼江湖大俠、神魔妖怪來推進情節了。力量的來源,不是人本身。

  這就是觀念底層的差別。那個時代中國人的科學思維和邏輯思維水平,我們不能苛責,但是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經常誤以為,世界是力量組成的,所以擁有力量是根本。

  但實際上,對力量來源的認知,決定了你能否抵達想要的世界,力量來源比力量本身重要。

  別覺得這是老生常談,我們觀察世界上的力量,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

  比如說商業,人人都想致富,但是不見得人人都理解商業的力量源頭。到今天為止,很多人仍然認為,商業力量的來源是資本,或者是一個企業老闆的智力、能力和魅力,總之是各種資源吧。看看那些財經小說和商戰電視劇就知道了,他們話里話外都是這個意思。

  但是,這不是商業力量的真正源頭。真正的源頭是啥?

  是協作。一個企業的成功,不是因為它自己多厲害,而是有多少人和機構是它的同盟軍,有多少人期待它的成功。

  比如蘋果公司,遍布全世界的喜歡蘋果產品的用戶,和它非常強大的供應商體系,才是它的力量基礎。

  再比如說,我們「得到」App,我經常講,這個產品成功的標誌不是銷售額有多大、公司的估值有多高,而是這個時代最優質的知識服務者,是不是這家公司的同盟,這個時代最上進的人是不是這個產品的用戶。這才是力量的根本。

  上面這兩個不同的理解,決定了我們對於商業的看法有根本不同。

  如果商業的力量來自於某種資源,那麼越成功的公司就越是在打敗其他人,就越是在巧取豪奪。

  但是,如果你理解商業的力量是來自於有效地組織協作,那商人和社會的關係,就是良性互動的。我們就會對商人有一份敬重,對他們的財富有一份理解,商業文明的建設也才可能真正起步。

  還是回到科幻小說的話題。告訴你一個分辨好科幻和壞科幻的標準,如果它主要是在幻想一種強大的力量,不管想像有多新奇,都不是最好的科幻小說。如果是在一個新的力量基礎上,作者有能力想像人性、制度、文明的演化和博弈,那一定是值得一看的科幻小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