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羅輯思維(全5冊)> 02 一次創新,影響千年

02 一次創新,影響千年

2024-09-26 10:33:52 作者: 羅振宇

  聊聊周朝人創立的「天下體系」。

  周朝人以弱勝強,打贏了商朝人,但怎麼鞏固統治呢?於是搞出了這麼一個「天下體系」。

  本來,這只是周朝人為了自己獨特難題搞出來的一個解決方案,但是所有的好創新都是這樣,它的影響會極其深遠。

  我們先看「天下體系」的第一個影響,就是打造出了「中國」的概念。

  1963年,陝西出土了一件青銅器,上面刻有周成王建造東都的銘文,其中有一句是:「余其宅茲中國」,大意是,我就把家放在中國這個地方了。這是「中國」這個詞組最早見於文字的記錄。

  周成王所說的「中國」,位置在今天的洛陽一帶,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原核心區。中原地區,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現代中國是個地域遼闊的大國,東西南北的範圍早已突破了中原地區。那麼,周圍那些地區是怎麼並進來的呢?

  常見的觀點認為,中國範圍的擴大,主要是因為先進的中原地區不斷向四周擴張、輻射影響,進而兼併了越來越多的落後地區和人群。

  可是這不符合事實。一方面,在春秋戰國之前,並沒有看到成規模的吞併戰爭。另一方面,現在的考古學家發現,在遠離中原地區的蒙古、遼寧、西南等地發現的古文化遺存,水平並不比中原地區低。有的考古學家甚至提出,中國早期文明的真實狀況是「星斗滿天」——中原不過是其中的一顆星而已。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那就奇怪了,到處都有很發達的文明,而且也沒有劇烈的吞併擴張戰爭,那這麼大的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呢?

  這又要追溯到周朝人的「天下體系」了。周朝人靠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禮樂制度和德治原則這幾項工具,搞出了一個普世主義的天下觀念,等於是向所有部落發出了一個邀請:來,加入我的體系,加入這個體系,你的收益會大於成本。

  這就像是今天大公司的投資,比如騰訊:來,讓我占你一點股份,我不僅給你錢,還給你流量,讓你在我的利益聯邦里過得比原來還好。

  周朝也一樣,當時中原畢竟在文化和經濟上有優勢,再加上這個「天下體系」的制度安排,對周邊部落就有了強大的吸引力。所以,周朝人是用中原的經濟文化優勢為基礎,以天下體系為槓桿,撬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旋渦。

  中國不是戰爭吞併的結果,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交流交融,而是像一個旋渦一樣,一點點地把周邊部落給卷進來形成的。捲入的文明越來越多,中國這個歷史大旋渦也就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從漠北到南海,從東海到西域,最終奠定了今日中國的領土範圍。這是「天下體系」的第一個結果。

  第二個結果,就是中國擁有了一個強大的核心精神資源。

  在商朝人看來,自己的統治是天命的結果,主要來自上天的恩賜,所以只需要討好上天。

  但是周朝人說,不對,我們取代商朝,是因為我們有更多的德行,天命只降臨給有德行的人。

  這就創造出了普遍意義上的統治合法性來源。任何統治者,如果失去了德行,也就失去了繼續統治的合法性,擁有更多德行的人就會取而代之。

  這個創新不得了,這是用歷史和現實的神聖性,取代了上天神靈的神聖性。「天命」的意思不再帶有超現實的宗教性,而是現實的政治表現。

  這就可以解釋,中國人的宗教感為什麼特別淡漠?

  周朝之後,中國人的政治神聖性,完全建立在權力的現實表現上了,所以中國成為了歷史感格外強烈、宗教感卻很淡漠的文明。

  在中國,從此有史官而無祭司。統治者怕的不是鬼神,而是千秋萬世的罵名。後來中國的皇權統治為什麼那麼源遠流長?就是因為有這個精神內核,作為皇權暴力的解毒劑。

  有了這個精神內核,天下體系的第三個結果就出來了,就是所謂「正統」。

  我們平時說「大一統」「正統」「統一」「統帥」,這個「統」字是啥意思?最開始的意思是指蠶絲的頭緒,後來衍生的意思是世代相繼的、不斷絕的系統。

  「天下體系」把中國變成了一個有精神內核的文明旋渦,不斷地把周邊文明給卷進來。所以,不管怎麼爭鬥,大家爭鬥的目標不僅是土地和人民,最重要的還有這個旋渦的主導權,和這個精神內核的代言人的地位。

  這是唯一的,不可分割的。它從精神側面解釋了中國為什麼會是一個長期統一的大國。

  因為,天下體系是普世性的,不是專屬於某個族群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個精神資源。「天下體系」不排斥任何人,同時也就意味著有可能融合所有人。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時間一長就會被同化。

  有了這個「正統」觀念,中國也因此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就是後代王朝要為前朝撰寫史書。雖然他們可能在戰場上廝殺得你死我活、勢不兩立,但新王朝一旦地位穩固,成了「新主角」,就有責任把周人開創的故事繼續講下去,讓歷史大旋渦繼續旋轉。新王朝和前朝在歷史上成了「一家人」,大家之間是先後繼承的關係。

  歷史上這種「爭當主角」的例子很多了。比如,北宋和契丹人的大遼國對峙的時候,宋朝處於弱勢。但是遼國沒有另起爐灶,搞一個自己的精神內核,而是熱衷於占據中原文化的正統地位。遼太宗滅後晉時,獲得了秦始皇的傳國玉璽,遼人大喜過望,認為這是他們位居正統的象徵。他們也搞科舉,還在科舉中專門給舉子們出了個題目,讓大家寫一篇賦,就叫「有傳國寶為正統賦」。我有玉璽,所以,我是正統。

  再比如,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以後,遇到一個大難題,在歷史敘述中拿元朝怎麼辦?元朝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正統的儒家王朝,但「天命」說認為一定是有德者得天下。蒙古人畢竟曾經打下了天下,沒有德行,未得天命,怎麼可能打下天下?怎麼解釋這事?

  思前想後,朱元璋還是決定,繼續講老故事,於是把元世祖忽必烈列入了歷代帝王廟,也就是放進了中國正統皇帝的序列。元朝就此成了中國的朝代之一。其實,當時的蒙古人未必這麼看。

  當然,清朝是一個更典型的例子了。不管中原人歡迎不歡迎,清人雖然殺漢人,但還是一頭栽進了周朝人開啟的這個歷史大旋渦,自稱「天命歸之,遂有天下」。後來的清代皇帝,推廣這套文化比漢人還要賣力。

  就這樣,隨著大旋渦越來越大,中國的範圍也就越來越大,一直擴展到古代技術條件下的地理極限。其間雖有進進退退,分分合合,但是就像三國演義里說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終歸是一時;合,終歸是大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