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如何面對風險
2024-09-26 10:32:20
作者: 羅振宇
真正的風險我們是無法徹底消除的。在風險到來的時候,真正能拯救我們的是自我情緒的控制。
我的同事又推薦我看一本書,叫《太空人地球生活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就是一名太空人,克里斯·哈德菲爾德上校,他曾經擔任國際空間站指揮官,是在天上生活過的人。這本書讓我對「風險管理」這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過去,我們認為風險都是可以管理的。比如,一個煤礦,如果完全按照規章制度來操作,應該可以防範絕大多數安全事故。你如果聽說一個煤礦出了事,基本就可以斷定,大概率就是安全責任事故,可能有人沒有遵守規章制度。太空人應該是這個星球上風險最高的職業之一。那針對太空人的風險管理水平一定是全球最高的,整個系統應該儘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
但是我讀了這本書後發現,做好萬全準備在這一行根本就不可能實現。舉個例子來說明為什麼不可能。美國的阿波羅1號,太空人在飛船裡面進行訓練的時候,意外地發生火災,3位太空人全部遇難。那問題發生在哪兒呢?
在設計飛船的時候,是做了萬全準備的,設計人員還特意考慮到有可能會發生火災,飛船里用的都是不易燃的材料。但是沒有想到,為了減輕飛船重量,船艙裡面用的是純氧氣,這樣會比用空氣輕不少。但是這樣一來,原來在空氣中不易燃的材料,在純氧中就會變得易燃,而且還會釋放出有毒氣體。參與航天任務、造飛船的可以說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了,那這個道理他們為什麼想不到呢?
道理很簡單,負責艙內材料的和負責艙內空氣的,是兩個部門的科學家,他們都是在各自的領域工作。他們沒有辦法想像各自的工作相加到一起會發生什麼結果。發射一艘飛船,那麼大的一個系統工作,部門和部門之間的接口地帶,多到無法想像,風險也就多到了無法想像。
明白這個原理你就知道,你即便小心一千倍、一萬倍,還是沒有辦法避免出現「黑天鵝」。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出現意外,是因為低溫天氣讓一個密封零件失效了。後來還有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事故,原因就是一個公文包大小的隔熱泡沫脫落了,最後釀成一場慘劇。
所以,無論如何準備和檢查,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意外發生。
有這麼大風險的地方,按照常識,一定會有迷信。
太空人在升空前,會按照傳統,做一些會帶來好運的小動作。我們都知道,運動員在參加比賽之前經常會這樣,比如足球運動員C羅,在進入球場前,必須用右腳先踏上球場。梅西在罰點球的時候,必須雙手把球放在發球位置。他們相信這麼做可以帶來好運。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太空人也一樣。美國在2011年停止太空梭項目之後,只有俄羅斯有能力把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美國每一個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太空人,在參加任務前都要有一個小儀式,就是干一杯加了火箭燃料的水。接著,還要在加加林曾經的辦公室里簽文件。加加林就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他們相信這會帶來好運氣。
更有趣的是,馬上就要發射了,太空人在乘車去發射架的路上,必須中途停車,下車在汽車的右後輪上撒泡尿。男太空人都這麼做,女太空人不方便,就必須提前在衛生間把尿收集到一個小罐里,等停車後再把尿灑在車輪上。因為當年加加林就是這麼幹的,他們相信這樣就能和加加林一樣有好運。
也就是說,想要避免意外發生,太空人其實並沒有太多辦法,只能求助於迷信。
但是,是不是真的沒有辦法處理意外呢?不是。讀了這本書,我發現比起避免意外,對太空人來說更加重要的,其實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本書的作者哈德菲爾德上校,他自己就遇到過一次非常危險的意外。有一次他在執行出艙活動的時候,在太空中,左眼忽然流入了刺激性液體,液體是擦面罩的時候遺留下的,這讓他眼睛劇痛根本沒有辦法睜開。這是在太空穿著太空衣,他戴著頭盔肯定沒辦法揉眼睛了,而且失重狀態下眼淚也沒辦法流出來。淚滴粘在眼睛上,越來越大,很快就越過鼻樑流到了右眼。這下連右眼也看不見了。
如果這個時候他驚慌失措的話,失誤的後果是可能就永遠消失在太空中。
但是這時候哈德菲爾德平時受到的情緒鎮定訓練發揮作用了,他還用輕鬆的語氣和地面工作人員匯報說:「我遇到了一點小麻煩。」地面工作人員在了解基本情況後也幫不上忙,說你是身處太空的那個人,你自己決定是不是要馬上返回空間站。同時,旁邊和他一起出艙工作的太空人,也不能馬上去幫助他。最後哈德菲爾德冷靜應對,靠眼淚稀釋了刺激液體,重新看見了,而且還完成了自己的出艙任務。
情緒穩定是完成任務並活著回來的關鍵。
其實,太空人不光需要處理恐懼、害怕這樣的消極情緒,就連積極的情緒也要努力去控制。
太空人心態和我們正常人不太一樣,因為他們是經歷很多年的訓練,而且最後還不一定能進入太空,機會很稀缺。一旦真有機會上天,他們的情緒是非常積極的。但這不見得是好事。
比如,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飛船正在升空時遇到了意外,按照安全規定,太空人必須終止計劃返回。但是為了完成任務,不讓那麼多年的辛苦白費,他可能就會忽略一些潛在危險,強行執行任務,這就太可怕了。
美國在執行水星計劃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當水星計劃執行第四次載人任務時,原定的太空人因為身體原因沒辦法執行任務了,換上了一位替補隊員,叫斯科特·卡彭特。對他來說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經過這麼多年的訓練,終於有機會,而且是個極其偶然的機會可以進入太空了。他很興奮,但是也因為這樣,他到了太空後過於興奮,反覆操作飛船看太空的美景,不聽地面的招呼,結果險些耗盡燃料讓任務失敗。雖然最後還是成功回到了地球,但是他再也沒有被允許進入過太空,因為他管理自己積極情緒的能力實在太差。
消極情緒很可怕,積極情緒也可怕。那怎麼辦呢?
對太空人這個職業來說,除了挑選情緒素質比較高的人之外,太空人平時訓練的時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訓練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太空人會做一個「死亡模擬」的訓練。讓太空人自己去想像,自己會怎麼死,死了之後怎麼樣,自己死了之後家人同事會怎麼辦,等等。
這個訓練是這樣的,所有相關的人,比如太空人自己、醫生、項目負責人、親戚朋友等,都圍坐在一個桌子面前。由訓練員設定一個場景,比如太空人在軌道上嚴重受傷會怎麼辦。接下來幾小時,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角色進行響應。這還沒完,這個訓練還會推進一步,假設這名太空人已經死了,但沒有裝屍袋該怎麼辦,是要把屍體運回地球,還是讓屍體在大氣中燃燒?等等。他們長期組織這種討論。
這樣的訓練有什麼意義?有人說,太空人已經死了,以後再怎麼樣跟他也沒有關係。我認為這有意義,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太空人去設想自己的死亡,熟悉自己的死亡,將死亡這件事和對它的恐懼情緒分離開來。這樣,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時候,萬一危及生命的情況真的發生了,太空人就有能力專注去處理風險,而不是陷入對死亡的恐懼。
這一篇我們雖然講的是太空人,我們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成為太空人的,但是他們的訓練對我們也有啟發。
第一,必須認識到,不管準備工作多紮實,真正的風險我們是無法徹底消除的。
第二,在風險到來的時候,真正能拯救我們的是自我情緒的控制。避免因為情緒而去犯低級錯誤,或許我們就可以贏過大多數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