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羅輯思維(全5冊)> 故事思維——強者與規則

故事思維——強者與規則

2024-09-26 10:31:51 作者: 羅振宇

  強者制定的規則一定不是顯規則,也不是潛規則,而是一種軟規則。軟規則的體現方式通常就是道德,或者是各種輿論化的評價。

  上一篇我們講到所謂的強者僅是一個靜態的現象,如果從動態的演化趨勢來看,強者恰恰是弱者。《逆轉》這本書里描寫哥利亞和大衛的戰鬥時,提到了一個細節。對戰時哥利亞對大衛說,小孩,你過來,你走到我的近前來,我要把你身上的肉割下來餵空中的鳥、地上的走獸。這句簡單的戰場示威,其實是一句潛台詞,就是你不要離我很遠,小孩,別拿個彈弓嚇唬我,你走到我跟前,按照我重裝步兵的戰鬥規則來和我格鬥,這樣我才有勝算。

  很多人都以為強者不講規則,因為他膀大腰圓,他有力量。錯,強者是最講規則的,甚至強者會主動制定規則,維護這個規則的存在,避免在動態的演化過程中淪為弱者。他只有靠力量之外疊加的一層又一層的高維規則、多維規則,才能夠保持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歷朝歷代的強者從來都是這麼幹的。

  比如在擒拿、格鬥中,如果一個瘦子遇到一個又高又大的胖子,他應該怎麼辦?當然是先跑。要是跑不掉只能打呢?一個瘦子遇到胖子能怎麼辦呀,教近身格鬥術的老師通常都會跟你講一句話,叫「好拿不如拙打」,與其搞好看的擒拿動作,讓胖子一把抱住自己掙不脫,不如胡亂地打一氣,沒準兒還有一線生機。教近身格鬥術的老師甚至會告訴你,直接掰斷對方的一根手指,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方一疼馬上就喪失戰鬥力。

  可能有人會說,這種打法好陰損,為我武者所不取。這不是一個正人君子的打法,有本事我們就光明正大地打。這句話最有可能是誰說出來的?一定是胖子說的,他力量大,而且他心知肚明自己的弱點,他一定要在打仗的一維規則「誰打贏誰牛」之上再疊加二重規則,就是你一定要符合我制定的標準。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戰例,春秋時代的後期有一個宋襄公,他固守原來春秋甚至西周時代打仗的規則,叫「不鼓不成列」,如果對方的部隊還沒有排好戰陣我是不能敲響進攻的鼓的。當然這一仗他最後輸了。

  宋襄公蠢嗎?他不蠢,因為他的祖宗,那些強者恰恰是用這一套規則去綁定了原來戰陣上的弱者。有強大的國家實力支撐的軍隊,當然希望你用這一種方式跟他打仗了,如果你不用這種方式怎麼辦呢?他的方法就是笑話你,在道德上貶低你。

  強者制定的規則它一定不是顯規則,而是一種軟規則。不是潛規則,是軟規則。軟規則的體現方式通常就是道德,或者是各種輿論化的評價。

  比如說宋襄公那樣的貴族,貴族通常有房子、有地、有錢,但是他也知道可能會喪失這些房子、地、錢,那他怎麼維護自己的地位呢?他就搞出非常繁複的二維、三維和多維規則。比如說禮儀,貴族吃飯時,背不能沾椅子背,要穿很容易皺的襯衫,這樣你一旦沾了椅子背,大家就會笑話你。比如說吃飯的時候甭管吃多麼掉渣兒的點心,頭是不能低的,得這麼慢慢地吃,只有喝湯例外,微微低一點頭喝湯,要不然滴到身上不好看。這些規則就是用來制約平民,你光有房、有地、有錢不行,不懂煩瑣的禮儀,你就不能加入我們貴族的行列,如果你是一個暴發戶,貴族集體還得笑話你。這種現象,我們在社會現實當中可以觀察到大量的案例。

  再比如說,我曾經看到一篇批判小米公司的文章,說不要看到小米用那麼低的價格賣貨,好像是便宜了消費者,而實際上它危害甚大。危害了上游供應商,因為這麼低的價格上游供應商掙不到錢,他們掙不到錢就不創新,他們不創新整個產業鏈就要垮,從長期來看好像這是不對的。

  商場上本來只有一維規則,就是哪個企業打贏了活下來了,它就是牛,但是對不起,我要給你制定第二維的隱含一種道德評價的規則,你的競爭方式要能維護所謂的創新。

  我干媒體這麼多年,近30年來我們觀察,媒體對企業通常都有一個批評,不要搞這種爛泥戰,不要搞這種超越底線的價格戰,這對整個中國製造業的創新能力沒有任何好處。

  30年來這種聲音一直在飄蕩,中國製造業雖然一直在打爛泥戰,但創新能力一直在提高,請問怎麼解釋呢?整個市場經濟它自有平衡機制,不需要你有這種道德上的操心。

  那請問是什麼人在說這種話,什麼人聽這種話聽得最入耳呢?就是那些根本不會打價格戰、不會控制成本、壓不下來產品價格的傳統企業,它就會說這種話,這就是典型的疊加二維規則。

  《逆轉》這本書里還舉了一個很精彩的例子。美國NBA聯盟當中有一支球隊叫國王隊,國王隊現在的老闆是一個叫拉納戴夫的印度人,他的身世非常傳奇,十幾歲的時候就從印度考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又去哈佛念了碩士,上世紀80年代跑到華爾街掙了一筆錢,90年代又跑到美國西部的矽谷去創業。NBA球場上的比分系統、顯示系統,都是他的軟體公司設計出來的,公司越來越大,於是他乾脆自己收了一支球隊。

  但是拉納戴夫這個人最開始跟籃球是沒有緣分的,他是怎麼結的緣呢?是因為他閨女。

  他閨女叫阿佳麗·拉納戴夫,她是美國NBA球場上的大明星——啦啦隊隊長,身材非常之火辣,長得也非常好看。她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參加過美國青少年籃球聯賽,女隊叫紅山隊。

  這個隊好可憐。為什麼?只有阿佳麗和自己的一幫同學,她同學的父母其實跟拉納戴夫一樣都是軟體工程師,說白了家庭裡面就沒有運動細胞,可這個阿佳麗非常好強,說我一定得贏,要當冠軍。最後拉納戴夫也不管公司的事了,找了一個體育專家,其實也就是他公司的一個員工,一起來訓練他女兒所在的紅山隊。

  這幫女孩兒身材也不是很高,體能也不是很好,投籃技術就更不用說了,她還想要贏,還想要當冠軍,這怎麼可能呢?拉納戴夫這個時候注意到籃球比賽的兩條規則,一個叫5秒違例,一個叫10秒違例。5秒違例是說在對方投完球己方得到球之後,從底線開始發球,5秒之內你必須發出去,如果不發算犯規,要把球交給對方。10秒違例是從底線發球,不管你怎麼傳球,10秒之內你必須穿過中線回到自己的前場,如果沒過也算犯規,球要交給對方。

  籃球比賽為什麼要定這兩條規則呢?就是為加快比賽的節奏,讓比賽更精彩,2000年之後NBA還做了一個新的規定,10秒違例變成了8秒違例,節奏還要快。

  拉納戴夫一想,既然有這個規則,那現在的籃球的打法就顯得有點蠢,為什麼投完球在對方發球的過程中,要退回自己的半場,等著防守,等著對方來打?如果不退回來,就留在你的半場,專門盯人,每一個人都擾亂對方的一個隊員,讓你5秒違例,或者10秒違例,不就贏了?

  拉納戴夫這個想法一點都不天真,甚至根本就不是他的原創。在籃球比賽場上就有這種打法,而且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全場緊逼」,很多著名的球隊打到最後幾分鐘的時候,往往就要用這種戰術。但是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種戰術在籃球場上沒有普遍運用?因為它有一些限制性的條件。

  它有這麼三個缺陷:第一,如果你打全場緊逼的話,對己方隊員的體能要求非常高,你一直是跟對方在死磕,人盯人地死磕;第二,這種比賽沒法兒看,節奏全完了。你現在看籃球比賽,一方投球迅速撤回,對方緊接著攻過來,一頓攻防之後唰的一聲全都再涌過去,像海浪拍著海岸一樣,非常好看,又有節奏。可是一旦打全場緊逼,場上就會不斷地犯規,不斷地吹哨,這個比賽過程就非常無聊,甚至一場籃球比賽打四小時都沒有結果。

  要知道籃球比賽作為一個遊戲,它的很多收入其實是來自觀眾,不僅包括現場的觀眾,還有電視機前的,如果籃球比賽變得非常難看,收入就會大減,強隊之間就會達成一個默契,不到萬不得已,不採取全場緊逼的策略。最後一點,人都是有三分土性的,如果有球隊採取全場的緊逼策略,大家就會產生情緒上的激動,球員之間、教練之間、球員裁判之間,經常會發生對抗衝突。

  拉納戴夫哪管這一套,為了贏下比賽,就來全場緊逼。他在訓練這支球隊的時候,採用的方法就不一樣,完全放棄練習遠距離投籃的准投,只訓練兩樣:第一是體能,你要能跑,能夠盯死對方,這個小女孩訓練一陣,體能就很容易上來。第二就是籃下投籃、直接上籃的技術,這對投籃的要求就變高了。紅山隊就是這麼一個打法,投完籃等對方準備要發球時,人盯人不撤回來,大聲地在球場上尖叫嚇唬對方。

  美國的那些女孩子,十二三歲的青少年聯賽,誰見過這個打法,場上對手就被這種打法給嚇傻了,經常會出現0比幾這樣的比分,紅山隊用這樣的戰術一路打到了全國青少年聯賽的冠軍,阿佳麗的願望真的就實現了。

  一般獲得冠軍有鮮花、有掌聲。紅山隊沒有,這次獲得冠軍之後,在美國的籃球圈中引發了軒然大波,還有大量輿論上的指責。比如對方球隊的很多主教練說,拉納戴夫你要幹什麼呀,你這不是在禍害孩子嗎,孩子打籃球,比賽第二,友誼第一,讓孩子在籃球比賽中得到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得訓練出孩子對於籃球的理解,得有美感,你現在採取這一套打法,讓高傲的體育精神蕩然無存。拉納戴夫說我又不要打籃球,我的女兒又不是專業籃球運動員,她們將來是要當軟體工程師,是要在矽谷創業的,「贏」這個教育對她們更重要,你說你的打法有教育意義,我也認為我的打法有教育意義。這下把對方氣得要死,甚至有人在比賽結束之後,跑到停車場要去揍拉納戴夫。

  他們當然也去跟裁判抱怨,裁判也沒有辦法,籃球比賽規則就只有寫在紙上的這些,不能因為她們採用全場緊逼的策略我就判她們輸,頂多在裁判的過程當中對她們稍微嚴一點,但這也沒有用。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如果你真的是草根,你是一個匹夫,你要想逆襲大佬,該怎麼辦?你唯一下手的辦法就是利用大佬制定的規則。但是說到這兒,可能你心中會陡然生出一朵疑云:那道德該怎麼辦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