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羅輯思維(全5冊)> 從單純問題到棘手問題

從單純問題到棘手問題

2024-09-26 10:31:37 作者: 羅振宇

  做事的旁觀者,很容易把一切「棘手問題」當成「單純問題」。他們覺得,事情有確定的目標,有清晰的道路,如果沒有做到,要麼就是我們不夠拼,要麼就是敵人太壞。

  我們人生在世遇到的問題有三類:單純的問題、兩難的問題和棘手的問題。

  先來看第一類,單純的問題。請注意,單純的問題,不見得是簡單的問題,更不見得是容易的問題。

  比如,高考,我們都經歷過。簡單嗎?容易嗎?想考取名校一點也不容易。但是,這仍然是個單純的問題。為什麼?

  這一類問題,有明確的方向,有能讓人放心的答案,解決了就可以宣布勝利。即使一個學渣,他也知道自己怎麼就能考上大學。無非上課聽講、認真做題。考不上是因為做不到這些顯而易見的事。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簡單社會,甚至是早期的工業社會,人類遇到的問題,也大多是這類單純問題。搞一個水利工程、修一個大教堂、打贏一場戰鬥都是這樣,目標清晰,達到目標的道路也清晰,剩下來的就是組織力的事情了。誰能組織起更多的力量和資源,誰能有效地使用這些力量和資源,誰就能贏。

  在這樣的時代里,權力和財富最重要。為什麼?因為這兩樣東西,是能把人和資源組織起來形成龐大數量的最好工具。說到底,還是因為數量優勢是競爭的關鍵因素。

  但是,人生在世遇到的問題可不僅僅是這一種。還有一類問題,叫「兩難問題」。

  成年人的生活中,大多面對的是「兩難問題」。

  今晚有點時間,是約個會,還是去健身房呢?手頭有點錢,是買個房、付首付呢,還是炒個股呢?甚至每次到餐館裡點個菜,都會時刻面對這種兩難。

  這種「兩難問題」和前面講的「單純問題」,區別在哪裡?在於它沒有唯一的正確方向。比如找工作,如果世界上真有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你早就選了,但是根本就沒有那樣的好事。通常面對的都是錢少但是安逸,或者錢多但是不穩定這樣的職業選項。在這種問題里沒有攔路虎,也沒有要克服的困難,有的只是糾結。

  很多大學生,快要進入社會的時候,經常有個口頭禪,叫「迷茫」。這種迷茫的本質,是他的人生的主要問題類型,從第一種「單純問題」,切換成了第二種「兩難問題」了。他過去的人生經驗,大多是用來應對第一種問題,現在面對兩難問題,既沒有目標,也沒有道路,那可不就迷茫了嗎?

  不過,「兩難問題」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問題,是「棘手問題」。一個人走入社會之後,多少要為社會承擔一點責任,尤其是你要給別人做主的時候,「棘手問題」就出現了。

  比如,全球範圍內的問題,地球變暖;一國範圍內的問題,貧富差距加大;一個公司的問題,專業化還是多元化;一個家庭的問題,孩子上什麼學校等都是「棘手問題」。

  1973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兩個公共政策專家裡特爾和韋伯,提出了棘手問題的10個特徵:

  1. 這個問題沒有清晰的定義,它不像高考數學題給你寫好了條件讓你證明。

  2. 它沒有終極的答案。你永遠都別想徹底解決它,它會一直存在。

  3. 你的解決方法不分對和錯,只有結果上的好和壞,好和壞也只能由你自己判斷。

  4. 你採取的應對措施,不會立即看到結果。你也許根本不知道你做的有沒有用,也許還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5. 沒有專門給你做試錯練習的地方,你的每一個動作都會產生影響,你一上來就是實操。

  6. 連有什麼選項,都不清楚。

  7. 沒有先例可循。前人的經驗不會對你有太多幫助。

  8. 這個問題很可能只是一個更深的問題的症狀,但是它背後不止有一個問題,盤根錯節,可能根本就沒有根源。

  9. 有很多利益相關方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他們想要的解決方向不一樣。

  10. 如果你上手,那將來不論是什麼結果,你都得負責。

  不管怎樣,如果你帶了一個小團隊,或者是你開始養兒育女,只要是你開始對這個世界負點責任,要為別人做決定的時候,這個類型的問題就開始出來困擾你了。

  比如全球變暖問題,看起來,解決方案很簡單,不就是節能減排嗎?大家好像都同意。一旦到了執行細節,麻煩就來了。發達國家現在不搞工業了可以節能減排,發展中國家呢?全靠工業掙錢,跟發達國家同等減排嗎?這不公平。更何況,全球變暖對某些國家來說也許還是個好事,比如,俄羅斯公民也許就會歡迎全球變暖。

  那怎麼解決棘手問題呢?這個問題本身就錯了。棘手問題,不是用來解決的,它也許根本就解決不了,只能應付,要做好與它長期共處的準備。

  殊不知,那些頂著罵名,從來沒做過一件快意事,小心翼翼永遠不敢用力過猛,明知根本就沒有什麼勝利的彼岸等著他,還在那兒吭哧吭哧地維持著局面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這就是典型的處理「棘手問題」的人的形象。

  這篇文章,我看到這裡的時候,想起了一個人,晚清的李鴻章。

  他說自己是大清的「裱糊匠」。原話大概是這樣,李鴻章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辦海軍,其實都是紙糊的老虎。從來不能放手辦理,只不過是像裱糊匠一樣,拿紙糊起來一間房子,虛有其表啊。如果不揭破,還可以敷衍,看起來還像個樣子,還能拖著用。如果這個時候來一個人,說你這紙糊的房子怎麼行呢?得有個根本的解決方案,把紙全部扯掉。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不可收拾。」

  在這段話里,李鴻章的自我定位就是一個處理「棘手問題」的人。其實何止是他,幾乎所有的知名政治家、企業家,都是在做這樣的事。事後看起來,好像他們有目標、有方法,但那是事後總結出來的。只要身在其中的人,每一步都極為艱難,就都像李鴻章當裱糊匠一樣。

  但是還有一種人,就是做事的旁觀者。他們就很容易把一切「棘手問題」當成「單純問題」。他們覺得,事情有確定的目標,有清晰的道路,如果沒有做到,如果他對當前局面不滿意,他就認為要麼就是我們不夠拼,要麼就是敵人太壞了。等到有了權力,他們就會一把扯破那個紙糊的房子,最後的結果不可收拾。

  理解了這三種困難的區別,我們才能理解,為什麼在複雜局面里,關鍵局部的關鍵人物才決定了全局成敗。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什麼叫作「棘手問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