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女性生存戰爭> 第七章 「男敗犬」都去哪兒了? 「女敗犬」和「男敗犬」[1]

第七章 「男敗犬」都去哪兒了? 「女敗犬」和「男敗犬」[1]

2024-09-26 06:40:48 作者: [日] 上野千鶴子

  說起「敗犬」,指的肯定是女性,所以不會有人專門說什麼「女敗犬」。不過根據人口學的研究成果,在同一代人中「男敗犬」(光棍兒)應該至少和「女敗犬」一樣多,甚至更多,但好像很少有人談論這些「男敗犬」。這是為什麼呢?

  我曾提到,發達國家自然狀況下的人口出生性別比(男性∶女性)是105∶100。即使所有男女都牽手成功,20個人里也會剩下一個光棍兒。不僅如此,自21世紀以來,中國的人口出生性別比曾經創紀錄地達到121∶100,印度也曾達到122∶100。針對這一情形,美國作家瑪拉·維斯登達爾在《沒有女性的世界:性別比例失衡下的恐怖景象》(大田直子譯,講談社,2012年)一書中發出了「人口正在男性化」的警告。由於經濟發展和胎兒性別選擇技術的普及,在不久的將來,世界範圍內人數激增的光棍兒們將帶來極為嚴重的問題。可是至今仍沒有多少人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並且,我們發現各地的女性累積結婚率都略高於男性。這是因為在傳統上,與男性不同,未婚女性可以選擇與喪偶或離婚的男性結婚。雖說男女再婚率都在逐漸上升,但再婚男性與初婚女性相結合的情況比與之相反的情況更常見。換句話說,結過一次婚的男性很可能再次結婚,而從未結過婚的男性在此後的人生中結婚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男性的未婚率一直在上升。根據2010年的數據,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0.5歲,其中,30~34歲的男性未婚率為47.3%,35~39歲為35.28%,40~44歲的未婚率也有27.9%,並沒有怎麼降低。這與30~49歲女性未婚率急劇下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政府統計仍然使用「未婚率」一詞,但因為50歲以後的單身者結婚的概率極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數據就改稱「終生非婚率」。「未婚」是指以結婚為前提的過渡時期。現在早已不是全員結婚的時代,這個術語已經不合時宜。從現在開始,本章將使用「非婚」一詞。

  根據2010年的數據,男性有配偶率的頂峰年齡段為70~74歲。如果這一人群都在20多歲的時候結婚,那麼就可推知,他們的結婚時間是日本累積結婚率最高的20世紀60年代。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累積結婚率達到頂峰。如果再加上喪偶率的話,有婚姻經歷的人數比例最高的就是目前70~79歲的這代人。「結婚」是這代人的人生默認選項。那是一個不論什麼阿貓阿狗都能結婚的時代,真是不可思議。可是,那個時代並沒有持續多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結婚率接近100%的「全員結婚社會」此前沒有,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男性擁有配偶的比例在70~74歲達到頂峰,想必以後這一數據不會再上升了。在50~59歲年齡組中,離婚率逐漸上升。在30~39歲年齡組中,非婚率逐漸上升。在此基礎上進行人口學預測的話,估計四分之一的40~49歲男性和三分之一的30~39歲男性將終生非婚。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非婚男性在此後的人生中結婚的可能性極低。

  同一代女性的非婚率略低於這些男性,這是因為同齡女性人口本來就比男性少,並且還有機會進入再婚市場。酒井順子女士認為,「沒有丈夫、沒有孩子、30歲以上」的女性,就可以自稱敗犬。如果採納這種定義,那麼我們可以肯定,在「女敗犬」的背後,「男敗犬」的數量要多得多。

  讀過《敗犬的遠吠》的人都知道,這本書並非在傳達一種輕浮的「失敗感」。在這個世界裡,只有被男人選中的女人才算女人,而與婚姻保持距離的女性就成了「老處女」(Old miss)、「老姑娘」、「敗犬」。這些稱呼既是蔑稱,也是自嘲。但與此相反,酒井所說的「敗犬」絕沒有這種「失敗感」。可以說,她採取了先發制人和大方露出軟肋的策略。這是一種高級的話語策略,意味著說話人早已釋懷。但是有些人不了解這種諷刺,只會見縫插針地在媒體上掀起「贏家與敗犬」的爭論,向父母灌輸「如何不讓孩子成為敗犬」的說教——這些人不是別人,正是那些愚蠢的爹味媒體。

  現在,遠離婚姻的生活也成為可能,婚姻只是女性的「備選項」,而不再是「必選項」。在過去,女性能夠自己養活自己的職業機會極其有限,更不用說,如果有孩子,那麼她們就會不可避免地被排除在勞動力市場之外。即使在今天,人們也會討論單親媽媽們不依靠男人的經濟力,獨自養育孩子的困難。換句話說,對於女性來說,婚姻是不可或缺的生活保障,是賴以生存的「鐵飯碗」。行筆至此,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個安穩祥和的田園時代——「結婚是一輩子的事」。正因如此,那時的女性拼死也要保衛自己一生的安定生活。

  其實相比以前,對於女性來說,現在這個非婚率和離婚率不斷上升的時代才是好時代。因為,現在結婚僅僅是一種選擇。人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婚姻,也可以避免乃至解除不想要的婚姻。與此相對的是,過去的社會中,不論婚姻怎樣不幸,女人也沒有下賊船的機會。一個禁止離婚的社會,一個逼死離婚者的社會,一個非婚者抬不起頭的社會,一個餓死非婚者的社會,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女性不自由的社會。

  反過來說,那也就是一個男人翻雲覆雨,把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社會,男人把女人逼入婚姻的社會。誰從婚姻中受益?與女性相比,男性更能從婚姻制度中受益——想必男性對這一點早已心知肚明。

  如此看來,就算婚姻是「一輩子的事」,女性也未必會感恩戴德。因為在這種婚姻中,女性即使終日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也會一生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我曾經聽說,有一位老婦人生活不能自理,而她的丈夫狀況稍好。這位老婦人獨自搬進養老院之後,長舒一口氣地感嘆道:「終於能睡個好覺了。」這位老婦人只要在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遭到丈夫的責罵或暴力,而這種永無寧日的婚姻生活不知持續了多少年。她第一次有機會擺脫丈夫的暴力,竟然是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搬進養老院的時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