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24-09-26 06:24:05
作者: 吳思
在代表天道的問題上,曾有「民」從中插過一槓子,企圖削弱皇上的代理權,惹得皇上很不高興。這個拿「民」惹怒了皇上的代表,就是儒家的亞聖孟老先生。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當了三年皇上,脾氣漸漸大了。皇上「審查」孟子的著作,發現其中有許多對君主不夠尊重的地方,大發脾氣,對人說:「這老兒要是活到今天,非嚴辦不可!」遂下令撤去孔廟中孟子配享的牌位,將孟子逐出孔廟。後來有人替孟子求情,說他講的道理基本上還是對皇帝有好處的,才恩准孟子回到孔廟[80]。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特命老儒劉三吾編孟子節文,刪掉了《孟子》中85條皇上不喜歡的內容。下邊我摘錄一些被刪除的內容,看看究竟什麼東西惹怒了皇上。
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心篇)孟子說民比皇上貴重,皇上不高興是可以理解的。
2、「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梁惠王)孟子在這裡把皇上用人和殺人的權力削弱了,需要獲得大夫和國人的認可,朱元璋顯然有理由不贊成。
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離婁篇)孟子這話的意思也很可疑:究竟這天下是天給的,還是民給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天子代天理民——代表歷史規律領導人民前進。
4、「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萬章篇)孟子竟然把天的耳目安裝到民的身上,如此說,真命天子的耳目又該往哪裡擺?
5、「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離婁篇)這分明是宣揚造反有理了。
總之,我看朱元璋與孟子的核心分歧,就是領導與群眾的關係問題。至於天道究竟是什麼,應該由誰來代表,無非是這個問題的哲學性表述,就好像「兩個凡是」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著名爭論一樣。用「講政治」的方法來講這個問題,一切就顯得很明白:究竟是人民聽天子的,還是天子聽人民的?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我感覺自己講政治講出了一點毛病,再往回找一句:孟子並不是民主主義者,那不是中國聖賢的發明。中國聖賢發明的叫「新民主主義」,孟子不懂這個。但孟子很明白「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的道理,很清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是「天下之通義」(滕文公篇)。孟子無非是想強調一下,治野人也不能亂治,不能任性胡來,要守一定的規矩,不然就有翻船的危險。奈何皇上「無法無天」慣了,不喜歡「規矩」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