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第2版)> 二、「探究—研討」教學法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啟示

二、「探究—研討」教學法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啟示

2024-08-16 10:04:57 作者: 劉占蘭

  這種教學法完全適合於幼兒園科學教育,只是幼兒園的孩子在學習內容和深度上有所不同。

  我們從蘭本達「探究—研討」教學法中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科學教育要使幼兒終生受益

  通過科學教育,首先要培養起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對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進而培養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這將使幼兒終生受益。

  「探究—研討」教學法用引導幼兒經歷和體驗科學家探究發現過程的方式,使幼兒在「搞科學」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矛盾的挑戰、發現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

  通過科學教育,還要培養幼兒利用已有的智慧解決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的能力。世界上的知識無比浩瀚,而幼兒在認識過程和特點上的差異又很大,因而,僅用「輸入」的方式教給幼兒知識是不夠的,而是要使幼兒獲得一種工作方法和一種思想方法。這種思想方法能使幼兒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對自然事物的觀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釋,在思想上解釋認識對象的模型,然後,在實驗中加以檢驗,從而找出紛繁複雜的現象之間的關係和聯繫,形成對自然界的有序性的理解和認識。這種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使幼兒終生受益。「探究—研討」教學法使我們看到了教師如何引導幼兒獲得這種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的實踐形態和成功案例。

  (二)教師的作用在於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

  教師的作用不再是灌輸,而是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通過提供結構化的材料,引導幼兒在短時間內發現科學家已知的東西。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1.為幼兒提供結構化的材料

  教師要為幼兒明智而精心地選擇材料,這些材料要有適宜的結構:幼兒通過操作這些材料,與這些材料相互作用,能發現一系列有關的現象和關係,從而有效地實現教育目標、內容和要求。

  2.鼓勵幼兒經歷探究發現過程

  蘭本達告訴我們:經歷是發現意義的中心環節。我們必須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搞科學」,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發現事物間的關係。我們要讓幼兒面對未知的事物(雖然科學家已知),進行自由探索,運用已有經驗進行推測,提出假設並進行驗證,和同伴分享與交流自己的發現,並最終達成幾點共識記錄下來……總之,要讓幼兒經歷和體驗科學家探究的過程。

  3.注重交流對經驗概括的作用

  「探究—研討」教學法強調探究後的同伴間的語言交流的作用。交流有助於幼兒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澄清自己的觀點;交流有助於同伴間互相修正、補充和強化各自的觀點,豐富所發現的事物間的關係;交流還有助於發現新問題,從而激發進一步的探究。總之,交流有助於幼兒概念的形成,並促進概念和思維水平由低到高不斷地發展。

  (三)評價注重幼兒探究過程中的言行

  蘭本達告訴我們,了解和評價幼兒的最好方式是看和聽!我們要仔細看和認真聽幼兒在探究和研討過程中做了什麼,說了什麼。最好是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地記錄下來,並由此分析判斷幼兒探求概念的能力、已達到的水平、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的水平。

  我們應改變以往那種通過脫離真實具體的探究情境進行單純測查的評價方式,在幼兒的各種探究活動中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引導和促進幼兒不斷向前發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