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規性科學活動主題牆飾
2024-08-16 10:03:04
作者: 劉占蘭
幼兒常常以值日生的角色和身份進行一系列與科學探究相關的活動,與這些活動相呼應的牆飾可以稱為常規性的科學活動主題牆飾。這類牆飾與幼兒的互動性也比較高。主要包括:天氣預報和自然角中的動植物管理與探究活動等。這些牆飾在空間上沒有過多的要求,需要的面積不大,與相關物品和材料擺放的位置相臨近、相適宜是其基本要求。
常規性科學活動的主題牆飾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 主題來源於常規要求、各班具體的環境創設和學習內容。就科學學習而言,主要是天氣預報和動物與植物的照料。
● 有基本固定的內容和要求,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例如,天氣預報主要包括:天氣狀況(陰晴雨雪)、溫度、風力、(周、月、季)氣溫與天氣狀況統計、愛心提示等欄目。
● 幼兒在內容和要求的範圍內自主選擇。
● 牆飾的表徵形式應生動形象,符合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和需求。
案例:養小魚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當我們對幼兒說:「這學期自然角的『使用權和管理權』由你們來負責,你們想怎麼利用?」幼兒興奮不已,馬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以前老在自然角種東西,這回干點別的。」「乾沒幹過的。」這時有人提出飼養小魚。「咱們沒養過魚。」「養魚太麻煩了。」「養不好會死的。」「養魚挺好的,以前都是老師換水,餵食,現在我們可以自己幹這些事了。」幼兒各自發表著不同的看法。「我們這麼多人怎麼養?」有小朋友問。「分組養吧。」「一組養一條呀?」「太少了。」「小魚喜歡在一起,一條太少了。」「那養幾條呀?」「六條吧!」「對,就一人(養)一條吧。」我覺得幼兒提出養魚的這個提議很好,因為動物總是處於活躍的動態,常常能引起幼兒的關注。
● 分工與協作
順著幼兒想養小魚的話題,我提了幾個問題引導幼兒通過分工合作來養小魚。我問:「你們的小魚養在哪呀?」「魚缸里呀!」幼兒說。我接著問:「誰帶魚缸?什麼樣的魚缸?買魚缸的錢怎麼出?魚怎麼養?誰換水,誰餵食?」這一連串的問題使得幼兒決定商量商量。商量的結果是:一組用一個魚缸,每人養一條魚,那麼每組的魚缸里就是六條魚,大家出錢派一個人去買魚缸。理所當然各組養各組的魚。為了能更清楚的了解每天由誰換水,由誰餵食,孩子利用表格在牆飾上展示出來,每星期調整一次,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提醒。
說養就養,幼兒利用休息日分頭去做養小魚的準備工作。星期一早晨,全班幼兒都帶來了小魚,所有的準備工作就緒,我們在自然角開始養小魚了。一上午幼兒的注意力始終圍繞著小魚,只要有空就過去看看,互相之間欣賞著、議論著:「我帶的魚在那兒呢!叫朱頂紅,你看它頭那兒有點紅。」「真漂亮!」「你看那條魚的眼睛鼓鼓的。」「我的魚叫小黑,是我給它起的名字。」「你看小魚大便了!多髒呀,它要是不小心吃了怎麼辦呀?」「那咱們給它撈出來吧!」「沒事的,不髒,我家也有魚,它們就那樣,爸爸說沒事兒的。」…… 聽著幼兒的對話我覺得很有趣。從那天起,幼兒每天早晨來到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小魚,餵食的餵食,換水的換水,照顧好小魚以後再去干自己的事情,這才是幼兒真正感興趣的活動。
● 擔負起餵養的責任
一天早上,一位家長對我說:「昨天放學回到家,李昂突然想起明天他們組是詩悅給魚餵食,就對我說:『今天她沒來幼兒園,明天她會不會也不來呢?』我說:『她不來,就別人餵吧,老師也會幫忙的。』李昂說:『我們自己養魚不用老師幫忙,別人餵也要詩悅委託才行。』我真沒想到他還能說出『委託』這個詞。說完,他去給詩悅打電話(幼兒之間有彼此的電話號碼)商量餵食的事,說了足有五分鐘,特別認真。」看來,這些小魚真是牽動幼兒的心了。
我開始比較關注李昂的一舉一動。吃過早飯,小朋友們都去活動區遊戲,往常李昂一定會動作迅速地去自己選擇好的區域遊戲。而今天他沒有,他來到自然角,看了看魚,用手指數了數,然後數了幾粒魚食,撒到魚缸里。又看了一會兒,心滿意足地走了。但是他並沒有去玩,而是去各個活動區找他們組的小朋友,和每個小朋友都說了一句話,說完後,小朋友都點點頭。我問其中一個小朋友李昂對他說了什麼,他說:「李昂告訴我,他給張詩悅打電話了,張詩悅生病了,委託他餵食,他已經餵完了,魚缸里有5條魚,每條魚吃了2粒魚食,一共放了10粒魚食。」李昂做完這些事以後,遊戲活動的時間結束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抱怨沒去活動區玩。他已經把照顧小魚當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來對待了。這樣就使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它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了怎樣養小魚,同時培養了幼兒積極的情感和正確的態度以及責任心。
● 問題出現以後
一天早晨,幼兒像每天一樣到自然角去看他們的小魚朋友。「呀!不好了,小魚死了!」自強大聲喊著。幼兒都跑了過來,宇涵看到是他們組的小魚死了,傷心極了,眼睛裡含著眼淚不知說什麼好。「我們組的魚也有死的了。」格格說。「是呀,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對幼兒說:「為什麼只有第一組和第五組的小魚死了,其他組的小魚都很好呢?」這時幼兒議論起來了。有的說:「是不是他們兩組的魚吃得太多了,就撐死了,小魚不能吃太多!」「我覺得是水太髒了。」「不對,他們一定是換水的時候沒有晾,我聽爺爺說給小魚換的水一定要先晾晾。」聽到幼兒的討論我很高興,因為在他們的討論中融入了很多關於養魚經驗的話題。幼兒發表完自己的想法後都看著我,好像在等我做最後的結論。我對幼兒說:「你們剛才說得都很好,可是魚究竟是怎麼死的,咱們還不清楚。」幼兒都點點頭覺得我說得有道理。為了啟發幼兒,我請幼兒再仔細地觀察、比較一下這兩組和其他組不同的地方。經過觀察,月月發現他們的魚缸不一樣。他們組的魚缸口小,其他組的口大。「瞧!我們組的魚缸口是最大的,因為是長方形的。」張雷說。「口大、口小怎麼了?」默默問。小雨說:「小魚需要氧氣來呼吸,口大氧氣多,口小氧氣少,大家都養的是六條魚,當然口小的魚缸不好養了。」大部分孩子都同意這種說法,但還是不能肯定。我建議他們換個口大的魚缸試一試。
第二天,宇涵帶來了一個長方形的新魚缸,他們組的其他小朋友帶來了小魚,他們一起高興地把小魚放到新魚缸里。幾天下來,他們組的小魚養得可好了,搖頭擺尾地在水裡游著,於是幼兒確信小魚的生存還真是與魚缸口大小有關。
● 共同分享養魚經驗
為了更好地把小魚養好,給小魚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我給幼兒提議:請他們回家通過多種途徑收集一些養魚的經驗,帶到幼兒園來我們大家共同分享。幼兒也想給他們的小魚朋友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看著小魚那快樂的樣子,於是都紛紛去收集經驗,除了問家長,網上、書上查找,還去問了賣魚的人。每個小朋友都用繪畫的方式把養魚經驗畫出來給其他小朋友看,互相講著、看著,然後貼在自然角「養小魚」的背景牆飾上。從這些經驗中,幼兒知道了小魚喜歡什麼樣的水溫,一條小魚吃多少魚食合適,怎麼換水,太陽曬著會使在水裡游的小魚身體的顏色變得更鮮艷……
有了這些好的經驗給幼兒提供支持,他們養魚的興趣更高了,精心照顧著每一條小魚。小魚也好像明白了幼兒的心思,快樂、健康地生活在我們班,成為了幼兒不可缺少的朋友。
北京市曙光幼兒園 翟穎 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