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材料的呈現方式
2024-08-16 10:02:50
作者: 劉占蘭
材料的呈現方式應能有效地構成材料與幼兒的相互作用。
學習總是在學習者內部發生的。在操作和支配材料的過程中,神經上的、肌肉上的和感覺上的刺激,導致幼兒越來越意識到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係。思考和表述使他們把這種動覺的經驗提高到思維的水平。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建立概念的方式。教師把結構好的材料呈現給幼兒,讓他自由地按自己的設想去進行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讓他走上學習科學的道路的一個好辦法,也是使幼兒建立有能力學好的自信心的重要途徑。
材料的呈現方式直接關係到能否引發幼兒的探究活動,能否引導幼兒逐漸發現事物間的各種關係。
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有效的呈現材料的方式的經驗。以下幾種呈現方式可供參考:
1.開放式呈現
幼兒園科學發現區(及科學發現室)的材料、自然角的各種材料都是一種開放性的呈現方式。
以開放的方式呈現的材料幼兒有更大的自由選擇和自主操作的可能性。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興趣,選擇自己喜歡和樂於操作的區域及區域中的各種材料。面對同樣的材料,幼兒的操作、改變、組合方式可能是很不相同的,幼兒所發現和感受到的事物的特點和關係也是不同的。
採用開放性的投放方式,有利於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和意圖操作物體,使幼兒有更多自由發現的機會;也便於教師了解幼兒的原有水平,並提供進一步的引導。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值得注意的是,以開放的方式投放的材料也應該是經過教師仔細研究、斟酌和選擇的,是結構好了的,而不是隨意投放的。教師對幼兒操作各種材料可能出現的情況,如幼兒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可能發現的事物間的關係等都應有充分、明確、清楚的預想,以便在幼兒需要時給予適宜的支持、幫助和引導,使他們能夠實現自己的設想,有更多的發現。
2.主題或任務式呈現
教師常常也會採用一種有「主題」和「任務」的投放材料的做法。
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技術設計和製作活動中,常用有主題的投放材料的方式。例如,做娃娃、做汽車、做火車、做小掛飾等活動,教師要在固定的科學發現區和自然角里的材料之外,按主體材料、輔助材料和主要工具三大類,為幼兒提供完成某一主題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幼兒的探究和操作所需要的材料主要在這些材料範圍內選擇。
教師也可以給幼兒提出某個具體問題或任務,讓幼兒選擇一定範圍內的材料嘗試著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材料分為兩部分:構成問題或任務的材料,和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材料。這些材料能為幼兒解決問題提供暗示和線索。以下是這方面的實例:
實例1 不用手,想辦法把魚缸中的曲別針和小釘子取出來
構成問題或任務的材料:裝有很多水的魚缸,裡面放有曲別針、釘子、石子、小鐵片等。
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材料:小碗、勺子、磁鐵、小棍、繩子、鉤子、撈魚蟲用的小抄子等。
這些材料會引發出幼兒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 用碗和勺子把水弄出來,再把東西倒出來。
● 用磁鐵拴上繩子把裡面的許多東西吸出來。
● 用繩子拴上小鉤子把其中的一些東西釣上來。
● 用勺子往上撈。
● 用小抄子往上撈。
……
實例2 把凍在冰里的玩具取出來
構成問題或任務的材料:若干個幼兒喜歡的被凍在冰里的小玩具。
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材料:剪子、錘子、積木、盤子、小碗等。
這些材料引發出幼兒如下解決問題的方式:
● 用剪子戳冰塊。
● 用錘子砸。
● 用自來水沖(幼兒自己創造性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資源)。
● 用積木砸。
● 在地上摔。
……
實例3 把冰裝入瓶中
構成問題與任務的材料:瓶子和大於瓶口的冰塊若干。
解決問題與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材料:錘子、刨子、鑿子、小鋸、小鐵棍、碗、勺子、酒精燈、熱水(但不至於燙著孩子)、塑膠袋等。這些材料引發出的探究行為是:
● 用錘子砸。
● 用鑿子鑿。
● 把冰放在碗裡,倒上水。
● 用小鋸鋸。
……
3.問題情境式呈現
將材料進行仔細的結構,使其構成一個問題情境呈現在孩子面前,這將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究。例如,「種在石頭、沙子、鋸末和土裡的四盆種子,誰先發芽?誰長得壯?」「我們藉助於磁鐵,從玻璃缸外面能把哪些東西取出來?」等等。
實例 鹽水與清水裡的雞蛋
幼兒看了老師提供的材料說:這個水多,所以它漂著。
教師:你們用什麼辦法搞清楚它呢?
幼兒:這裡多放些水。哇!它還是沉的。
幼兒1:我認為它沉是水涼。
幼兒2:不對。是因為雞蛋重。咱們換個位置試試。
幼兒:我們試過了。看,它們都是在這邊漂著,在那邊沉。
幼兒1:這邊水裡有東西,所以它使雞蛋漂起來。
幼兒2:是糖。
幼兒3:是肥皂粉。
幼兒4:它像是海水,不是肥皂,又沒有泡泡。
教師:有人認為是肥皂水,有人認為是糖,有人認為是海水。我們用什麼辦法把它搞清楚呢?
幼兒5:鹽水比清水更濃。
幼兒很謹慎,不去嘗。但教師提議只呷一小點兒,並做示範來擔保。
幼兒發現:是鹽!
教師:雞蛋為什麼在鹽水裡漂浮,在清水裡卻不呢?
幼兒1:鹽把水變「重」了。
幼兒2:因為鹽使雞蛋漂在水上。
幼兒3:鹽水像海水,因為它裡面有鹽。
幼兒4:鹽水讓雞蛋待在上面。
4.分層呈現
我們鼓勵和支持幼兒自由地探究和發現,努力讓他們體驗人類的科學探究與發現,重演科學的歷史,關鍵是要給幼兒一種處於科學家地位的感覺,給幼兒一種發現和能勝任的感覺。而這種重演是讓他簡約式地重演,讓他們在半小時或稍長的時間裡做到第一個發現者用了許多星期甚至許多年才做到的事。這樣的教育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分層投放材料就是一種有效的「引導」。教師通過不斷地增加和改變材料的投放,提示和「引導」幼兒發現由很不精確到接近精確、從很少到逐漸豐富的知識經驗。
實例1 幼兒自由探究沉浮,教師通過分層提供材料引導
(1)第一層材料,教師為幼兒投放:一盆水、一個軟木塞、一小塊木頭、一顆彈球和一個橡皮泥做的小球。
教師介紹:這裡有一些東西,看看哪些會沉?哪些會漂浮?
幼兒通過操作會發現:重的東西下沉,輕的東西漂浮。
(2)第二層材料,教師又加上一小塊比那個軟木塞和木塊都輕的橡皮泥,還可以加上一隻桌球、一個和桌球同樣大小的泥球、一團揉成拳頭一樣大小的鋁箔、一塊石頭以及一塊切成與石頭同樣大小、一樣形狀的海綿。
幼兒通過操作會發現:同樣大小的東西重的下沉,輕的浮著。
(3)第三層材料,教師為幼兒選擇既會沉又會浮的東西,如海綿、泡沫塑料,開始是浮的,慢慢會沉下去。還需要選擇要它沉就沉,要它浮就浮的東西,如開口的桌球、有蓋子的透明的小瓶子。
幼兒通過操作會發現:裡面有空氣的東西會浮。
實例2 接亮燈泡
(1)第一次投放材料:教師給幼兒每人一節電池、一個燈泡和一根電線。
教師:你們試著找出接亮電燈泡的方法。
幼兒進行充分的嘗試。
在幼兒充分嘗試後,教師發一份預測單,記錄哪一種能接亮,哪一種接不亮。擺出9種連接方式。
預測單成了一份記錄,記載點亮燈泡的各種接法。幼兒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充分嘗試後,歸納出接亮的關係:只要燈泡觸到電池的頂部或底部,電線把燈泡和電池的另一頭連接起來,燈泡就亮了,與電池的位置沒有關係。
(2)第二次投放材料:教師增加了一根電線。
幼兒嘗試著用一節電池和兩根電線點亮燈泡。幼兒可能把兩根線連成一根。
教師可以問: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幼兒會繼續探究,發現其他的連接方法。
(3)第三次投放材料:不出頭的導線或兩頭有塑料絕緣層的電池進行嘗試。
幼兒會發現金屬絲必須露出來,電池兩端的塑料必須去掉使金屬露出來。
(4)第四次投放材料:增加兩節電池。
幼兒會發現電池的多少會改變亮度。
幼兒還會對兩節電池的方向產生新認識。
(5)第五次投放材料:木片、金屬片、塑料片、曲別針、紙片……
幼兒通過探索會發現什麼材料導電,什麼材料不導電。
在幼兒獲得了上述經驗後,讓幼兒觀察電工工具的把手、電線的包皮是什麼材料做的,進而理解導電與安全措施。
實例3 探索磁鐵
(1)第一次,先向幼兒提供磁鐵和鐵釘、曲別針、木棒、紙、布、塑料等物品。
幼兒通過探究和操作,可以直觀地看到和感知到磁鐵能吸住鐵製品,從而認識到磁鐵的基本特性。
(2)第二次,為幼兒增加一些像鐵但不是鐵的發亮的物品。
幼兒逐漸嘗試著用磁鐵鑑別和判斷鐵製品與非鐵製品。
(3)第三次,提供條形磁鐵。
在幼兒感知了磁鐵的基本特性後,通過探究和操作條形磁鐵,幼兒會發現磁鐵有兩極,有相吸、相斥的特性。
(4)第四次,提供硬紙板、玻璃板等材料,安有鐵釘或曲別針的小人或各種物品的圖片,裡面裝有各種小的鐵製品的各種玻璃或塑料容器。
幼兒通過操作會發現磁鐵可以不直接接觸這些物體而能使它們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