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兒認識事物的思維特點
2024-08-16 09:59:46
作者: 劉占蘭
維果茨基和皮亞傑兩位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為我們了解和認識幼兒的思維水平和發展階段的特點提供了依據。他們認為,兒童在學齡前就開始了思維活動。維果茨基認為在學前階段中思維活動是兼容並蓄的,而皮亞傑則認為是自我中心的。他們用了不同的名詞,但認為思維活動在發生的時間上是相似的。兩位學者都認為充分發展概念思維只有在青春期才是完全可能的,而決不是在這時期之前。
根據皮亞傑的觀點,幼兒期的思維處於兩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直覺階段。[21]
3~4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還不能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完全分開。他以為外部世界的事情是對著他來的,甚至就是為了他才發生的。孩子會以為月亮跟著他走——他居然能使月亮移動!
自我中心階段的另一表現是:兒童認為他對事物的認識是絕對的。如果他的知覺發生了變化,他會認為是因為事物起了變化,或者是已換了另外一事物。他從前門進屋看到的家跟他從後門進屋看到的家不一樣,他會認為是因為屋子起了變化,甚至會認為是換了間屋子,而不認為他只是換了一個角度或方向來看同一間屋子。由於對同一現象從多方面的接觸和感覺,把這些結果綜合起來才產生了概念。可見,這樣的概念在幼兒期是無法形成的。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要在兒童對同一件事物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性經歷之後,他才能明白那原來是同一件東西,只是他觀察的角度變了。
在這個階段,兒童的認識一次不能包括雙重關係,比如南瓜決不能同時又是南瓜又是瓜果。
孩子在5~7歲處於直覺思維階段。這個階段仍有自我中心階段的某些特徵,兒童仍然一次只注意一個特徵或一個變量。不同的是,直覺是與所感知的現象相聯繫的,而不是和個人的感覺相聯繫。
但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同時考慮到高度和寬度(如同樣多的液體放在粗細、高矮不同的瓶子裡,孩子會認為高瓶子裡的液體多)、數量和空間位置(如兩排同樣多的扣子排列的疏密不同,孩子會認為排列稀的一排扣子多),也還不能很好地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問題。
根據維果茨基的理論,幼兒的思維主要處於混合思維和複合思維階段。[22]
1.混合思維
通過同時性的感覺把偶然的事件聯繫起來稱之為混合思維。我們同時感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在思考中把它們聯繫起來。它們之間可能既沒有邏輯上的聯繫,也沒有功能上的關係,但它們在我們的感覺上有著同時出現的關係。
一個孩子坐在汽車後排的座位上,他看見前面風擋玻璃上的刮水器在來回擺動,也看見父親正握著方向盤。方向盤——刮水器。這個孩子會想:是什麼使刮水器動的呢?——是父親握著方向盤使它動的。一會兒,刮水器停了,可是父親的手仍然在方向盤上。這個孩子又會想:這時父親肯定沒有握住方向盤,所以刮水器不動了。
混合思維是思維的第一步,這是幼兒試圖解釋他們周圍世界的那種反射式思維的主要方式。
2.複合思維
比混合思維高級的是複合思維。複合思維也是以感覺為基礎的,但它是基於感知到的外在的相似之處的。一方面,事物因為其大小、顏色或形狀相同而被聯繫起來。可以根據一個或幾個共同的特徵把它們分在一個組裡;另一方面,各種事物因為有類似的功能而被分在一個組裡:刀、叉、勺為一組;自行車、小汽車、公共汽車、火車為另一組。
複合思維是一種易變性的思維。有時候,隨著某組內事物的增加,把它們聯繫起來的共同的特徵會改變:一件襯衣和一隻襪子被聯繫到一起,因為它們都是藍色的;然後加進了一隻皮鞋,因為皮鞋和襪子都是穿在腳上的;然後又加進一隻錢包,因為錢包和皮鞋一樣是用皮革做的,等等,這叫做「鏈式複合思維」。
皮亞傑與維果茨基思維發展階段的比較
兩位學者關於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的理論為我們了解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提供了基本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