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生活方式解析

一、家庭生活方式解析

2024-08-15 17:55:43 作者: 王乃正 王冬蘭等

  (一)家庭生活方式的含義及其對個體社會化的影響

  趙忠心在所著的《家庭教育學》一書中指出,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家庭中的各種生活活動的典型形式。它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指的是人們在一定的物質生產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意識影響下在家庭生活方面的行為方式,如勞動方式、消費方式、交往方式、文化娛樂方式、家務勞動方式等。[2]學者王芳認為,儘管研究者對它的含義以及在教育範圍內的合理定位還存在著諸多爭議,但卻十分默契地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家庭生活方式對兒童的社會化進程存在著人們難以預料的影響。[3]而鄭忠梅則認為,家庭生活方式的性質、狀況和機制又深刻地凸顯著人類主體整體式的價值底蘊,它的每一要素都與人的社會化緊密關聯。[4]

  繆建東在其所著的《家庭教育社會學》一書中指出,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的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人類生活的全球化趨勢和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使我國現階段的家庭生活方式呈現出一種多元化和複雜化的局面,崇尚文明的、健康的、科學的生活方式是當今社會我國家庭生活的主流,人們越來越注重提高生活質量,家庭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新的變化,顯示出以下特徵:生活方式呈現全球化與民族化特點;更加注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強調健康第一的生活觀;生態型生活方式得以確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家庭走向復興;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力漸趨式微;家庭生活方式面臨諸多危困。[5]這些變化對兒童的成長構成了重要的影響。

  

  朱力等人在《社會學原理》一書中指出,人的「社會化」有兩方面的含義:從個人來說,是將社會的文化規範內化並形成獨特的個性的過程;從社會來說,就是將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人教化,培養成為一個有文化的社會人的過程。[6]王芳指出,家庭是人開始「社會化」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生活方式對兒童社會化進程的影響,也必然會在這兩個維度上產生作用。那麼,家庭生活方式是如何影響兒童的?家庭生活方式又將當前社會中的什麼文化、價值、規範折射給了兒童,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人?[7]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也是我們下面將要討論的問題。

  (二)家庭生活方式在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中的價值

  1.促進學前兒童個性的形成

  王芳在自己的文章中還提出,內在機制探尋社會心理學從個體發展的微觀心理視角來審視兒童的社會化,揭示了個體成長與家庭生活方式的關係。概括來說,兒童接受家庭生活方式影響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模仿。模仿是個人受非控制的社會刺激引起的一種行為,是再現他人的外部特徵和行為方式。模仿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但都不是通過外界的命令而強制發生的,具有非控制性。幼兒自出生之日起,就在感官上接受著父母和家庭成員的多重信號刺激。他們往往將父母的行為看作自己動作的范型。[8]朱力等學者指出,幾乎每一種社會化理論都指出小孩成長的最初階段總有一段是模仿他人的行動。這種模仿對象只有少數幾個重要人物,主要是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親人,還有幼兒園的老師和小夥伴。[9]王芳的文章也提到,「有其父,必有其子」指的就是家庭的這種直接模仿。[10]二是主體選擇。包括王芳及繆建東都認為,主體選擇兒童是發展中的主體。儘管在知識、經驗、行為能力上還不成熟和不完善,但他們和父母一樣,是一個具有獨特思想感情、興趣愛好、內部評價系統的個體。這一點決定了他們在接受來自家庭生活方式的影響時,絕不是被動、消極、全盤地吸收,而是在認同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作出反應、行動。符號互動論對此給出了有力的說明。它強調,日常生活的特徵在於相互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主體間的行動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互動過程不是行動者的主觀投射,而是對另一主體的多種回應所作的溝通、協商與理解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儘管家庭生活方式可以持續不斷、全方位地對孩子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能否變成現實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還離不開孩子認知圖式的匹配和自身選擇。[11]

  2.發展學前兒童的交往能力

  邱莉認為,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孩子從小具備合群、開朗、自信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同伴交往是孩子成為社會人的必經之路,而社會交往是他們不可缺少的人際交往方式。通過交往,他們才能與他人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使自己的行為、思想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從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康的心理。[12]

  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對學前兒童交往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首先,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的交往狀態,這種狀態往往有利於學前兒童交往能力的增強。其次,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要求的是一種開放的生活狀態,這種開放的生活狀態追求同伴間的交往、親子間的交流,在各種交往和交流的過程中,學前兒童的交往能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完善。

  3.幫助學前兒童形成科學的家庭生活方式

  從大教學觀和大課程觀的角度來看,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因為在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學前兒童與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總是處於互動的狀態之中。每個家庭成員都在有意或者無意地影響著他人,而且更多地是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著其他成員,他們之間的交流是多角度的、多維度的。所謂科學的家庭生活方式,應當是起居有規律,飲食定時、健康,家人有經常鍛鍊的良好習慣等,只有在這種科學的家庭生活方式下,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才能自然而然地進行。家庭生活方式作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無形中會對孩子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科學的家庭生活方式。

  大量研究已經證實,由於個體在家庭中生活,長期受到家庭環境的薰染,其性格和習慣往往會打上家庭生活方式的烙印。因此,家庭生活方式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在個體身心發展、成長進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