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前兒童的理財教育
2024-08-15 17:55:36
作者: 王乃正 王冬蘭等
儘管家庭經濟狀況有好有壞,家庭收入有高有低,但無論是富裕家庭還是清貧家庭,都應面對現實,對學前兒童進行理財教育,使家庭經濟狀況真正成為有利於學前兒童成長的因素。
(一)富裕家庭的理財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不少富裕家庭,一些父母過於看重金錢的作用,使孩子在充滿金錢和物慾的家庭環境中受到扭曲的金錢教育,表現出不良品性,令有著良好初衷的父母深感憂慮。
1.幫助孩子學會合理花錢
明智的父母絕不會讓孩子把家庭的財富作為自己炫耀的資本。比如,美國的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10億美元財產的大富翁,但給其子女的零用錢卻少得「可憐」,且要求嚴格。他家帳本扉頁上印著對孩子零用錢的規定:7~8歲每周30美分;11~12歲每周1美元;12歲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錢每周發放一次,要求子女們事先作出預算並記清每一筆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領錢時交父親檢查。帳目清楚,用途正當,下周增發5美分;反之減少。這樣,不僅避免了孩子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優越感,也給了他們和普通家庭孩子同樣的接受理財教育的機會。
2.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奮鬥史
即使是富裕家庭,也鮮有一夜暴富的,許多父母乃至祖輩都經歷了創業初期的艱難困苦。一個已有百萬家產的房地產開發商對花錢如流水的兒子無可奈何:「我是從泥瓦匠干起的,我付出的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像他這樣只花不掙,早晚會傾家蕩產。」其實,這位父親大可坦然告訴孩子自己的過去,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經歷時常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奮鬥觀,明白勞動創造財富、奮鬥鑄就輝煌,這樣的父親,更會成為孩子做人的楷模。
3.做孩子勤儉持家的榜樣
生活節儉在富裕家庭似乎很難做到,這關鍵在於父母的價值觀念和言行表率。一位記者報導過,參加在上海舉辦的全球《財富》論壇的IT業巨頭,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西裝革履、高貴奢華,而是身著T恤、極其隨便的普通人打扮,導致記者追逐了半天,採訪到的卻是一名總裁的隨從。也就是說,儘管擁有財富,未必一定表現出來。父母完全可以錦衣夜行,並以日常生活中的精打細算教育孩子。
4.讓孩子脫離富有的環境
與我國一些富裕家庭讓孩子上貴族學校截然相反,在發達國家,有不少富裕家庭是讓孩子感受普通平民的生活。英國女王的長孫威廉一出生,就被冊封為英國歷史上第42位王位繼承人。為此,威廉必須接受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他制訂的「特殊」培訓。威廉10歲時就放棄了豪華的宮廷生活,去學校住宿就讀,每隔3周才回家一次,一學期只有9英鎊的零花錢。據說,他幼年時使用的嬰兒車還是30多年前父親用過的那一輛,玩具也是父親當年玩過的木頭玩具,節日禮物均為廉價物品。英國皇室為培養合格的接班人所做的這一切,值得我們深思。
(二)清貧家庭的理財教育
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更需要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使孩子了解家庭狀況,承擔作為家庭一員應承擔的責任。
1.讓孩子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適當分擔父母的憂愁
當父母為家庭生計而發愁的時候,稍微有心的孩子是能感覺得到的。孩子問起經濟狀況及家庭收入時,家長原則上不要對孩子說謊,而且有必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艱辛,並適當分擔父母的憂愁。有一位母親下崗後賣報紙,一個星期天,她動員念初中的女兒跟她一同去。孩子很勉強地答應後,隨著母親走街串巷、吆喝不停,一天下來腰酸背疼,連飯都不想吃了。母親趁機說:「掙錢不容易吧,可得懂得珍惜啊!」並教育孩子懂得要使生活過得更好,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將來更要自食其力。這時,女兒第一次和母親有了同樣的感受。有的父母恥於和孩子談錢,有的甚至礙於情面,「打腫臉充胖子」,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吃好穿好、兜里有錢。其實家長大可不必這樣做,實事求是就好。
2.教孩子量入為出,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
由於經濟狀況不好,父母更有必要教育孩子把有限的錢用在「刀刃」上。美國著名喜劇演員戴維·布瑞納中學畢業時,父親送給他一枚硬幣作為禮物,並囑咐孩子:用這枚硬幣買一張報紙,一字不漏地讀一遍,然後翻到GG欄,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去闖一闖。當取得很大成功的戴維·布瑞納回首往事時,認為那枚硬幣是父親送給他「最好的禮物」。
學前兒童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極強。當今社會金錢往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孩子們會很自然地認識它、了解它、接受它。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們就只會看到金錢交易的表面作用,習得容易放縱的物質欲求。所以,我們為孩子傳授認識金錢、使用金錢的基本知識,讓他們學會節儉、學會理財,會使孩子少受一些當下不良風氣的影響,多一點將來立足社會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