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二、家庭經濟狀況對的影響

二、家庭經濟狀況對的影響

2024-08-15 17:55:29 作者: 王乃正 王冬蘭等

  儘管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家庭教育能否成功的絕對因素,但也是重要影響因素。這樣的影響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經濟狀況對家庭教育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家長如何對待、支配家庭經濟收入。具體來說,家庭經濟狀況會在以下三個方面影響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經濟狀況對學前兒童生活環境的影響

  家庭經濟狀況主要影響學前兒童家庭生活的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

  1.家庭經濟狀況影響學前兒童生活的物質環境

  首先,家庭的經濟狀況影響家長對孩子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及學前兒童的成長發育狀況。

  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在孩子未出世時已為孩子做好了良好的物質準備。比如,孕婦能得到合理的營養膳食,有科學的鍛鍊機會,能在正規的、設備良好的醫院生孩子,孩子出生後有嬰兒床、有獨立的房間,家庭有足夠的資金為孩子請受過專業培訓的保姆等,這些都會對母嬰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另據調查,經濟狀況較好、收入較高的家庭,一般比較注重給孩子提供更為合理的營養,注意飲食的搭配和平衡;而收入較低的家庭則更多關注孩子是否能夠吃飽,對食品的營養與搭配等關注較少。如在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中,孩子一般每天都能吃到幾種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肉、蛋、奶類,而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孩子所需的蛋白質來源不足或來源單一;收入較高的家庭能夠為孩子提供新鮮的果蔬、海產品等,家長關心的是孩子攝取的食物能否有利於其生長發育,而收入較低家庭一般沒有精力和條件關注這些。

  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還特別重視孩子的健康鍛鍊,這些家庭自孩子出生後就著力為孩子多方面的鍛鍊創造機會。比如,請受過專業訓練的嬰兒撫慰師為嬰兒做撫慰操,帶嬰兒到專門機構進行新生兒游泳訓練,為嬰兒設計有利於身心發展的遊戲等。而這些鍛鍊對於經濟狀況不好的家庭來說是難以做到的。

  其次,家庭經濟狀況與學前兒童擁有的文化資源密切相關。

  收入較好的家庭一般會經常給孩子買圖書、玩具、兒童音像資料等啟蒙用品,為孩子進行各種手工操作活動提供必要的工具材料,如畫筆、紙張、橡皮泥等,而且不少家庭都為孩子設置了專門的閱讀或活動場所,為孩子探索學習和玩耍營造了良好的空間,有的家庭甚至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才能而購買如鋼琴等相對昂貴的樂器。相比之下,經濟收入較低的家庭在這些方面存在較明顯的差距。儘管那些經濟不寬裕的家長也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但限於家庭的實際經濟條件,他們為孩子購買的圖書量明顯要少,可供孩子動手操作的玩具和材料(如積木等開發智力的玩具)也比較欠缺。因此,總的來說,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中,孩子擁有的文化資源要少許多,從某種角度說,這的確制約了孩子的發展,特別是孩子動手操作能力的習得、藝術才能的進一步發展等。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2.家庭經濟狀況影響學前兒童生活的精神環境

  首先,家庭經濟狀況影響家長與學前兒童交流的時間與質量。

  收入較好的家庭,父母一般來說都有比較穩定的工作,有相對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也有較充足的時間休息。這樣的工作性質,既有利於父母合理調節體力和精力,使身心處於良好狀態,又有利於父母調整併合理安排自己的業餘時間,有精力和時間與孩子相處交流、陪伴玩耍,從而保證了父母跟孩子有較密切的接觸機會,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精神環境,使孩子能夠輕鬆、愉快地玩耍與學習,這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是十分必要的。而收入較低的家庭,父母為了增加收入,不得不經常性地加班工作。這樣的工作方式,一方面使家長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減少;另一方面由於家長的身心常常處於疲憊狀態,下班後不僅沒有精力耐心地跟孩子聊天、玩耍,反而由於身心疲憊而對孩子態度冷淡,或是限制孩子的活動自由,甚至對孩子主動與父母親近的行為粗暴地制止或打斷等。家長的冷漠、煩躁情緒可能給孩子心理造成較大的壓力,導致孩子在父母面前變得謹小慎微。

  其次,家庭經濟狀況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進而影響學前兒童生活的精神環境。

  家庭經濟收入水平較高,來源較穩定,家庭成員之間因經濟問題而發生的矛盾和衝突相對較少,家庭成員關係融洽,孩子能生活在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反之,家庭經濟收入水平較低,來源不穩定,家庭成員之間因經濟問題而發生矛盾和衝突的可能性增加,導致家庭成員關係緊張,甚至可能造成家庭崩潰,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良好精神生活環境則更無從談起。

  (二)家庭經濟狀況對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

  家庭經濟狀況對學前兒童的認知發展有較大影響,主要表現在家長對待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態度及指導方式上。

  1.家長對待孩子認知發展的態度

  調查發現,在城市中經濟收入較好的家庭,一般除了重視孩子的知識學習、智力開發以外,還普遍關注孩子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培養,會購買能夠引起孩子興趣的圖書和可開發孩子智力的玩具,如孩子喜歡的遊戲與迷宮書籍、益智拼圖、積木等;關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情況、在幼兒園的學習態度及表現、性格是否活潑開朗等。相對來說,經濟收入較低的家庭更關注孩子知識的掌握,對孩子識字或算術等方面的技能尤為重視,而較少關注孩子其他方面能力、情感與態度的培養。

  2.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指導方式

  為了更好地促進孩子成長,高收入家長往往會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採用較科學的教育方法,如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玩遊戲,經常與孩子交流以了解其需求,幫助孩子選擇適合的圖書和電視節目等,對於孩子的問題能及時給予客觀回答和正確引導,並以積極鼓勵的語言給孩子以信心。收入低的家長有時對孩子的學習也很關注,但為孩子學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較少,很少陪孩子看書或遊戲,教育方法也常是要求死記硬背。對城市和農村學前家庭教育的調查分析表明,城市中收入較穩定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特點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能較為客觀地看待,並能給予適當指導;而農村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孩子識字量的多少,而很少給孩子講故事,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夠重視,給予的其他指導少且方式簡單,主觀性較強。

  (三)家庭經濟狀況對學前兒童綜合素質發展的影響

  總體來看,隨著人們對學前兒童認識的加深,家庭中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也趨向科學合理,更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全面發展的素質培養。但收入不同的家庭在對待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上也存在差異。

  1.家庭經濟狀況影響學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及良好性格的形成

  根據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家長的觀察與調查發現,收入高的家長中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孩子與同伴的交往情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的情感更受到他們的關注,他們希望孩子能從學習和生活中體驗快樂。比如,是否能在幼兒園與其他孩子和睦相處,是否能經常與同伴一起玩耍,是否經常與同伴發生矛盾衝突,是否能專心聽講等。他們會通過向幼兒園教師、孩子同伴或孩子本人詢問,來詳細了解孩子的情況。當明白問題後,他們會主動與教師聯繫,使家庭和幼兒園密切配合,一起採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孩子多與同伴接觸,多參加集體活動,以促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良好發展。而低收入的家長則更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營養,對於孩子的交往和態度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夠。

  2.家庭經濟狀況影響家長對孩子心理需求的關注

  高收入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孩子的情緒是積極愉快還是悶悶不樂,並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有效方法來疏導。如有的家庭中,母親辭職後作為全職媽媽,不僅經常與孩子交流,更能夠及時體察到孩子情緒的變化,並及時給予引導,使孩子保持愉悅與穩定的情緒。而低收入家長由於忙於生計,可能常常無暇顧及孩子的心理需要,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親子溝通內容貧乏,方式簡單,進而影響到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3.家庭經濟狀況影響學前兒童技能學習的程度

  收入較好的家庭日益關注孩子技能的學習,許多家庭都創造條件讓孩子學習音樂、舞蹈、書法等技能,為孩子購買鋼琴或報興趣班等。收入較低的家庭對孩子技能學習的重視程度也有增強趨勢,但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資源較匱乏,孩子學習各種技能的機會較少。一般說來,學習藝術技能能夠促進學前兒童潛能的開發,但切記物極必反,當前許多家庭的藝術技能教育已走向了極端,給孩子造成了較大的身心負擔。相對來說,低收入家庭中的孩子這方面的壓力要小得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