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優勢和局限
2024-08-15 17:52:06
作者: 王乃正 王冬蘭等
(一)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優勢
1.早期性更突出
常規情況下,接受託幼機構系統教育的兒童,最早也得從一歲多開始。此前,兒童已在家庭中接受了至少一年多的各種影響和教育,因此說家庭對學前兒童的教育和影響要早得多。這種早期性最大的優勢在於,家長能夠從胎兒時起就有意識地對其進行有效的影響,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時間就可以開始對其進行早期教育。從現代心理學角度看,嬰兒剛剛出生時就對其進行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其智力,對其今後的發展極為有利。
2.針對性更強
與托幼機構中一位教師面對十幾個到幾十個幼兒相比,在家庭里,一般是幾個成人面對一個孩子,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了解就會更全面、更深入,因此在實施教育時也更有針對性。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要求一位教師了解全班所有兒童的所有情況,似乎不太現實,我們有時只能要求教師大體上了解。但對從孩子出生起就看著其成長的家長而言,是有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孩子的,這對教育是有利的。
3.及時性更明顯
由於孩子經常在自己身邊,一旦孩子發生問題,家長能夠在第一時間出現,或者引導孩子自己解決,或者幫助他們尋找解決的方法等。無論孩子是表現出突出的優點還是表現出不良的問題,家長都能夠及時發現並採取一定方法進行處理。
4.教育方法更加靈活
如果家長能夠懂得一些學前兒童心理學和學前兒童教育學方面的知識,那麼他就可以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針對性地對兒童實施有效的早期教育,採用的教育方法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靈活地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效果更理想。
5.家長在學前兒童面前更具權威性
這也是由學前兒童的特點決定的。因為一般孩子從出生起就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在朝夕相處中,孩子對父母的所作所為有一種絕對信任的感覺,這種絕對信任大約能夠保持到孩子讀小學。如果家長從孩子出生起就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能夠自覺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那麼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就掌握了相當的主動權,家長的話孩子會聽,家長的教導孩子信服,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有著相當的權威。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局限
1.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更容易感情用事
家長的感情用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總感覺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對孩子的「愛」,使部分家長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失去了理性,看到的都是自己孩子的好,看不到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或者不良的行為,哪怕是別人善意地提醒了,仍然感覺不到。二是與前一種家長完全相反,總感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勢和長處,看見的總是自己孩子的不足。如此一來,在教育孩子時,家長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去比別人孩子的優點,無論怎麼看都覺得自己孩子有問題,對孩子不滿。三是家長的情緒過於急躁,缺乏足夠的耐心,動輒或打或罵,特別情緒化。甚至有時不一定是孩子的錯,只是因為家長自己的情緒不好就轉嫁到孩子身上,訓斥孩子。
相關資料
吃飯掉飯粒被父打死
僅僅因為6歲的孩子小勇吃飯掉了飯粒,吉林前郭縣男子劉某就勃然大怒,用棍棒「教育」他。結果第二天,小勇就因傷不幸死亡。目前,劉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據劉某交代,1月13日晚8時許,他和小勇在家吃飯。其間,小勇吃飯時掉了些飯粒,劉某當時心情不好,對小勇大聲訓斥說:「讓你淘氣不好好吃飯,我打死你!」說著劉某真的抄起爐子旁一根木棒,就在小勇頭上打了兩下。小勇當時老實了,繼續吃飯。可是看到小勇嫌飯熱用涼水泡飯,劉某又生氣了。他也沒說涼水不衛生對身體不好之類的道理,直接抄起木棒又對小勇的頭部打了3下,打得小勇頭破血流。然後劉某又拿起一把無把有鏽的破菜刀,對著小勇的脖子比劃,同時說:「讓你長長記性。」隨後,劉某看小勇快暈倒了,就將孩子抱到了炕上。幫小勇擦乾血跡後,劉某就陪著小勇一起睡覺了。第二天,劉某一覺醒來,發現孩子已經不幸死亡,永遠不會再醒了。為了逃避法律懲罰,劉某沒有報警,也沒有通知家人孩子的死訊,只想將屍體悄悄掩埋。他沒料到民警會找上門來,現在對自己的行為悔恨不已。
改編自:韓冰.六齡童吃飯掉飯粒被父親用棍棒打死.城市資訊報,2009-01-18
2.家長對孩子進行的教育更加封閉
大部分家長都懂得在孩子出生之前到書店去買一些有關早期教育的書籍,但當孩子出生後,家長往往按照自己對早期教育的理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很難聽進他人的意見或者建議。再加上現在城市裡人們的生活都是相對封閉的,鄰里之間也很少往來,致使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也相對比較封閉。
3.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能更主觀性
家長在對學前兒童實施教育時,容易出現主觀性。這是因為相當一部分家長總是將自己的愛好、興趣、志向等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年輕時未能實現的願望能在孩子身上得以實現。而且部分家長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試圖把自己的意願凌駕於孩子之上,即家長在進行早期教育時,無論是方法還是內容都帶有較強的個人色彩,這樣做的後果是,家長可能很少考慮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個性特點、性格特點等因素,導致早期教育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