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實屬無意

2024-08-14 22:15:36 作者: 劉湘梅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2歲前孩子的「破壞」行為,基本上屬於「無意破壞」。因為他們手眼腦協調能力發展不完全,分析判斷能力也比較欠缺,對時間、空間距離、物體重量體積等估計不準確,探索行為變成「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隨著自我控制能力增強,孩子開始出現一些「有意破壞」的行為。但破壞行為往往也是孩子迸發智慧火花,促進他更好地從環境中學習的原動力。如果我們禁止孩子的一切「破壞」行為,就是在扼殺他的學習和探索精神。

  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對熊壯壯扔的鋪天蓋地的玩具進行一次清理和分類「戰鬥」。我無法要求熊壯壯一次只拿一個玩具,因為他玩的時候幾乎需要一個玩具團隊才能滿足各種需求:變形金剛要展開正邪大戰,至少需要兩個金剛;戰鬥不能沒有兵器,於是,那些雞零狗碎的小刀小槍被一一翻出;打完仗要回基地,積木和拼插玩具是少不了的……

  他的小腦瓜里會有一個遊戲主題,而且隨著遊戲的進展不斷有新點子、新方案,這些都決定了每次所需玩具的數量和種類。

  

  而對於我來說,便是永遠收拾不利落的家。所謂「不破不立」,就是這個道理吧。「破壞」的本領絕對是天性使然,沒有半點惡意。所以,當你對他呵斥的時候,他還很不解:「媽媽為什麼要生氣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