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源於好奇

2024-08-14 22:15:32 作者: 劉湘梅

  孩子的頭腦中充滿了新奇的念頭,他們一旦對某件物品產生好奇,那麼,這件物品就「杯具」了。

  熊壯壯從小就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即使有些安全隱患,只要我還能保護,就由著他去折騰。七八個月的時候他就知道,只要把一張圓圓的光碟放進那個「方盒子」里,美妙的音樂就出來了。他無數次試圖去親手動動那個「方盒子」,但不是被抱走,就是被其他事吸引過去。1歲以後,他能自己走路了,家裡的各個角落都逃不過他的「檢閱」。有一天,他獨自待在房間裡靜得出奇,半天沒有動靜。我有點兒惴惴不安地走進去——「破壞王」坐在地上,一張一張把光碟往「方盒子」里塞,塞不進去就使勁,要麼亂按上面的「小豆豆」……我衝過去,發現根本開不了倉,只好生摳開,裡面兩張光碟疊放著!其實每張盤都經歷了被摔、打、拍、磨、滾等種種「磨難」。我實在不忍心看下去,想直接教給他正確地播放程序,被他無情拒絕。最後,在把音響徹底整壞之前,他終於自己放出了音樂。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當熊壯壯又把目標瞄向客廳里的影碟機時,我發現,「破壞王」的水平有了質的提高,他摸索了一會兒,就找到了開倉的按鍵。兩三天後,他能隨心所欲地開倉、關倉,把光碟放進去、拿出來,並且繼續未完成的實驗,把兩張,甚至三張盤嘗試著同時放進去。影碟機的下場也可想而知了。

  等到「破壞王」自認為弄明白了光碟和機器之間的關係之後,他的「破壞」活動自動停止。孩子還會在失敗中總結教訓,經過摸索他會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規律和法則,不需要「破壞」也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後來,為了配合幼兒園的英語教學又買了可以播放磁帶的新音響,熊壯壯看我操作了幾遍就完全可以自己放磁帶、放CD了,他在「實踐」中領悟,觀察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孩子對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就是這樣毫不猶豫地付諸「破壞」行動,以這種「童話式」的研究行為來探究新鮮事物,滿足好奇的天性。況且,孩子感興趣的首先是遊戲本身,因為關注的重心不一樣,他們往往忽視了遊戲本身之外的其他事物,破壞行為就這樣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