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兒童生理問題諮詢> 兒童並非真多動,只是標準有不同——談談兒童多動症的判斷問題

兒童並非真多動,只是標準有不同——談談兒童多動症的判斷問題

2024-08-14 22:00:12 作者: 錢志亮

  多動症又叫多動綜合徵,是一種常見於兒童期的行為障礙,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以多動為主的行為問題、注意障礙,還可能有好衝動、易激惹等表現。

  人類在沒有普及教育之前是沒有必要從3歲開始就走進教室受如此多的清規戒律約束的,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再由玩自然地過渡到勞動,再多動的孩子也不易被發現,而且即便是多動症也沒關係,因為無須被限定,甚至越是多動大人越高興——活潑可愛。說來也是笑話,筆者自己至今沒拿到幼兒園的畢業證書,小時候玩夠了才上的學,一上學就規規矩矩不玩了。近代化的結果就是產生了現代教育,兒童在解除了「童工」枷鎖的同時又被戴上了另一類枷鎖——靜坐在教室里學習。於是,人們觀察到了兒童多動的行為問題。1854年,Hoffmann用多動綜合徵為此命名。1947年,Strauss發現該病與腦損傷有關,於是將其命名為腦損傷綜合徵。1949年,Gesell發現該病損傷只是輕微的,於是將其改名為輕微腦損傷綜合徵。1966年,Clements指出該病是由腦功能輕微失調所致。1977年,國際上將其命名為兒童期多動綜合徵。1980年,美國將其命名為注意缺陷障礙,1987年改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1990年,國際疾病分類組織將其統一命名為多動障礙。我國慣稱為多動症。

  多動症起病較早,但發現較晚。家長多以為自己的孩子活潑,上幼兒園之後有了其他孩子作參照,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活動要多。但由於幼兒園教育的非正規性、教學的遊戲活動性和自由發展性,多動症兒童仍較少被注意到。絕大多數多動症兒童到學齡時才被老師注意到,因為從小學開始比較強調組織性和紀律性,兒童所受的約束要明顯多於幼兒園,多動症兒童較難適應四十分鐘的學習和那麼多的規矩,多動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目前,追蹤研究表明,2/3的多動症兒童隨著青春期發育其多動現象會逐漸消失,1/3的兒童會繼續保持;而且,多動症一般會遺傳。

  什麼樣的兒童屬於多動症兒童呢?概括而言,多動症的最主要臨床表現是活動過多與注意障礙。還有一些其他常見症狀雖不能作為診斷依據,但對於診斷本症有一定幫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