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二、職業生涯發展理論

二、職業生涯發展理論

2024-08-14 21:19:08 作者: 赫崇飛

  職業生涯規劃領域的專家們針對職業生涯發展階段提出了一系列理論,這裡我們介紹舒伯的終身職業生涯發展理論。

  舒伯(Super)是美國另一位有代表性的職業學家。他認為從人的終身發展的角度出發,可以根據年齡將每個人生階段與職業發展相配合,且每個階段各有其自己的發展任務。他把人的職業發展劃分為五個大的階段。

  20世紀50年代起,舒伯以新的方式對生涯發展進行思考,提出了生涯彩虹理論。該理論很好地概括了人的一生的職業發展歷程,認為職業發展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除了職業角色外,個人在生活中還扮演著其他角色,有孩子、學生、休閒者、公民、持家者、配偶或伴侶、退休者、父母或祖父母。他把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與衰退五個主要階段。

  (1)成長階段。

  

  由出生至14歲,該階段孩童開始發展自我概念,開始以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且經過對現實世界不斷地嘗試,修飾他自己的角色。

  這個階段發展的任務是:發展自我形象,發展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並了解工作的意義。這個階段共包括三個時期:

  一是幻想期(4~10歲),它以「需要」為主要考慮因素,在這個時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

  二是興趣期(11~12歲),它以「喜好」為主要考慮因素,喜好是個體抱負與活動的主要決定因素;

  三是能力期(13~14歲):它以「能力」為主要考慮因素,能力逐漸具有重要作用。

  (2)探索階段。

  由15~24歲,該階段的青少年,通過學校的活動、社團休閒活動、打零工等機會,對自我能力及角色、職業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選擇職業時有較大彈性。

  這個階段發展的任務是:使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定化並實現職業偏好。這階段共包括三個時期:

  一是試探期(15~17歲),考慮需要、興趣、能力及機會,作暫時的決定,並在幻想、討論、課業及工作中加以嘗試;

  二是過渡期(18~21歲),進入就業市場或專業訓練,更重視現實,並力圖實現自我觀念,將一般性的選擇轉為特定的選擇;

  三是試驗並稍作承諾期(22~24歲),生涯初步確定並試驗其成為長期職業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適合則可能再經歷上述各時期以確定方向。

  (3)建立階段。

  由25~44歲,由於經過上一階段的嘗試,合適者會謀求變遷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該階段較能確定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屬於自己的「位子」,並在31~40歲,開始考慮如何保住這個「位子」,並固定下來。這個階段發展的任務是統整、穩固並求上進。

  這個階段細分又可包括兩個時期:

  一是試驗-承諾穩定期(25~30歲),個體尋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變動而尚未感到滿意;

  二是建立期(31~44歲),個體致力於工作上的穩固,大部分人處於最具創意時期,由於資深往往業績優良。

  (4)維持階段。

  由45~65歲,個體仍希望繼續維持屬於他的工作「位子」,同時會面對新的人員的挑戰。這一階段發展的任務是維持既有成就與地位。

  (5)衰退階段。

  65歲以上,由於生理及心理機能日漸衰退,個體不得不面對現實,從積極參與到隱退。這一階段往往注重發展新的角色,尋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滿足需求。

  在上述舒伯的生涯發展階段中,每一階段都有一些特定的發展任務需要完成,每一階段都須達到一定的發展水準或成就水準,而且前一階段發展任務的達成與否關係到後一階段的發展。

  在以後的研究歲月中,舒伯對發展任務的看法又向前跨了一步。他認為在人一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中,各個階段同樣要面對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的問題,因而形成「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的循環(見圖1-3)。

  圖1-3 循環式發展任務

  通過生涯發展理論,個體可以清楚看到自己處於生涯發展的哪個階段,因此,大學生在這一階段一定要對自己進行充分探索,同時積累足夠的社會實踐經驗,才能在畢業時能順利實現與職業的合理匹配。

  例如,一個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必須適應新的角色與學習環境,經過「成長」和「探索」,一旦「建立」了較固定的適應模式,同時「維持」了大學學習生活之後,又要開始面對另一個階段——準備求職。原有的已經適應了的習慣會逐漸衰退,繼而對新階段的任務又要進行「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與「衰退」,如此周而復始。

  1976—1979年間,舒伯在英國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跨文化研究,之後他提出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新觀念——生活廣度、生活空間的生涯發展觀(1981)。這個生涯發展觀,除了原有的發展階段理論之外,較為特殊的是舒伯加入了角色理論,並將生涯發展階段與角色彼此間交互影響的狀況,描繪出一個多重角色生涯發展的綜合圖形。這個生活廣度、生活空間的生涯發展圖形,舒伯將它命名為「生涯的彩虹圖」(見圖1-4)。

  (1)橫貫一生的彩虹——生活廣度: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圖中,橫向層面代表的是橫跨一生的生活廣度。彩虹的外層顯示人生主要的發展階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齡:成長期(約相當於兒童期)、探索期(約相當於青春期)、建立期(約相當於成人前期)、維持期(約相當於中年期)以及衰退期(約相當於老年期)。在這五個主要的人生發展階段內,各個階段還有小的階段,舒伯特別強調各個時期年齡劃分有相當大的彈性,應依據個體不同的情況而定。

  (2)縱貫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間: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圖中,縱向層面代表的是縱貫上下的生活空間,是由一組職位和角色所組成。舒伯認為人在一生當中必須扮演九種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兒童、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長、父母和退休者。

  「大周期」包括成長期、探索期、建立期、維持期和衰退期。裡面的各層面代表縱觀上下的「生活空間」,由一組角色和職位組成,包括子女、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等主要角色。各種角色之間是相互作用的,一個角色的成功,特別是早期角色的成功,將會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基礎,為了某一角色的成功付出太大的代價也有可能導致其他角色的失敗。

  圖1-4 生涯的彩虹圖

  圖1-4中的陰影部分表示角色的相互替換、盛衰消長。它除了受到年齡增長和社會對個人發展、任務期待的影響外,往往也跟個人在各個角色上所花的時間和感情投入的程度有關。從這個彩虹圖的陰影比例中可以看出,成長階段(0~14歲)最顯著的角色是子女;探索階段(15~20歲)是學生;建立階段(30歲左右)是家長和工作者;維持階段(45歲左右)工作者的角色突然中斷,又恢復了學生角色,同時公民與休閒者的角色逐漸增加,這正如一般所說的「中年危機」的出現,同時暗示這時必須再學習、再調適才有可能處理好職業與家庭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