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節 文獻研究法概述

第一節 文獻研究法概述

2024-08-14 20:31:53 作者: 王彩鳳 莊建東

  一、文獻研究法的含義與特點

  (一)文獻與文獻研究法

  「文獻」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八佾》。朱熹註:「文,典籍也;獻,賢也。」意為文獻即是賢者及其學識的典籍記錄。我國1983年國家標準局批准頒布的《檢索期刊編輯總則》(GB 3468—83)中,稱「文獻」為「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即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技術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一切載體,或理解為固化在一定物質載體上的知識。解釋表現出文獻的三個基本要素是:知識、記錄和載體。知識構成了文獻的內容,是文獻的核心成分;記錄是指將知識記錄在載體上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如文字、圖形、音視頻等;載體是指文獻的形態或存在方式,如圖書、期刊、電子光碟、資料庫等。

  文獻研究法是指通過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文獻群中選取適用於課題的資料,並對這些資料作出恰當分析和使用的問題。文獻研究法既是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也是任何一項研究過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和環節,是研究的基礎並貫穿研究的始終。

  (二)文獻研究法的特點

  文獻研究法與其他研究方法在資料的來源和獲取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其研究具有自身的特點。

  1.歷史性

  從時間角度看,文獻研究法是一種「歷史」的研究。無論是上下五千年的遠古文獻,還是現代乃至當今的文獻,只要是先於研究者當前研究的成果,研究者都可進行研究。文獻研究法的歷史特性是一種相對性,即相對於今天來說,昨天就是歷史。由於文獻研究法是對「歷史」的研究,無須同人打交道,只是對前人的研究數據資料進行收集、分析和研究,並不會使收集的資料發生變化。研究結果不會因為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干擾而形成較大的誤差。

  2.靈活性

  

  從操作角度看,文獻研究法不受時空限制,具有相當強的靈活性。如文獻研究可不用親臨現場,在研究時不受教育環境、學校、工作計劃,以及學生、教師、家長等因素的制約和限制。在時間上,既可在工作時間研究,也可在業餘時間研究。教師也可利用寒暑假進行研究。研究者可靈活安排時間,或幾天時間,或日積月累,研究數載。

  3.繼承性和創造性

  文獻研究法的運用本身就是一種繼承與批判的過程。文獻研究法的根本目的就在於比較和借鑑,通過檢索、收集、鑑別以及研究與運用這一系統化過程,最終實現對某一時代或社會教育現象的某些特點進行描述的評論,分析其形成的客觀原因;對原有文獻重新組合、升華,從而找出事物間的新聯繫、新規律、形成新觀點、創造出新理論。

  運用文獻研究法進行教育研究有諸多優點。第一,文獻研究法是最經濟的研究方法。一般收集文獻資料主要是通過圖書館或資料室中現成的圖書、期刊,或者網絡資料庫等途徑,其費用相對低廉,效率卻較高。第二,文獻研究法可以研究那些年代久遠及無法再現或接觸不到的調查對象,如歷史事件。第三,文獻研究法具有間接性、無反應性的特點,所以也不會因研究對象不配合而對收集資料產生影響。雖然收集資料的工作有可能因為調查者的主觀因素而產生偏差,但所收集的資料本身不會發生變化。

  文獻研究法也有不足之處。第一,許多文獻的價值難以判斷,質量難以把握。第二,對於一項專門的研究來說,既有的文獻往往不夠系統、完全,無法圓滿地說明問題。特別是歷史性文獻。第三,有些文獻資料很難獲得,而且往往是越有價值的文獻越難搜集。第四,許多文獻資料由於並非為調查研究課題的需要而編制,因此缺乏標準化的形式,難以編錄和分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