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選題的基本來源
2024-08-16 10:07:20
作者: 張燕 邢利婭
科研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認識活動,其根源在於社會需要。選題能否滿足社會需要,是評價科研的存在及其成果的價值的客觀標準。任何學科或課題都要圍繞著滿足社會需要這個中心。幼兒教育科研的中心問題是為提高幼兒素質,為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奠定良好基礎而服務。
幼兒教育科研選題的範圍很廣,我們主要從對教育的內外部規律認識的角度談選題。
(一)教育實踐提出的問題是選題的最基本來源
教育實踐提出的問題是教育科學研究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來源,教育科研正是通過不斷地解決實踐中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可以說,實踐是推動教育科研前進的動力和源泉。
教育現象是錯綜複雜的、多樣化的。在幼教實踐中,值得和需要研究的問題是極豐富的。例如,有關貫徹教育方針方面的問題;教育教學的任務、內容和方法問題;學前教育的課程問題;幼教師資的培養問題;幼兒教育與前後階段教育銜接的問題及行政管理問題等。
在選擇研究課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教育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例如,獨生子女的特點與教育問題,有關幼兒社會性發展與德育關係問題,學前班教育與管理問題等。這些問題如不能得到解決,往往會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將會為以後教育方針、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這些問題不僅是實踐提出的迫切課題,也須上升到理論,豐富學前教育學科建設。
2.對教師中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加以總結,進行理論上的概括
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是教育科研寶貴的原材料。總結教育經驗,有利於從實際出發,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高研究水平,而且可以使科研獲得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有利於應用推廣。對經驗即初級的或感性的認識,有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製作的過程,才可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理論。例如,上海青浦縣數學教改實驗小組,在對教師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加以收集整理,並反覆篩選,將其中有效成分進行多次實驗,通過驗證,歸納出反映了教育與心理學理論的四條教學規律,進而用於指導教學實踐,大面積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對經驗做理論上的概括是不容易的,需要有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以及具體學科的知識,同時又需有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較好的方式是由專業研究人員和實踐工作者結合,把實踐中的問題提煉成研究課題,進而加以科學驗證,獲得科學理論。例如,可以研究教師的教育行為,或分析特級教師與幼兒的相互作用,對其中有效因素加以驗證,並做出理論的概括。
3.注意研究教改中的問題,研究《幼兒園工作規程》等法規的貫徹實施情況
《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定了我國新時期幼兒教育的任務和內容,是教師向幼兒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同時也為深化幼教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貫徹規程和深化幼教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例如,教師主導作用與幼兒主體地位的關係,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的關係,教育與管理的封閉與開放等問題;如何既提高教育質量又能發揮幼兒的獨創性等,這些雖是老問題,但隨著兒童觀、教育觀的變革,隨著人們對這些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老問題中仍有新問題。再如,有關兒童發展評價、教育質量評價以及對教改的效果如何衡量等,這是伴隨改革而出現的有待研究的新問題。研究人員應深入實踐一線,了解教育實踐中的新問題,並注意從觀察和研究分析各地不同教師的不同做法中,提出合理的研究方案和改革意見,為全面貫徹法規提供更多、更科學的理論與實踐的依據和案例。
4.教育教學的途徑方法問題
幼兒教育和教學是雙邊活動過程,包括教師的教和兒童的學兩個方面,教育教學方法對提高保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要注重研究適合幼兒特點的方法手段,應注意學前階段的兒童不同於學齡兒童,學前教育也不同於小學教育,教育途徑手段並不僅是單一的教學,而是多樣化的。學前兒童更多的是在非正規課程中學習,更多的是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學習的。需要研究如何利用遊戲促進其發展,引導幼兒從自發學習到有意識有目的的學習,培養學習興趣;還要注意考察日常生活常規的教育功能等。教師是教育方法手段的實施主體,教師的教育觀點與教育技能行為問題,是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再有可研究適合幼兒的「教材」,即關於教育環境和活動材料等問題,考慮如何創設能促進發展的教育環境,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
(二)教育基礎理論的研究
基礎理論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般規律,而不是解決某個實際的具體問題。然而,它能夠為解決某個實際的具體問題提供知識準備和理論指導,能夠對整個學科的發展起重大的推動作用。例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提出「教育——發展」的理論,並據此指導實踐,為教育改革打下基礎,美國稱之為「靜悄悄的革命」。
可以從現有的教育理論文獻中尋找空白點,揭示現有理論體系中的矛盾,發現尚未研究過的問題。同時,更重要的是要結合我國實際,研究和解決我國幼教事業發展與改革中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對我國歷史上豐富的教育思想遺產作研究,還可以對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理論流派進行分析,批判性地吸收,為我所用,建立和完善中國學前教育的理論體系。
基礎理論研究是選題的一個重要方面,範圍十分廣泛。例如,教育中體、智、德、美的關係,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係,早期教育與全面發展的關係,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的關係,藝術教育在整個幼教體系中的地位,幼兒遊戲與教育,各國幼兒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各國幼兒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等,都可以作為我們的選題。
從整個教育科學研究來看,從實踐中發現課題和從理論文獻中尋找課題都是需要的。一般地,從實踐中產生的課題如果值得研究,那麼它必定是理論中尚未得到完全解決的,或尚無定論的問題;從理論中發現的課題雖然有可能不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它會間接影響教育實踐,而且當實踐發展到一定階段,這一問題必然會顯示出來,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這兩個方面不可偏廢,要殊途同歸。
以上有關幼教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都是屬於學前教育內部規律的問題。
(三)幼兒教育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關係即有關教育的外部規律問題的研究
幼兒教育不是孤立的社會現象。幼兒教育既有其內部規律,又與社會諸多方面的因素有著緊密的關係、聯繫。例如,幼兒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社會歷史文化傳統、文化藝術等都有密切的聯繫。研究教育的外部關係問題,就要注意研究幼兒教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如與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的關係。例如,在當前改革開放的社會大環境下,市場經濟對幼兒教育提出了挑戰,辦園體制如何適應這種變化的新形勢?再有,有關家庭教育與機構教育的關係,幼兒教育社會化、社區化問題等均須認真加以研究。幼兒教育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對於幼兒教育與諸社會因素的關係,應予以足夠的重視,使幼兒教育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和適應國情,充分發揮其社會職能。
以上是從教育的內部關係和外部關係的角度談課題的選擇。如果依據教育科研課題涉及的範圍,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的研究——宏觀研究、中觀研究與微觀研究,這也是研究者在選題時需要考慮的。
教育科研中的宏觀研究,是指對在教育整個體系內相對來說較大範圍的教育問題作綜合性、系統性的研究。宏觀研究的特點是研究範圍大、涉及面寬,一般帶有較強的指導性、綜合性和整體性。例如,有關如何統籌整個幼教事業的發展,協調各部門教育工作的研究;又如,對教育與政治經濟、教育與文化歷史和社會發展等關係的大範圍的理論性研究等。教育科學是一個大體系,是多樣的、開放的、綜合的科學。宏觀研究的課題也是廣泛的,而且隨著教育與社會,教育與經濟和其他學科的聯繫越緊密,宏觀研究就更顯得重要。
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相對而言,是對教育問題某個(單獨)因素進行具體細微的研究,往往是直接針對某一個問題,立足教育、教學實際進行的,如具體學科的教學內容方法的研究、對教師的評價研究等。其特點是研究範圍小、較具體,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實踐性、應用性較強。
中觀研究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類型,是在一個範圍或一條縱線、一個領域、一個部門內進行的,又稱作亞宏觀研究。例如,教育體制改革的研究,農村幼教改革的研究等即屬於中觀研究。它兼有前兩者的部分特點,較突出的是綜合性、整體性,同時又具有現實性與具體性,是立足「當前」「當地」,對某一類教育問題作研究,直接為現實服務,注意運用理論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
三類研究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從各自的形式與特點看,三者研究的範圍由大到小,特性由綜合到具體,由整體到單一,由方向性到現實性,這是三者之間的區別;三者之間又相互聯繫:宏觀研究是對教育的大政方針,規劃性、決策性問題的研究;中觀研究則是對某類或某個範圍內教育問題的研究;微觀研究是對教育教學和幼教工作的具體實際問題的研究,三者從大到小,從上到下,相互聯繫。前者立足大教育,對後兩者具有指導作用,後者有重要的基礎作用,中間類型則承上啟下。對這三類研究均應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