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實驗法

2024-08-16 10:05:52 作者: 張燕 邢利婭

  第一節 教育實驗法及其特點

  一、教育實驗法及其類別

  (一)什麼是教育實驗法

  教育實驗法指的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逐步變化條件,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從而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因果關係的方法。

  可見,教育實驗是一種經過特別安排的研究活動,研究者適當地控制研究對象,以便在最有利的條件下來研究某種教育教學內容或方法的一種研究方法。

  

  運用教育實驗的主要目的就在於確定某一教育影響與它的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或是檢驗某一理論或假設的實際效果。為此,研究者需根據自己所提出的研究目的,創造或改變必要的條件,以便引起或改變某種現象,突出某一實驗因子的影響,排除另一些因素的干擾,以便得出準確可靠的結論。

  實驗法又可稱為有控制的觀察法。即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更為精確的觀察,可以準確地記錄實驗情況,對實驗結果作統計處理。

  一般認為,運用教育實驗法,可以找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點,因而有人稱教育實驗為「教育科學研究的靈魂」。

  教育實驗的形成有兩個源頭:一是近代與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如裴斯泰洛奇、赫爾巴特、歐文等教育實踐家的改革教育的活動。近現代教育改革從教育教學的實踐出發,又高於一般的教育實踐水平。它在實踐之前,經過思辨的理論設想,及對教育實踐途徑與所達效果的構想,試圖通過自身實踐來試行自己的主張,實現預先的構想。這是一種研究探索活動,即自然狀態下的教改實驗,可以看作實驗的雛形。二是近代自然科學實驗促進了教育實驗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科研方法的誕生。20世紀初歐美的「實驗教育學」思潮,其特點就在於運用自然科學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教育問題,從而確立了實驗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這就使以往教育理論研究中思辨加例證的缺陷得到了克服,促使人們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教育問題,因而促進了20世紀初的教育學逐步演變為教育科學,並逐步走向成熟完善。

  近半個世紀以來有影響的較為成熟的教育實驗如巴班斯基、贊可夫等的實驗,一方面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進行的;另一方面又通過實驗性的探索與檢驗,修正、豐富、充實、完善了各種教育理論,因而教育實驗成為經驗總結與理論推論兩條路之間重要的槓桿和橋樑,改變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

  教育實驗對教育理論建設的推動作用表現在這樣三個方面:

  一是教育實驗可以提供通過其他方法難以收集到的感性材料。

  二是教育實驗能夠對理論、假設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基礎。

  三是教育實驗能夠檢驗教育理論的真理性。

  (二)教育實驗的類別

  1.自然實驗與實驗室實驗

  根據研究人員對實驗條件控制程度與範圍的不同,可將教育實驗分為自然實驗與實驗室實驗。實驗室實驗通常是在特設的實驗室內,在嚴格控制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的。實驗人員需要對實驗情景與條件予以較嚴密完善的操作,並須對無關因子作嚴格控制,利用精密的觀測儀器較準確地記錄實驗的程序與結果(指施於被試的影響與反應結果),因而其效果的精確程度較高。然而,實驗室實驗的情景和條件是人為的或人工創設的,而不是自然真實的,與教育的實際情況或實際生活情境的差別較大,因而研究結果的應用推廣的價值不高,這類研究難以對教育實際狀況作出說明或應用於實際。

  自然實驗是在自然狀態下,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在不影響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情況下,依研究目的,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觀察由此帶來的現象的變化,了解被試的行為表現。自然實驗是在正常的現實生活中進行的,其研究結果也比較接近教育實際,因而比較容易應用和推廣。但正是由於研究是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對條件的控制不可能很嚴密,因此研究的精確性不夠高。運用自然實驗法得出結論需比較慎重,對研究結果須進行重複驗證。幼兒教育研究具有明顯的應用性、實踐性,其結果必須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指導更為自覺的科學的教育實踐。幼兒教育實驗往往不能脫離教育實際,因而,較多情況下採用自然實驗的方法。當然,以上兩類實驗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見圖6-1):

  圖6-1

  2.單因子實驗與多因子實驗

  這是依據實驗因子的多少而劃分的。單因子實驗指可有多個自變量同時存在,但所要測定的因變量只有一個。多因子實驗指可有多個自變量和多個因變量。此種實驗結構複雜,對資料的統計處理難度高。

  3.探索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

  這是依據對因果關係的探索進程而劃分的,即對問題的已知程度來劃分的。探索性實驗指在對研究的問題知之有限時,一般是提出非正式的探索性假設,目的在於揭示各種變量的因果關係。驗證性實驗是指在實驗前具有明確的假設,實驗的目的在於驗證所得的結果是否符合假設的預測。

  4.測查性實驗與教育干預性實驗

  教育實驗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旨在確定與教育有關的事物的內在規律性,即測查性實驗或稱「教育的實驗研究」,例如,研究教育對象思維的一般規律的實驗;二是旨在為達到特定教育目標而探索富有成效的內容、方法與途徑,這是與教育活動發生直接聯繫的實驗,即教育干預性實驗或稱「教學的實驗研究」,例如,探索為培養幼兒思維能力而使用的教育教學內容、方法與途徑的實驗。嚴格地說,這兩類實驗是有區別的,研究的角度不同,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但二者又不是彼此孤立進行的、沒有聯繫的。教育干預性實驗的假說,往往是從教育實驗或測查性實驗的研究成果中產生的;從教育干預性實驗的研究成果中,又可以引出對與教育有關的事物的一般規律的新課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