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談話或訪問

2024-08-14 20:29:42 作者: 張燕 邢利婭

  談話法是最古老而且最常用的一種獲取資料的方法。這是指研究者通過與調查對象或有關人員進行面對面的接觸和有目的的談話,直接收集材料的一種研究手段。通常用於研究兒童的個性,探索其行為表現的根源,了解家庭情況,家長對兒童的態度、教養方式等。這種方法也可以用於了解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教學方法、工作經驗,以及對幼教工作的意見、建議等。例如,在對「貧困地區社區、家庭、教育機構共同促進學前兒童發展項目」的效果作調研時,研究者設計了對村長的訪談提綱,如:「你們村的群眾對這個項目的態度是怎樣的?」「你認為實施該項目後,村里老百姓在文明程度、支持教育、對子女關心程度及教育方式、方法上有什麼變化?」「你認為今後在你村繼續發展學前教育,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對於年齡較小、缺乏書面語言能力的調查對象,談話法具有獨特的優越性。曾經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5歲兒童做了這樣一道題:15-8=13,僅從字面上,無法知道這是怎樣做出的,把孩子找來問了,才知道其思維過程,原來孩子認為:5比8小,沒法減,用8減去5,再加上10,就得13。

  (一)談話法問題設計的類型

  運用談話法也需要預先編制設計問題。其問題的設計與問卷法類似,也存在三種類型。

  1.結構式談話

  

  結構式談話也稱標準式談話。研究者事先擬好談話的題目、提問的順序及問題,談話時,嚴格按預先擬訂的計劃和遵循統一的標準進行,具有正式訪問的形式。

  這種調查可以在較短時間裡獲得所需材料,但比較刻板,被訪者常常會感到被動、勉強,有時不大願意說心裡話。訪問者與被訪者之間不容易溝通,常常機械地一問一答,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材料的真實性。

  2.自由式談話

  自由式談話也稱作無結構型談話或開放式談話。研究者確定一個談話的主題,或是依大致的想法考慮要談的內容,沒有預先準備好的詳細問題,問題順序也不確定,沒有固定的表格。研究者與被訪問者在自然接觸中進行談話,談話氣氛比較親切、隨便,被訪問者有很大自由作出回答。一般地,研究者不當著被訪者做記錄。自由式談話往往能夠獲得比較多的真實情況,但材料不一定系統,往往需要進行多次談話,才能獲得所需材料,因而比較費時費力,材料整理也比較困難。

  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就是自由式或開放式談話的典型。即通過談話,激發患者的「自由聯想」,使其毫無約束地說出一切出現在腦子裡的事情,研究者根據他的述說,揭示其病症所在。

  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員也常常運用這種手段了解情況。例如,教師在幼兒晨間入園時,同家長談話交流,了解幼兒的有關情況等。這種手段比較適合於進行探索性研究,就是當研究者對問題不大清楚時,運用自由談話掌握情況,初步調查摸底。

  3.半結構型談話

  這是介於結構型談話與自由式談話之間的一種折中方法。研究者可以事先擬好談話的主題和問題的一些具體方面,提問順序不固定,談話時圍繞主題即席提出問題,根據被訪者的回答情況與當時實際,決定問題的多少以及深入的程度等。這種方式有一定靈活性。

  (二)談話法的形式

  談話法依對象範圍的不同可分為兩種形式:

  1.個別談話

  研究者與調查對象逐一單個地進行面對面的談話。調查中較多地採用這種方式,逐一與被調查者進行談話是為獲取個別對象的資料和情況。

  2.座談

  座談也是團體談話。研究者根據調查目的,召開有關人員座談會,一般指幾個至十幾個對象同時進行談話,可使研究者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較多信息材料。同時也比較便利易行。參加者在交談中可以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彼此補充印證。座談法在教育研究中運用得也比較廣泛,有助於使研究人員迅速掌握情況,並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線索。

  例如,在有關「幼兒社會性發展」研究中,研究者需進行問卷設計,以便對幼兒教師和家長進行調查,按問卷的要求依據他們平時對幼兒行為的觀察來做評估。為了使問卷題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人員在查閱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制訂出一個初步方案。然後,召集教師、家長的座談會,請他們談談平日觀察到的幼兒某種行為的表現情況,如好奇心、對人的態度、獨立性等的具體表現,並請他們對研究者設計的初步方案加以討論。結合實地觀察,最後,將所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編制出問卷。

  又如,「幼兒在園遵守集體規則中存在問題及原因的調查」,研究人員在設計研究方法時,也採用了座談會的方式。先由參加調查的9所幼兒園分別組織本園教師學習《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有關思想品德教育部分,在此基礎上,研究者組織教師召開座談會,要求結合實際領會、討論,進而提出幼兒在園應遵守的集體規則的內容,研究者匯總討論結果,加以歸納,形成幼兒在園應遵守的25條基本規則,以此作為調查項目。

  再如,在進行「幼兒教師職業觀念的調查」中,研究者在搞清基本理論的前提下,組織教師座談了解情況並實地觀察,從而設計出調查的問題項目。

  (三)對談話法的評價

  談話法的主要特點:一是手段簡便易行;二是靈活性較高。研究者通過與被訪問者的直接接觸,不僅可以掌握對方的言語信息,還能夠獲得非言語信息,如動作表情等;結合現場觀察,研究者能夠依據對方的反應,調整談話方式,作出適當解釋,或變換問題的角度,引導其談出所需的內容;研究者可以隨機應變,消除其顧慮。

  談話法的局限也是顯而易見的:比較費時費力,它通常是對單個人逐一進行的,一般不適合於大範圍的調查;再就是所得材料往往有水分,未必真實。談話所獲資料的有效性、科學性往往取決於調查者本人的研究素質和技能。進行正式的有結構的談話,通常需要培訓調查人員。

  在運用談話法作調查時,應將採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資料加以對照比較,以便準確地作出判斷。

  (四)談話法運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為了使談話取得較好效果,應注意這樣幾點:

  第一,根據調查目的,準備好談話的計劃、提綱,擬訂好適宜的談話問題。屆時,調查者應控制談話的主動權,始終圍繞問題提綱進行,要點明確,避免東拉西扯。

  第二,注意營造寬鬆、自然的談話氣氛,取得被訪問者的信任,談話雙方感情融洽。

  第三,預先儘可能對被訪者的一些具體情況有所了解,以便採取適當方法,使談話順利進行。

  第四,談話的問題要簡單明白,易於回答。問題的內容與用語設計應符合被訪者年齡、文化水平等,使之能夠理解。注意不要帶有傾向性或暗示、誘導,問題順序由易至難(參見問卷部分)。

  第五,及時記錄談話內容。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