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第2版)> 三、我國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2024-08-14 20:26:22 作者: 張燕 邢利婭

  我國近年來,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教育實踐與改革的蓬勃發展,幼教科學研究有了很大進展,無論是從研究課題上或是研究方法上均有較大的改進和變化,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有助於研究工作得到進一步改進與提高,從而更好地認識教育規律和為教育實踐服務。

  (一)各類型、各層次的研究尚處於較低水平

  我國幼教領域不僅宏觀、整體性研究較欠缺,因而未能對比較系統的帶有共同性的問題提供指導,而且在微觀具體方面未能開展層層深入的研究,以解決教育實際中的問題。研究的科學性即理論水平較低,同時實效性即研究在指導運用於實踐解決現實問題方面的實際效果較差。因此,從研究類型、層次上看,幼教科研尚處於較低水平。

  一些學者曾對學前教育研究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認為:首先,對學前教育基本事實的研究仍停留在經驗性主觀臆斷上,大量文章僅作一般泛泛而論,限於空洞發表議論,缺乏科學調查和實驗,沒有採用科學方法在收集事實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思維。其次,在學前基本理論研究方面,理論抽象概括程度低,缺乏內在邏輯聯繫,研究較零散孤立,不夠深入系統。同時,理論的具體化程度也不夠,難以有效地解釋說明教育現象。再次,兒童發展研究未與教育掛鉤,往往就事論事,多就個體發展或一般發展規律研究,缺乏對各種教育條件、影響因素的探索,未能關注教育上應該「怎麼辦」的問題,即採取什麼策略、途徑和方法,適宜地加以引導(大約由於這方面研究難度大,須分析各種複雜因素,並予以教育干預,通過實驗考察其效果)。總之,與蓬勃發展的幼教改革實踐相比,教育理論顯得落後,表現在:一是運用現有理論對教改實踐的指導不夠;二是對教改實踐中取得的豐富經驗缺乏系統、深入的整理與概括。所謂「經驗豐富、理論薄弱」的老問題未得到真正解決。

  有關教育技術研究——運用教育理論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技術方面的研究仍未引起應有的重視。研究僅限於教育設備、教具等客觀因素或物質條件,對教育實踐者的主觀因素以及有關教育措施的研究較少。而教育實踐者的主觀因素正是體現和駕馭教育技術、組織教育過程的核心。目前,我們的科研實踐中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這兩個基本要素的研究比重相差很大。

  (二)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既迫切需要改進研究方法,同時更需注重科學態度的端正和學風的改進

  「輕實驗、重思辨」,可以說這是我們教育科研傳統的薄弱環節,是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不重視教育實驗,忽視和缺乏研究的技術手段,這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受蘇聯的影響,也反映了研究人員的習慣定式、學風問題,注重「所謂理論」:空發議論,並無理論深度。近年又表現為研究的急功近利傾向,以實用主義態度對待科研,為匆忙發表論文,多僅就零散小問題進行研究。針對這種狀況,當前特別需要強調加強實證性研究、實驗研究,強調應用性研究,進而逐層深入地作系統研究。同時,研究者迫切需要改進學風,要認真思考:研究究竟是為了什麼?研究應著重解決哪些問題?這是有關教育研究的目的、方向的問題,是決定研究成果的學術質量和理論價值或實踐價值的重要前提。應扭轉「為研究而研究」的傾向,端正科學態度。當然,在改進研究技術手段、加強實證研究、增強研究中的數量化與科學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極端化思維方式,將數量化等同於科學化。要針對研究的任務對象,依據教育研究的特點,考慮適宜方法,達到真實、客觀的要求。

  (三)結合國情探討問題不夠,研究的爭鳴氣氛不足

  目前的一些研究注重採用新名詞,或者從介紹國外情況到引進甚至照搬國外現成的做法或研究,將別人的東西未經消化吸收,直接拿來作為樣本,缺乏結合國情的可行性分析和全面評價。例如,沒有考慮我國當前發展教育的物質條件、班額、師資狀況等,對我們原有的教育特點、經驗未能作認真總結,而是一概視之為舊的、傳統的、過時的,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理論上的局限造成實踐的盲目與混亂。教師忙於趕潮流,幼兒園趨於樣樣學、樣樣試,頻於應付以保持形式上的先進不落伍,結果一樣也不行。為此,當前強調學前教育科研的本土化、民族化問題極為迫切和必要。我國是有著悠久教育傳統的文明古國,要客觀、實事求是地認真分析研究已有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加以批判性的繼承,同時注意消化吸收他人的好的經驗,結合國情,為我所用。研究應立足於解決我們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和建立、豐富中國自己的幼教理論體系。

  再有,幼教科研領域仍存在權威專斷與行政干預,如以統一指令的方式推行某種新的改革模式,對不同觀點的提出和多種改革的研究探索未能持一種開放心態。這種狀況不利於研究的興旺發展,應注意營造一種認真探討問題的爭鳴氣氛。

  

  (四)系統、深入的協作性研究較為欠缺

  當前的幼教科研較少聯軍作戰、集體攻關,研究多以個人為單位,各自為戰,支離破碎地研究一些零星問題,這對理論的深入及實踐指導方面都是沒有什麼益處的,而且造成人力、物力等的浪費。這種狀況需要儘快得到改進,要注重提高幼教科研的效益。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要求理論研究工作者與實踐人員結合,研究工作者之間要共同確立任務目標、聯手協作,系統地就某一領域各方面的問題進行綜合性研究,並進而逐層局部深入、認真探索,從而提高研究的整體效益,使研究能在理論上立得住,同時又有益於指導解決實踐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涉及幼教科研工作者和第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的問題,而且涉及幼教管理體制及幼教科研體制改革的問題。

  從以上所談到的幼教科研存在問題可見,「理論與實踐結合」這樣一個老問題仍未得到很好的解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沒有出現有重大理論建樹和巨大社會影響的教育家,其中原因很複雜,但是否與研究工作尤其是理論研究脫離實踐、脫離國情有關呢?這是很值得認真反思的問題。

  教育學是一門實踐科學,要有所建樹和成就,有待於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特別是理論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增強責任感,密切關注實際,深入幼教改革實踐,認真分析我們的國情,了解社會需要。同時,又須增強信心,分析我們的有利條件和優勢。如我們的教師、工作在實踐一線的廣大幼教工作者,他們有研究熱情和願望,這是我們開展科研的廣泛的群眾基礎。再有,多年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組織網絡,這是我們獨有的優勢,要很好地加以組織利用、發揮其作用。研究工作者必須理論聯繫實際,增強相互間的協作,並積極與實踐人員攜起手來,使研究工作能取得更大進展,最大限度地改進、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更好地發揮幼兒教育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的功能。這也正是幼兒教育研究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