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第2版)> 三、學前兒童泌尿系統的保健

三、學前兒童泌尿系統的保健

2024-08-14 20:12:43 作者: 張蘭香 潘秀萍

  (一)培養學前兒童及時排尿的習慣

  3個月起,就應有意識地培養小兒定時排尿的習慣,若訓練得當,1歲左右即能表示要大小便,並能自己主動去小便,2~3歲後夜間不小便,4~5歲後不尿床。

  6個月左右的嬰兒,可在成人幫助下訓練坐便盆,1歲時即可主動坐便盆排尿。不要讓嬰幼兒長時間坐便盆,以免影響正常的排尿反射。

  教師應注意培養學前兒童及時排尿的習慣,不要讓小兒長時間憋尿。如果經常憋尿,不僅難以及時清除廢物,還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可在活動前及睡眠之前提醒幼兒排尿,養成習慣。但不要頻繁地提醒幼兒排尿,以免形成尿頻,影響膀胱正常的儲尿機能。

  (二)保持會陰部衛生,預防泌尿道感染

  第一,讓學前兒童養成每晚睡前清洗外陰的習慣。要用專用毛巾、洗屁股盆,不要用不潔的水(如洗腳水)洗外陰,毛巾要經常消毒。

  第二,1歲以後,活動自如的幼兒就可穿封襠褲。教育學前兒童不要坐地。

  第三,教會幼兒大便後擦屁股要從前往後擦,以免糞便中的細菌污染尿道。

  第四,托幼園所的廁所、便盆每天應消毒。

  (三)供給充足的水分

  

  學前兒童每天適量喝水,既可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及時排泄廢物,又可通過排尿起到清潔尿道的作用,可以減少泌尿道感染。

  資料連結

  小兒尿毒症是怎麼引起的?

  一提起尿毒症這個詞,很多人都膽戰心驚。偏偏尿毒症易發生在很多兒童身上,於是急壞了孩子的家長。一般情況下,兒童在集體環境的情況比較多,加之孩子身體狀況應對感染因素的抵抗力比較低,因此,容易反覆感染。而感染之後,往往不能受到充分的重視,及時或徹底地根治,導致腎臟固有細胞受損傷,逐步惡化,最後發展到尿毒症。

  小兒尿毒症患者目前非常多,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目前兒童尿毒症的兩大高發因素。

  誘因一:慢性腎炎。小兒慢性腎炎是引發尿毒症的重要原因。它遵照腎小球類疾病→尿毒症的發病機理,即腎小球疾病一般是由於腎小球內缺血、缺氧的狀態,損傷了腎小球內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後,吸引血液中的炎性細胞浸潤釋放出炎性介質,導致臨床中的蛋白尿、血尿,繼而腎小球會逐漸進展到纖維化、硬化階段,當固有細胞發生表型轉化,產生不易被降解的ECM,當ECM取代了健康的腎單位,功能腎單位逐漸減少,腎功能持續性減退,腎臟瘢痕組織大量生成,腎臟失去了過濾和排泄的功能,即發展到終末腎功能衰竭階段。

  誘因二:尿路感染。小兒尿路感染是引起間質性腎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尿路感染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尿路感染一般預後良好,不會留下後遺症,也不會影響到腎功能。但是如果病情遷延,就會造成慢性、反覆感染,逆向病理損傷,影響到腎盂再到腎間質,以致腎臟損害,導致腎臟逐步纖維化,形成腎瘢痕,最終發展成毒症。因此,家長要警惕這兩大疾病的發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