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定課程評價方案
2024-08-14 20:09:05
作者: 蘇婧
在課程評價的目的明確之後,就要著手制定課程評價方案,即如何把目的細化為具體的目標,並且列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一般來說,課程方案的設計包括明確課程評價的目標、確定課程評價的對象、確定參與課程評價的人員、選擇課程評價的方法、選擇或制定相應的評價工具五個方面。
1.明確課程評價的目標
評價的目標直接影響著課程評價方案的設計。每一個課程評價方案中應首先對評價目標進行簡要、清晰的闡述。
課程評價目標的確定首先基於幼兒園對課程的需求,這與我們之前所介紹的課程評價的功能有著密切的聯繫。課程評價的目標無外乎有如下幾種:需求評估、課程診斷與修訂、課程比較與選擇、對目標達成程度的了解及成效判斷。因此,課程評價方案的制定需要謹慎地考慮幼兒園自身對課程的需求,但無論何種需求,其最終目的都是圍繞人的發展來進行。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以下有關課程評價目的的資料中看出。
資料連結
一、以班級為基點的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目的
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和改進原有的幼兒園課程。具體來說,一是完善原有課程,發展新課程,二是對課程實施管理,包括選擇、推廣課程和幼兒園教育質量鑑定。前者是站在幼兒園內部,對課程的價值進行判斷、然後完善課程,後者是站在行政者角度對課程進行評價。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課程評價的最高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即通過使幼兒經驗不斷增長實現幼兒的發展。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都是圍繞幼兒經驗的增長組織起來的。幼兒園課程評價作為課程開發過程中的反饋調節系統,必然是以促進幼兒發展為最高目的,這也是發展性課程評價的本質追求之所在。
除促進幼兒的發展外,課程評價還能促進教師、家長等一切和課程相關人員的發展。課程評價的過程可了解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後需要改進的地方,最終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課程評價的過程也可提高家長對幼兒園活動的參與意識,增進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認識和育兒知識,促進幼兒園的家園共育,最終促進幼兒園的課程發展。
——朱曉梅.以班級為基點的幼兒園課程評價研究[J].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社會科學Ⅱ輯,2011(S1期)
二、多元文化課程評價的目的
1.關於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研究課程價值的過程,是判斷課程在改進學生學習方面的價值的哪些活動構成。」課程評價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課程研究和課程改革必不可少的環節。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是指以肯定文化多元為前提,合理選擇、整合多元文化資源以滿足所有幼兒的發展要求,旨在消除歧視和偏見,促進社會正義的一種課程形態。澳大利亞的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評價主要看課程是否反映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是否體現文化多元的價值傾向,是否提供幼兒得到與分享的體驗,是否利於培養不同文化背景幼兒之間的友好行為等。
2.澳大利亞多元文化課程評價理念
澳大利亞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評價得到了聯邦、州政府和幼兒園的高度重視,且貫穿於幼兒園課程發展的全過程,是一種持續的發展性評價。澳大利亞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評價旨在更好地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兒的和諧發展,並以人的終身發展為導向;促進幼兒對多元文化社會的認識,關注對多元文化理解與適應,強調幼兒對身邊事物的感受、體驗和積極探索,關注師幼互動在多元文化課程建設中的價值。澳大利亞多元文化課程面向所有澳大利亞人,無論是土著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或來自非英語國家背景的人,也不管他們是出生在澳大利亞還是海外。
——王俞.澳大利亞幼兒園多元文化課程評價模式的啟示與思考[J].教育藝術,2012(9):159-160
2.確定課程評價的對象
幼兒園課程評價對象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課程方案。二是課程實施過程。三是課程實施效果。
倘若要具體到特定的課程評價對象,那麼就需要根據不同的課程評價目的來確定評價的範圍。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某項課程方案是否適合幼兒園,那麼評價的對象就聚焦在課程方案上。如課程方案是否依據了科學原理或理論、課程結構是否合理、各個課程要素是否高度一致並符合原先的指導思想等。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並加以改進,那麼評價的對象就聚焦在幼兒在課程中的反應(主動性、參與程度、情緒等)、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對兒童的控制程度、管理方式、教育機制和技巧等)、師生互動的質量、學習環境(條件和利用方式等)等方面。如果評價的目的是對課程成效的判斷,那麼評價的對象就聚焦在兒童學習後的發展狀況、發展狀況與課程目標的符合程度、產生的非預期結果、教師的變化和提高等方面。[2]
3.確定參與課程評價的人員
課程評價的人員也即參與課程評價的主體。從理論上來說,課程評價應該吸納各種不同類型的人員(如課程專家、管理人員、幼兒以及家長等)的參與,特別是開展教育實踐的教師的加入。對於教師而言,親身參與評價能夠幫助他們窺探課程發展過程的全貌,深入理解課程的性質與目標,進而採取有效的方法完成課程所規定的各項任務,是非常有必要的。反觀我國幼兒園課程評價現狀,基本上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單向性評價」,即由領導對教師、對幼兒的單向評價,評價主體單一,被評價對象的自我評價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在世界課程評價領域中,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對自我評價的重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評價的重要標誌之一。
4.選擇課程評價的方法
在確定了課程評價目的、評價對象之後,就需要選擇相應的方式方法來開展課程評價。
以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運用為例,如果課程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程方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評價的對象就是即將實施的課程方案,那麼評價的方式就可以採用診斷性評價,如了解園所及幼兒和教師的發展需求、考察課程開發和實施的設備狀況等,從而使課程方案更加具有合理性與可行性。如果課程評價的目的是診斷和改進課程,那麼課程評價的方式就可以採取形成性評價,考察並收集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優缺點的資料,並作為改進和完善課程的依據。如果課程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程對目標的達成程度或者對課程進行成效的判斷,那麼就可以採用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收集課程實施結束後的資料,並進行整體的判斷。
再以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的運用為例。如果評價的目的是判斷課程計劃對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將課程目標作為評價的標準,那麼就較多地採用量的研究方法,強調通過具體的數學統計、運算和量化分析,進而從量的關係上對課程進行判斷。如果評價課程評價目的是對實施中的課程進行診斷和改進,注重計劃和實施的全過程,那麼可以採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如果課程評價注重的是評價者、被評價者、教師與幼兒等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那麼評價多採用質的研究方法。
總的來說,課程評價方法需要結合課程評價的目的、對象以及評價主體進行綜合的考慮和靈活的運用。這一點需要評價者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與選擇。
5.選擇或制定相應的評價工具
在課程評價的方法確定之後,就需要考慮選擇何種評價工具。評價工具的選擇和運用需要充分考慮評價目的、評價對象、參與評價的人員及對應的評價方法。
在幼兒園課程評價中,經常使用的評價工具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成人評價工具,其對象是學前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幼兒園領導、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等;另一類是幼兒評價工具,其對象是所有學齡前的幼兒。一般來講,成人評價工具可以用書面測驗,而幼兒評價工具則較少用書面測驗。幼兒評價工具中觀察、談話等方法比成人評價工具中觀察、談話技術適用的場合要多,但這不是絕對的。譬如,我們評價幼兒教師的能力、興趣、態度等方面時,書面測驗常常難以奏效,這時便可以採用以觀察等為主的技術。[3]成人評價工具的種類一般有測驗、客觀評定(打分、等級)等,幼兒評價工具的種類一般有測驗、觀察、談話、個案研究法、投射法及表現性評價等。
總的來說,一個完整的評價工具應當包括:評價項目、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等部分。在考慮選擇評價工具的時候,可以參考相應的研究成果,也可以諮詢相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