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幼兒園文化
2024-08-14 20:04:48
作者: 蘇婧
幼兒園文化影響著幼兒園教職工的精神風貌,是激勵園長及教師進行幼兒園課程改革和實踐的精神力量。
「幼兒園文化是幼兒園的靈魂,是領導者的理念,是教職工的精神,是長期實踐與創新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信仰追求、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經營特色、管理風格和傳統習慣。」[4]可見,幼兒園文化是幼兒園教職工集體認同並遵循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孕育並積累起來的,並逐漸豐富和發展成為一套系統的價值觀念體系。我國《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提出,園長要把文化育人作為辦園的重要內容與途徑,發揮幼兒園文化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尊重、關愛師幼,充分整合各種文化資源,激發和調動幼兒、教師、家庭和社區參與幼兒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構建多層次的育人體系。多方形成合力,共創和諧適宜的教育文化環境。
幼兒園「文化育人」的園所氛圍,為園長領導課程改革和實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園長要不斷挖掘、反思幼兒園精神文化的內涵,對全園教職工進行兒童觀、教師觀、課程觀、教育觀等方面的價值引領,打造積極上進、創新努力的學習型組織,構建合作、分享、探究、民主的園所文化,以文化的內在力量促進幼兒、教師及幼兒園的全面發展。
案例 「愛」促發展,文化建設引領園所發展(節選)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層次,要想辦好一所幼兒園,就要開展幼兒園文化建設。其中,「愛和發展」是關鍵要素,要堅持以愛促發展,堅持教科研引領發展,堅信環境育人,文化育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良好的園風塑造人!
對已經擁有良好基礎的棉花胡同幼兒園(以下簡稱棉幼)來說,應當重視課程文化、教師文化、教研文化和管理文化等全面涵蓋的全方位、有聯繫的文化建設。
一、課程文化:構建「感受愛·懂得愛·學會愛」的園本課程
課程就是幼兒的生活,是幼兒在園生活和學習品質的體現。因此,我首先關注幼兒園的園本課程建設工作,這一課程源於棉幼傳承已久的「愛的教育」和社會性教育傳統,其核心思想為「感受愛·懂得愛·學會愛」。
(一)明晰思路,確立「全面發展、富有特色」的課程基調
我們首先確立了「全面發展、富有特色」的園本課程基調,一方面體現為《綱要》的實施和貫徹,保證棉幼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另一方面則致力於開發和建設棉幼社會性特色課程,促進棉幼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研究幼兒社會性教育,弘揚「愛」的教育傳統
棉幼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特色就是「愛孩子」,正是教師的這種教育之愛在連綿不斷地感染著幼兒,使得棉幼的教育呈現出濃厚的「社會性教育特色」,體現了棉幼教育傳統的「以情動人」「注重幼兒情操的陶冶和良好行為品質的養成」等特點。教師對孩子的「愛」能夠萌發出什麼呢?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愛」萌發出的必定也是「愛」!由此,我們形成了「感受愛·懂得愛·學會愛」的核心課程目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出「有自信、愛交往、樂探索、有愛心、講禮貌」五種適合棉幼孩子特點的具體社會性發展目標。
我們尊重幼兒社會性學習的特點,確定了「情操陶冶、行為養成、注重體驗、滲透發展」的課程實施理念。強調社會性教育過程中知情意行的統一,強調社會性教育過程中的情緒情感的先導性,強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社會知識和發展社會技能,強調社會性教育的漸進性和滲透性。有了這一課程實施理念的支撐,教師們在具體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就能夠對幼兒社會性教育有比較準確的把握和定位,對幼兒社會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有了更清晰和適宜的思考和認識。
我們深入研究,確立了榜樣示範、支持接納、寬鬆互動、全面滲透和活動多樣五條原則。引導教師在情感上、行動上和細節上支持接納幼兒;做到時間寬鬆、空間寬鬆、關係寬鬆和氛圍寬鬆,發展幼幼互動、師幼互動、家幼互動、家園互動等多種互動形式;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師、家長、幼兒以及周圍的成人四種榜樣的作用,做到時間全面滲透、空間全面滲透、制度全面滲透和人群全面滲透;強調社會性教育的實施過程應當是有聲有色的,不拘泥於一種或是幾種固定的形式,做到活動思路的靈活創新、活動形式的豐富多樣、活動內容的廣泛多變、活動材料的充足新穎、參與人群的多種多樣五個方面,致力於為幼兒營造一個以幼兒為主人的「童年世界」,促進幼兒在親身感知和體驗中主動學習。
在實踐中,我們形成了幼兒社會性教育的多種實施方式,包括在一日生活中滲透社會性教育、通過主題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角色區遊戲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特殊日」活動增加幼兒獨特的社會性體驗、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作為社會性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等。我們成立了社會性教育研究的課題組,以課題研究來促進園本課程的建設。
這樣,通過多種途徑引導教師去關注幼兒的社會性學習特點,關注幼兒的發展和變化,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支持和幫助。棉幼的孩子在棉幼生活不僅僅獲得了五大領域的全面發展,而且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們的社會性得到了充分的促進和發展。
二、教師文化:建設一支「愛業奉獻、勤奮進取、嚴謹求實、誠懇相待」的教師團隊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是直接與幼兒接觸的成人,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直接關係到幼兒園課程的質量,關係到我們能夠為幼兒營造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一)尊重傳統、承中求新,進一步豐富園訓內涵
來到棉幼之後,我面對的是一個有近50年建園歷史的老園,也是名園,以「愛的教育」特色聞名於北京市。這樣一個高起點的幼兒園,如何發展?對我來講是一個新的挑戰。
我深入思考,一所幼兒園的文化與傳統不應該因為園長的變化而終結。我堅信「承中求新」,越是傳統的東西,因其有了豐富的積澱和深刻的思考,在新的背景下更加能夠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有所作為。我深知要想使棉幼發展,必須拓展愛的領域,感受愛的氛圍,實踐愛的體驗,傳承愛的文化。帶動全體教職工一起將「愛勤嚴誠」四字傳統園訓進一步發展成為「愛業奉獻、勤奮進取、嚴謹求實、誠懇相待」十六字園訓。
(二)分析實際、提高要求,設定適宜的教師專業發展目標
教師是直接為幼兒和家長服務的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才能將愛的品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認為,一定要重視教師專業能力的持續提升,制定出適合棉幼教師的專業發展目標。針對棉幼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較高的特點,我們提出了做「研究型教師」的目標,即做「注重學習、善於溝通、喜歡思考、積極調整、富有創新」的教師。
(三)春風化雨、理性設計,讓愛的教育綿延不斷
如何將教師培養目標轉化為現實呢?我認為,一方面,要注重愛的氛圍的營造,讓生活和工作在棉幼的教師能夠感受到愛,體驗到愛,在他們心裡播下愛的種子,支持這顆種子的成長。另一方面,則要理性設計,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制訂教師培養計劃,開展切實有效的教師培訓。我提出師德為先,培育教師心中愛的種子。同時構建教師專業發展的分層培養方案,探索多元化的教師專業培養途徑。
三、教研文化:明確「樂研究、善合作、重支持、求實效」的教研價值觀
良好的教研氛圍和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持續促進教師的成長和發展,能夠持續提升幼兒生活和學習的質量!因此,我注重以教科研引領幼兒園發展,營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一)反思存在問題,重建教研價值觀
「十五」期間,在我的帶領下,棉幼作為北京市唯一的首批《綱要》試點園參與了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計劃」的研究。《綱要》帶給我們以人為本的理念,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教研的含義。我深刻認識到,教研過程必須激發出教師自主研究的熱情和主動性,支持和保障教師開展研究,這才是對教師最大的關愛。在此基礎上,逐漸明確了「樂研究、善合作、重支持、求實效」的教研價值觀。
(二)關注教師需求,支持教師主動研究
要激發教師主動研究,必須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幫助教師解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我帶領教師們改變對研究的畏難心理,使他們認識到研究就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之中,教研過程充滿了快樂和成功感,教師的自身價值感和職業幸福感進一步提升。我鼓勵教師以合作的方式開展教科研,建立了「課題合作研究制度」,集群體智慧去解決問題,學會合作,並且善於合作。我帶領幹部團隊深入分析教師的困難和問題,關注他們真實的教育過程,幫助他們著手解決。在此過程中,我們明確了「以困惑和問題為教研的核心內容、以研究意識和方法培養為核心目標、以對話和質疑為核心方法、以快樂和收穫為核心價值」的教研思路。教研活動還要加強幹部對教師的引領,為教師們撥雲散霧、總結提升,使他們有所收穫。我想,這才是對教師的愛,才是對教師工作的尊重!
四、管理文化:確立「管理即服務」的理念
優良的課程、優秀的教師、濃郁的研究氛圍都離不開管理的支持。作為一名園長,我認為管理更多意味著責任,這種責任我認為就是確立「管理即服務」的理念,並將這一理念落實到行動。
(一)真誠做人、真誠為人,服務於人
管理是關於人的工作,「人」是服務的首要對象。對我來說,就是全心全意為幼兒和家長服務,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不斷提升保教質量;真誠為教師服務,為教師創設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成就他們的價值。其關鍵在於「真誠做人、真誠為人」。要有一顆真誠的心,與人誠懇交流,站在幼兒、家長和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和處理問題。
(二)管理民主、服務有效、平等發展
我認為管理還應當提供優質的服務,服務要民主和有效。這就意味著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遇事要多協商,做到尊重、平等和信任。另一方面,服務還應當貼近人的需要,做到「關注人、發展人、成就人」,使之建立主人翁意識。
(三)願景引領、團隊建設、能力為先
管理僅憑園長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調動團隊的力量。因此,如何讓幹部認同園所發展的共同願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一直是我工作的重點。我主要是從「開放心態,接納幹部差異;澄清認識,樹立幹部『孩子利益優先』的思想;幫助幹部掌握方法,提升服務能力;民主監督,規範幹部服務行為」四方面來做的。
通過自覺地、主動地建設管理文化,使我對「管理即服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使我在一件件具體的管理實例中不斷成長和發展,認識到了管理作為輔助手段對營造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時刻提醒自己將管理的思想和行為不斷和為幼兒創造美好的幼兒園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我想這正是「管理即服務」理念的最佳詮釋。
——節選自2012年北京市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李建麗園長在北京市幼兒園文化建設交流研討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