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外國學前教育史> 三、艾利康寧和達維多夫的兒童心理發展階段與教育理論

三、艾利康寧和達維多夫的兒童心理發展階段與教育理論

2024-08-14 19:45:57 作者: 周采 楊漢麟

  艾利康寧(1904—1985年)是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早年,他追隨維果茨基。戰後,他任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併兼任莫斯科大學心理學教授。他特別注意研究兒童的各種活動形式,如嬰兒的對象活動和幼兒的遊戲等。主要著作有《學齡前兒童言語的發展》(1958年)、《兒童心理學》(1960年)、《學齡前兒童心理學》(1964年)、《學齡前兒童個性和活動心理學》(1966年)等。

  達維多夫(1930—1998)是維列魯學派的後起之秀,主要從事年齡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他是艾利康寧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理論的積極推崇者,重申並發展了該理論。

  

  艾利康寧和達維多夫受到列昂節夫的影響,提出兒童心理發展的分期標準是兒童發展的主導活動,主導活動的發展制約著兒童發展到該階段的心理變化。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是:從以需要、動機發展為主的時期到有規律地代之以智力、認識發展為主的時期。艾利康寧經過潛心研究,將兒童的主導活動劃分為6個階段或6種類型:直接情感的交際類型(0~1歲);物體操作的活動類型(1~3歲);遊戲的活動類型(3~7歲);學習活動的類型(7~11歲);社會公益活動系統中的交際類型(11~15歲);學習職業活動的類型(15~17歲)。

  研究兒童心理發展所涉及的另一重要問題是通常稱為「轉變期」的特殊年齡時期的作用和意義。繼布隆斯基和維果茨基之後,艾利康寧也提出了「轉折點」的問題。達維多夫作了進一步的論述,他指出了「轉折點」時期兒童教育的困難性,強調在轉折時期要建立起年齡心理學與教育學的聯繫。他主張教育者在危機年齡時期及時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並採用相應的方法提供幫助,使兒童正常渡過危機,獲得新的發展。

  艾利康寧和達維多夫在小學教學內容方面所作的實驗曾引起學前教育專家們的濃厚興趣。他們一反傳統教學論認為小學教學內容應當是具體描述性和具體經驗性的觀點,根據辯證邏輯思維的觀點,提出了另一種建立教學體系的方式,即從抽象的、一般的原理,過渡到具體的個別的事實。這使得學前教育專家們從中受到啟發,認為這一原則也可以成為學前兒童教學的基礎。為了學前兒童智力的順利發展,有必要運用這一原則來編排知識和制定學前教學大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