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外國學前教育史>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的學前教育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的學前教育

2024-08-14 19:42:26 作者: 周采 楊漢麟

  20世紀初,由於普魯士政府對福祿培爾幼兒園的發展抱有希望,德國的學前教育政策有了一定的進步。德國的學前教育承襲19世紀末的傳統呈多元化的趨勢,有幼兒園、慈善機構和幼兒學校等,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廢除了君主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的魏瑪共和國。1922年,德國政府制定了《青少年法》,其中強調要建立「白天的幼兒之家」包括幼兒園、託兒所及幼兒保護機構等,同時還提出訓練修女擔任看護工作,還要求加強幼兒教師的培訓。此時期,幼兒園發展成為德國學前教育的主流。政府還頒布了幼兒園條例,提出建立各種各樣的學前教育機構。指出凡招收2~5歲兒童者,均可稱為幼兒園。政府還規定,一切幼兒園的政府監督,均隸屬於教育、衛生兩部;幼兒園兒童具體由地方兒童局負責,學校教養兒童均須得到兒童局許可;凡兒童在家不能得到正常教養者,應由兒童局遣送入學或入園。

  1933年,德國陷入了納粹黨統治時期。希特勒法西斯政府把教育作為侵略政策的工具,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學校管理制度。各類學校,包括幼兒園,都必須進行所謂的「種族教育」——強調德意志是最優秀的民族,並在各種教科書中宣揚對法西斯的崇拜和對法西斯頭子的盲從,幼兒教育遭到嚴重破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