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外國學前教育史> 三、蒙田論兒童教育

三、蒙田論兒童教育

2024-08-14 19:36:27 作者: 周采 楊漢麟

  蒙田(或譯蒙旦,Montaigne,1533—1592年)是文藝復興晚期法國人文主義思想家、散文作家及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是《散文集》(中譯本名為《蒙田隨筆》),於1580年出版,為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其中有一些篇章專門論述或涉及兒童教育問題。

  (一)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的天性

  蒙田認為,人類的學問中最困難而又最重要的一門就是兒童的教育。在人類,生孩子容易,但是,要將其教育成人,卻是一件煞費苦心,困難艱巨的工作。他說:正如在農業上播種以前的準備工作以及種植本身都比較容易進行,但是一到所播下的種子破土而出之後,怎樣培育它便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和困難。對於人亦是一樣,播種並不需要很多的工夫;但是,他們一出世之後,我們便有各種不同的關心,充滿了煩惱和憂慮,不知要怎樣養育和訓練他們。他們天性的顯露在這幼稚的階段是那麼暗昧,趨勢又那麼變化莫測,要想在這上面樹立任何穩固的判斷實在是很難的事。[11]

  蒙田提出,生活中有一些不明智的教師,他們疏於研究兒童的天性,執教時往往和兒童的天性背道而馳;這些人經常花很多的時間去和兒童談論他們的天性所不喜愛的東西,企圖按主觀意志控制兒童心智的發展,其結果,他們的教育工作總是事倍而功半。蒙田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不了解兒童的天性,是不可能教育好兒童的。

  

  (二)對教師的要求

  蒙田十分重視教師的作用。他認為,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得當與否,完全在於導師的選擇。在他看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思想健全,有判斷力,能充分理解人生意義的人,而不是成為徒有虛名的學者。為孩子選擇的教師應當是一個頭腦精明的人,而不一定是頭腦塞得滿滿的所謂學識淵博的人,要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即:不能再用那種像把水灌在漏斗里一樣的照本宣科、死讀硬記的方法進行教學。作為教師,他不能老是先開口和自言自語,而要像蘇格拉底那樣,輪流聽他學生說話。蒙田還引用西塞羅的話說:「教師的權威常常是好學的人的障礙。」所以,教師的正確做法是讓學生在前面跑,以便分析其步法,判斷自己應降低到何種程度去遷就學生的能力。蒙田強調說:「能夠遷就和指導學生的幼稚步態就是一顆崇高強勁的靈魂的標誌。」[12]

  教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更要注意讓兒童理解所學的知識。判斷兒童的進步不僅根據他的記憶力,還要根據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看他能否用自己的話去表達所學到的知識,並能運用自如。要教育學生仔細篩選所學的知識,而不要盲從權威;要消化所學的知識,將其化為己有。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培養這種消化力。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工作者應當採取多種方法來鍛鍊兒童的思考力、判斷力和理解力。

  (三)反對嬌生慣養及溺愛

  蒙田注意到一種現象,即父母親常常不能正確對待孩子。他不同意將一個孩子「挨緊撫抱,嬌養溺愛,使其在父母的膝上長大。」[13]他對父母溺愛子女的表現及其惡果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說,那出於天性的摯愛使做父母的太溫柔、太慈愛了,他們不忍懲罰孩子的過錯,不忍看見他的飲食太馬虎,不忍看他運動回來滿頭大汗、滿身灰塵,等等;然而,欲使兒童變成一個有價值的人,就必須在他小的時候一點也不姑息遷就,必須常犯醫學的「戒條」,讓他常待在曠野里,在警覺中過日子。單是鍛鍊兒童的靈魂還不夠,還得鍛鍊他的筋骨。蒙田認為人們所訓練的,並不單是靈魂,也不僅是肉體,而是二者不可分割的一個人,「要使二者齊頭並進,猶如兩匹套在同一根轅木上的馬。」[14]

  (四)重視道德教育

  與伊斯拉莫斯一樣,蒙田受到前人特別是羅馬作家的影響,在兒童教育中,對德育甚為重視。他要求教師應當明了其責任是用對道德的摯愛多於對道德的尊崇來充塞孩子的心。教師應教育兒童樹立這樣的道德觀:「道德的崇高和價值就在於實踐時容易、快樂和有用」;並指出,「獲得它的方法是自然,而不是勉強」;重要的問題是自幼培養。兒童猶如黏土,趁它還濕潤而易塑,「讓旋轉的輪趕快把它摶造」。[15]在這裡,蒙田從道德觀到德育方法,已完全不同於中世紀教會那種禁慾的教條和強迫壓制的方法,而採取了符合新興市民階層的世俗的、現實的內容和方法。這在歷史上是一個重要進步。

  蒙田以其充滿凌厲氣勢的生花妙筆捅戳了當時兒童教育中的種種毒癰。儘管他沒有寫下系統的教育專著,卻在其散文中星羅棋布地鑲嵌了充滿睿智的教育思想的名言警句,足以警示世人並傳諸久遠。他的思想對後世的洛克與盧梭(尤其是洛克)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