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古代歷史理論的幾個特點

2024-08-14 19:09:45 作者: 瞿林東著

  司馬遷是中國古代歷史理論的奠基者,那麼誰又是中國古代歷史理論的總結者呢?我認為,這個總結者就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

  從司馬遷(公元前145或公元前135—約前90年)到王夫之(1619—1690年),前後相距約1800年。其間,自司馬遷以下,東漢班固、荀悅的史論,兩晉陳壽、袁宏的史論,南朝范曄、劉劭的史論,盛唐虞世南、魏徵、朱敬則、唐太宗的史論,中唐杜佑、柳宗元的史論,兩宋司馬光、范祖禹、孫甫、歐陽修、宋祁、鄭樵的史論,元明馬端臨、李贄的史論,明清之際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的史論等,都各領風騷,形成了豐富的積累。

  從宏觀視野來看,中國古代歷史理論在其長久的發展過程中,顯示出這樣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多種存在形式

  第一種形式:歷史敘述中的歷史評論,如「君子曰」「太史公曰」「史臣曰」等。

  第二種形式:獨立的歷史評論專篇,如賈誼《過秦論》、柳宗元《封建論》、歐陽修《正統論》、顧炎武《郡縣論》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這種獨立的歷史評論專文,存在於各種文集、總集、文選、奏議、書信、傳記中,數量很多,可以發掘的思想、理論空間很大。

  第三種形式:歷史評論專書,它們更集中地反映了歷史理論的面貌。如《鹽鐵論》《人物誌》《帝王略論》《貞觀政要》《唐鑒》《唐史論斷》《通鑑直解》《讀通鑑論》《宋論》《明夷待訪錄》等。王夫之的《讀通鑑論》是這類著作中成就最高的。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二)深入探索的連續性

  這反映在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上,如天人、古今、興亡、君主、民族、封建與郡縣、正統、地理環境等。同時也反映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如時、勢、理、道、聖人之意、生民之意等。

  (三)「未嘗離事而言理」

  不空談理論,這是在敘述史事過程中闡述一定之「理」。其特點是:言簡意賅、平實易懂,實踐性突出,反映了中國古代史家的思維方式及其特點。

  (四)名篇名著的魅力

  從《過秦論》《人物誌》《讀通鑑論》等專文和專書中,看中國古代歷史理論的內涵和風采,有的深刻,有的典雅,有的思辨,有的會通,給人們多方面的啟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