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學的審美要求與史學的學術規範
2024-08-14 19:09:21
作者: 瞿林東著
在座的學生沒有讀歷史系的,因為東南大學現在還沒有設歷史系。那麼,為什麼要講史學的審美要求與史學的學術規範呢,因為這個問題本身雖然是從具體問題講起,但它有普遍意義。今天我們學術界在學術規範上確實產生了許多問題,大家讀報紙了解一些情況。當然有些事情是個別的,可是一般性的不規範的現象是帶有普遍性的。我想,只要我們寫論文、寫實驗報告、寫各種文體的文章,都會碰到一個規範問題。史學的審美要求,是嚴格的、規範的。比如,編年體,按年月日記事,這很規範。紀事本末體同樣如此,寫事情的始末原委,它本身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中國史書有一種體例叫作史注,我想在這裡說幾句。這些年來,我們歷史學界大大忽略了史注方面,有的上萬字的文章,沒有注,注什麼呢?注你所引用他人成果的出處,等等。在這些方面我們遇到了問題,這應當說是反映了學風上的問題。我在1996年寫文章指出來,我們今天有些文章故意隱瞞了學術史上的一些成果,借鑑了別人的成果而不加注釋,通篇文字好像都是自己的發現。這樣的做法,我們說是不規範的,進一步說是學風不良的表現,再進一步說,有剽竊的嫌疑。這個問題一步一步發展得很嚴重了。我們講史學上的審美要求時,注釋的規範性,也是使史學具有真實之美的一個可靠的支柱。我們今天要寫一篇報告,寫一篇論文,在這一方面要特別注意,這對我們端正學風,培養一種優良的學風、嚴謹的學風,非常重要。
這裡我想舉一個例子,顧炎武寫《日知錄》,寫了好多年。在寫的過程中,他不斷地發現所寫的一些問題,前人已經寫過了,他事先並不知道,事後著書發現前人已經寫過了,於是刪掉,過一兩年,又發現前人寫過了的一些問題,又刪掉。這樣,他的《日知錄》寫了好多年,也刪掉了好多,保留下來的那些見解和論斷基本上是他自己提出來的,只有很少量的內容捨不得刪,因為畢竟還包含新見解,於是他註明出處,說這個問題前人在什麼地方已經談過,現在我要做進一步的闡述。前幾年,我就一直想寫一篇文章,叫作《史注的衰落》,但至今沒有寫,我不知道今後會不會有時間來寫。史注的衰落就是我們學風不好的表現之一。在座的諸位是學工學理的,或者也有學文的,希望我們在這方面要嚴謹嚴謹再嚴謹,參考別人的成果要如實地註明出處,引用別人的見解或論斷也要詳細地註明出處。這樣,我們的論著才更有美感,我們的內心世界也能進一步走向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