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於歷史進程的初步認識
2024-08-14 18:50:48
作者: 瞿林東著
對歷史進程的認識,也是先秦時期歷史觀念的一個重要方面。先秦時期,已經有了頗具規模的編年史《左傳》,也有了編年體通史的雛形《竹書紀年》。這裡說的關於歷史進程的認識,是指人們對於社會歷史演進之劃分階段的朦朧認識。這些認識雖然是簡略的、粗糙的和帶有猜測性的,但它們畢竟反映出了人們對社會歷史之演進本身具有階段性區別的見解,這對於人們歷史觀念的發展無疑是重要的。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在先秦、秦漢間的歷史文獻中,有關歷史進程的朦朧認識的言論甚多,而所論的中心問題亦多殊異,但都或多或少反映出了對歷史進程之階段的見解。《韓非子·五蠹》說: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這裡所說到的,有「上古之世」,有「中古之世」,有「近古之世」,有「當今之世」,而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發生了一些重大的事件,都有「聖人」應運而生,為民眾做了好事,受到民眾的愛戴。「當今之世」也是會出現「聖人」的,稱為「新聖」。歷史就是這樣演進的。這種把歷史劃分為上古、中古、近古、當今幾個階段,而每一個階段又都包含著不同的內容和見解,是對於歷史進程的極重要的認識。有階段,也有進步,這在當時是難得的歷史見解。
《禮記·禮運》說: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這裡說的「大同」、「小康」的區別,比起上引「上古」、「中古」、「近古」之間的變化,要具體得多了。「大同」、「小康」所描述的,本是人類文明的發展的兩個有本質區別的歷史階段:「大同」是人類進入文明階段以前的狀況,「小康」是人類進入文明階段以後的狀況。大致說來,這裡所描述的兩個階段,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產生之前與產生之後的兩種有本質上差別的社會狀況。這種朦朧的認識,包含著真理的成分。
《呂氏春秋·恃君覽》則謂:
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無進退揖讓之禮,無衣服履帶宮室畜積之便,無器械舟車城郭險阻之備,此無君之患。故君臣之義,不可不明也。自上世以來,天下亡國多矣,而君道不廢者,天下之利也。故廢其非君,而立其行君道者。君道何如?利而勿利。[33]
這裡說的「太古」與「上世」的種種區別,歸根到底是「無君」同有君的區別。有君,當是能行「君道」者,這是過分誇大了「君」的作用。但作者所說的「太古」時期,沒有各種物質文明和倫理制度,這些只是到了「上世」才出現的。從「太古」到「上世」,是兩個不同的階段,後者比起前者是在各方面都進步了。這些見解,也反映了對歷史進程的朦朧認識。
關於歷史進程的初步認識,還見於先秦、秦漢間的許多其他歷史文獻,有的本書下面還會講到。從上面的論列來看,在中國早期的歷史觀念中,思想家、史學家們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見解。其意義在於:第一,從大多數有關的見解來看,認為社會歷史存在著從蠻荒到開化、從無「禮」到有「禮」、從「無君」到立其行君道者的發展過程,這是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其中包含著樸素的歷史進化觀點。第二,「太古」、「上古」、「近古」、「今世」等概念的提出,說明人們在認識和解釋歷史的過程中,包含著樸素的歷史分期的觀念。這個觀念超乎於傳說人物和朝代興亡之上,把歷史作為一個可以劃分階段的整體來看待,儘管它是朦朧的,表現為萌芽狀態的,但它確實是被人們提出來了。
中國史學上的許多歷史觀念,都可以從先秦時期找到它們的萌芽,它們最早的發展形態。這裡所講到的,只是其中幾個比較突出的方面,有的在下文中還會有所追溯,這裡不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