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文明和文藝的起源
2024-08-14 18:00:31
作者: 蔣孔陽
盧克萊修對伊壁鳩魯看作為整個思想體系的核心的倫理觀點,特別是快樂論,並沒有進行獨立系統的探討,但對人類社會的起源和發展,卻描繪出了一幅宏偉的進化的圖景,其瑰麗的程度是古代任何詩歌和思想所無法比擬的。它尤其是與古希臘傳統的荷馬(《伊利亞特》)、赫西奧德(《工作與時日》)、柏拉圖(《國家篇》)等提出的社會退化觀——認為人類相繼從黃金時代,逐步退化到銀、銅和他們各自生活在其中的鐵器時代——是根本對立的。值得注意的是,他從整個人類社會進化的歷程中,去探討文藝及其各種形式的起源和發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不是從人的主觀的因素中,而是自發地從客觀的物質因素中,去尋找人類社會和文藝賴以發生和發展的原因。
一 文明的起源
盧克萊修認為,人類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並不是固有的,它是在時間中產生出來的,像軀體的構成一樣,逐步出現天、地、日、月和生物,發展到一定階段歸於破壞。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是沒有神靈干預的。在生物中,最先出現植物,然後相繼出現動物和人類。
人類最先進入的是野蠻時期。其時,人類從事狩獵,只能從自然界獲得現成的食物、衣著和居住的洞穴,其時苦於應付野獸的襲擊。野蠻時期,人類崇尚體力和美德。[65]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接著,人類進入文明時期,獲得了火、衣服等,出現了家庭生活,與鄰居結成朋友。其間出現了語言、火的使用,以及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城市和土地的分配,接著隨著貴金屬黃金的出現而陷入混亂,最後隨著冶煉的發展而銅鐵的使用,人類進入農耕社會。
首先,是火的使用,從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盧克萊修高度評價火的使用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人從大自然獲得使用火的能力:「最初把火帶到地上給人類的是閃電;並且,從那裡開始,熱焰就散布到所有的地方。」[66]接著,人就開始學會熟食:「其次,用火來煮熟食物使它變軟,是太陽教給人做的。」[67]當然,盧克萊修並未因此而認識到,熟食肉類將會促使人的腦髓因此得到了比過去多得多的為本身的營養和發展所必需的材料,因此它就能夠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發展起來。[68]但他確是認識到火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巨大積極作用。他正是在敘述由火而熟食時,緊接著就吟詠道:
漸漸地那些能力較強智慧較多的人,就教會人去用火和其他的新發現來改變他們以前的生活方式。[69]
聯繫到他所敘述到的,人們可以用火來冶鍊金屬,以此來製作工具等[70],表明盧克萊修確是認識到,火的使用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
其次,是人和人之間的「信約」(convent)的確立。當人類社會已出現火、衣服和固定的居處,並開始建立家庭生活,與鄰居結成朋友,但語言尚未出現時,彼此只能吃吃地用叫聲和手勢進行交流,但出於對弱者都應該有的惻隱之心,彼此確立和遵守信約,從而保證了人類社會的存在:「雖然當時完全的和諧還不能得到,但是很大的一部分人都遵守信約,要不然,人類早就已經完全絕滅,生育也應該不能使人延續到現在。」[71]盧克萊修的這種信約思想,是伊壁鳩魯契約思想的繼續,表明他既認識到人和人之間由於金錢利害關係等而出現對立(「陷入徹底的混亂」)[72],又看到彼此間根本利益的一致。
再次,是語言的產生。在語言的起源問題上,古代有兩種學說,一種是約定論,另一種是自然發生說。盧克萊修不贊成約定論,聲稱語言不是人為地發明出來的,而是自然發生的。說話的機能正像別的機能一樣,是在實際生活中自然發展起來的,正如孩子們和動物使用自己各種不同的機能。所以語言不能是任何人有意識地創造出來然後教給他人的:「因此,如果以為在那些日子有人給周圍的事物劃定了名稱,然後人們從他學習了事物的最初的名目,那就是蠢話。」[73]
隨著黃金的出現,一切陷入混亂狀態。盧克萊修聲稱,隨著火和語言的出現和人們彼此問信約的確立,人們也就從根本上「改變他們以前的生活方式」。其時,帝王就開始建立城市和築建城砦,以此作為「他們自己的城堡和庇護所」。同時又將牲畜和土地按個人本身的優點分配給個人,而在這種分配中,個人固有的美占到重要地位:「帝王把牲畜和田地分給各人,按照各人的美、體力和能力;因為在那時候,美很被重視,而體力也有它自己的極高的權利。」[74]但是,後來隨著私有財產和貴金屬黃金的出現,整個文明社會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為,隨著財產的出現和黃金的發現,人們就不再以美、體力(強者)和能力來進行分配,或以此為榮譽,而是以財富為依歸:「因為人們不論相貌如何漂亮,或如何勇敢,一般都會聽從富人的指揮。」[75]由於財產和黃金助長了野心,將帝王誅殺掉,庶民們踐踏王冠,人與人彼此相爭而陷入混亂:「這樣,一切就陷入徹底的混亂,而每個人都為他自己尋求統治權和至尊的位置。」[76]
最後,由於法律的制定,文明社會又歸於「安寧」。當文明社會由於出現私有財產和黃金而轉入混亂時,就有一些人叫人們去設立官吏職司,制定法典,使大家同意遵守法規。因為,當時人類已經十分厭倦於過那種暴力的生活,已善於彼此廝殺,「因此人們就更容易自願地服從法律和最嚴格的典規」[77]。鑑於對懲罰的恐懼,人們對搶劫得來的東西,再也不舍心安理得,由此確立服從信約的觀念:「一個人如果破壞了公共安寧的盟約,就絕不容易過一種鎮靜安詳的生活。」[78]也就是說,文明社會的確立及其維繫都有賴於「信約」,即契約。從契約論的理論來講,盧克萊修的「信約」觀念是不如伊壁鳩魯的,但他將這種主張貫徹始終則是值得肯定的。
二 文藝的起源和發展
接著盧克萊修進一步申述,隨著文明社會的確立和銅鐵的使用,人類社會進入農耕階段,從而出現了包括各種文藝形式(音樂、舞蹈、音樂)在內的技藝。循此,他從模仿論出發,比較具體地討論了音樂等的產生。
首先,隨著冶煉,出現金屬製作的工具。盧克萊修指出,人們從森林起火熔化金屬得到啟發,從而冶鍊金屬製作生產工具:「金、銀、銅、鐵」這些東西如果用火熔化,就能夠弄成任何東西的式樣,又想到如果把它們捶打,「它們就能夠好好地錘成最銳利的刺尖或最好的刀鋒,從而替自己製造一些工具,使他們可以用來砍伐樹林,修木材,把梁木和板削光滑,此外還可以用來穿孔、鑿、鑽」[79]。由於黃金受到重視不再被用來製造生產工具,而鐵的發現和使用遲於銅。
其次,隨著鐵的使用,人類進入農耕社會。盧克萊修聲稱,隨著鐵的發現,就可以用鐵來製作織布的工具:踏板、紡錘、梭子和卷線軸。接著就進入男耕女織的農耕社會,原來的森林被用作耕種,從而出現了美好的耕作景象:樹林和耕種地帶之間,「清晰地作為墾殖了的地區的分界線,正像你現在所看見的那片土地全都點綴上各種各式的美景,人們用果樹在這裡那裡把它裝飾著,用茂密的灌木把它四面圍起來」[80]。而音樂等文藝正是出現在這種農耕社會中的。
最後,文藝是模仿。盧克萊修在認識論上是唯物主義的感覺論者,聲稱軀體和靈魂相結合才有感覺功能,人的感覺是和感官相聯繫的,它是由於受到外界事物作用的結果。他就是以此來具體解釋音樂的起源的:
人們用口模仿鳥類的流暢歌聲,遠遠早於他們能夠唱出富於旋律而合乎節拍的歌來娛悅耳朵。風吹蘆葦管而引起的鳴嘯,最先教會村民去吹毒芹的空管。之後他們逐漸學會優美而悽惋的歌調,由吹奏者用手指按簫笛吹出的歌調,這種簫笛是在這樣的地方被發現的。[81]
在田園生活的牧歌聲中,人們感興而發,自發地出現了粗糙的舞蹈。正是田園的濃厚詩情而引起的古怪的快樂,會慫恿他們戴上花冠環跳舞,以此排遣他們那些失眠的時刻。以後隨著戰爭和設防城市的出現,航海術和條約的出現,促使詩人開始用詩篇來歌頌這些偉大事件。總之,各種技藝和文藝,都是隨著整個社會的進展而日益發展和豐富起來的,直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航海耕種築城法律武備道路服裝,
以及諸如此類的一切,所有的獎賞,
所有更好生活的享受,詩歌,繪畫,
巧奪天工的雕像,——所有這些技藝,
實踐和活躍的心靈的創造性逐漸地
教曉人們,當人們逐步向前走的時候。
這樣,時間就把每一種東西
慢慢地逐一引進到人類面前,
而理性則把它升舉到光輝的境界。
因為人們在自己的心靈中看見
它們一件一件地形成起來,直至
他們已經借他們的技藝而登峰造極。[82]
綜上所述,盧克萊修對人類社會起源和進化的理論作出傑出的貢獻。首先,他擺脫了歷來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歷史退化或循環論的偏見,肯定人類社會是處於進化過程之中的,從野蠻時期進化到文明時期。其次,他不是從主觀的心理思想因素來說明人類社會的起源和進化,而是從物質因素,特別是從生產工具中去尋找社會進化的根源,這在當時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從而蘊含了歷史唯物論的萌芽因素。最後,他不是孤立地探討文藝的起源和發展,在接受傳統的觀點,將文藝納入技藝和是模仿的同時,把文藝的起源和發展與整個社會的進化緊密地聯繫了起來。但也必須指出,他傾向於將音樂、舞蹈和詩歌等文藝的起源,同文明時期的農耕社會聯繫起來的具體觀點,未必是正確的。因為,這些文藝形式在原始社會已經出現,所以在時間程序上講,盧克萊修的觀點是錯誤的,但他將文藝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發展聯繫起來的基本點,卻是值得肯定的。